智慧源于什么(智慧来自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把握住社会规律。

西汉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宣帝的第四个儿子东平王刘宇来到长安,向他的侄子汉成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希望皇帝可以将宫中所藏诸子百家之书与太史公所写《史记》赐一份给自己,让自己带回封地慢慢研读。

汉成帝找来舅舅王凤商议此事。王凤坚决反对赐书给东平王,理由是“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意思是,诸子百家之书与朝廷宣扬的主流经义、褒奖的圣人行迹是唱反调的,《太史公书》记载了战国时期隐秘的纵横家权谋,披露了本朝开国的秘事,这样的书籍不能赐给诸侯王。

汉成帝采纳了舅舅的意见。他告诉叔父,“‘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好好读朝廷推荐的“五经”就行了,那里面记载了天底下所有的事情。

皇帝拒绝赐书给诸侯王的背后潜藏着自秦汉至明清始终袭用的古老统治术,即公开宣扬的历史脉络与运行逻辑往往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脉络与运行逻辑。王凤所谓的“汉兴之初谋臣奇策”,直白点说就是“刘氏夺取天下的真实手段”。真实的手段大多诡诈而残酷,无法拿上台面。只有“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样的虚无故事与“四方归心”之类的空洞言说,才可以写进官修史书。

每当谈起历史,常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值得读。历史上上,发生的任何事,因利益和视角不同,对其的评价也会迥异。

观点的背后是立场,立场的背后是利益;观点只为立场发声,立场只为利益服务。没有永恒的对错,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能够透过观点看本质才是最重要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比如新冠疫情,国人大多赞扬咱们的防疫手段有效负责,而欧美大多批评甩锅。不管你怎么评价,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即新冠疫情真的发生了。

再比如,过去儒家批评秦始皇是暴君,但少数实干家觉得,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的制度设计影响至今。不变的是,秦始皇真的存在,车同轨,书同文,郡县制也都是真的。

通过阅读历史,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评价,不人云亦云,这便是思辨的过程,也是历史的作用之一。除此之外,历史还有一个作用是,塑造共识。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只要让我编写经济学教科书,给个皇帝也不换。因为教科书人人都看,不光看,还要背诵考试。谁能编写教科书,就能决定大众的思想观念。

智慧源于什么(智慧来自历史)(1)

在我国,历史就是教科书,人人都要看,人人都爱看,还要从历史上学习经验教训。如果你能让历史按照自己的理念叙述,就能影响所有人。我们背诵李白、杜甫、司马迁的作品,也不仅是提高自身修养,而是有助于彼此沟通,形成共同的国民意识,在一些基本问题和态度上达成共识。

共识有多重要?与别国的年轻人沟通,应该能感觉到那种深深的认知鸿沟。有共识,才能降低决策成本,不用花太多精力去扯皮。我国疫情防控能做得最好,也是国民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宁愿牺牲点自由,也要不生病。

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疫情了,你一人不戴口罩的去跑步。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自由的第一步是要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实现身体上的自由;第二步是要获得认知上的自由,理解世界的本质,不被世俗所束缚。

当代社会的最高道德是:你可以做自己,但不能伤害别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丁克的自由,不结婚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等。不用强迫每个人都一样,是高素质的表现。

以上,与君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