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沉默的人去了远方(越长大越孤单的我们)

仔细一想,诗词的世界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写出精彩古诗的诗人们早已作古,而那些承载古典诗词记忆的历史、古迹很多也都已经烟消云散。

然而,我们文化当中对诗词的记忆却从未断层,时至今日,这些诗词当中的种种感慨依然在指导我们的生活。

古诗沉默的人去了远方(越长大越孤单的我们)(1)

比如题目当中的这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初读这两句唐诗,虽然也能被打动,但心中的波澜不见得风平浪静,却也没怎么掀起大风大浪。不就是回家么,不就是对故乡的情愫么?隔了好久不回家,自然是“情更怯”,以至于“不敢问来人”。

然而等到我们越来越大,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孤单的时候,却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句诗了。

古诗沉默的人去了远方(越长大越孤单的我们)(2)

作者宋之问,被发配岭南。在岭南的日子很苦,又收不到故乡的消息,后来偷偷潜回故乡附近,写下了这首唐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歌全名《渡汉江》,只有20个字。

既然是偷偷潜回,那么总有点原因,那就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无论此人品行如何,但是对家人的态度却没的说。“音书断”之后心急火燎,才冒着危险返回故乡。

古诗沉默的人去了远方(越长大越孤单的我们)(3)

然而,他能轻易回到故乡么?戴罪之身一旦被发现,自己性命堪忧不说,更会连带家人!所以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之下,才能写出这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想来诗人当时的心境是悲苦的,否则如此通俗易懂的字词,如果没有深情思乡情感的加持,也总不至于能打动千百年来如此多的人们。

今天的我们虽然不见得有宋之问那样的遭遇,但是却依然“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何会有如此的心境?

古诗沉默的人去了远方(越长大越孤单的我们)(4)

因为今日的我们正如鲁迅笔下《故乡》当中的“我”,无论在哪儿,都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在外可能有自己的小家,但是根总在老家;而回到老家,却又早已经物是人非。尤其是父母的年迈、离去,那一户旧宅院,承载的记忆多半都是哀伤。再回故乡,只能“情更怯”,即便是听到熟悉的乡音,也“不敢问来人”,那种矛盾,只有一个漂泊失根的游子才真正懂得。

古诗词离我们很远,但依然历久弥新。其中魅力,就在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