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说宇宙的奥秘(为啥霍金想的都是宇宙的起源)
在我们看来,作为一位科学家,霍金所思考的问题都是非常大的“大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黑洞的奥秘、人类的未来等等。这些大问题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必须思考大问题?霍金又是怎么想到这些问题的?咱们就先来聊聊这些问题。
霍金对大问题的热爱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霍金患有非常严重的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他的大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萎缩,失去了运动能力。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霍金是在自己只有二十岁出头念博士的时候突然被确诊了这种疾病的,在最绝望的时候,他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因为很有可能他根本就活不到博士毕业,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时间做研究根本不够,再继续研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太让人绝望了,不过,不久之后,霍金竟然发现自己的病情发展变得稍微缓和了一些。正是因为经历过了绝望之后重新看到了一丝希望,霍金开始把每一天都当成是一种奖赏,开始珍惜所有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书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小故事就是,霍金提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疾病所以行动不便,我们平常人只需要几秒钟的从准备睡觉到爬上床,对他来说却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得花很久。但他也没闲着,这时候也在思考,想问题。有一天,他就像在浴缸里的阿基米德突然明白了浮力定律一样,他突然想明白了关于黑洞的一个重要理论。可以说,霍金真的是凭借这执着和勇气把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了对“大问题”的思考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愿意面对真正的大问题,因为思考大问题不但脱离实际,而且会显得很“傻”。可是,霍金从来不担心自己显得“傻”。
在这本书中,霍金讲到了他跟他的小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他的儿子在小时候曾经很想问霍金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周围是否有散落着许多的小宇宙?但是,他的儿子又有点担心这样的问题太“傻”了。霍金鼓励他的小儿子说,永远不要害怕提出新的想法。而我们现在知道,“许多小宇宙”这样的想法其实包含着“多元宇宙论”这样一种假说的雏形,我们平时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平行宇宙”就是这个假说的一个应用,而霍金本人就是相信这种假说的。在霍金去世之前,他的最后一篇论文就是关于平行宇宙的相关理论的。
基于假说而推演出的理论,看起来是在纸上谈兵。因为这个理论没有实验观测的结果做支撑,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观测,也就是没有所谓的“眼见为实”。但这样的理论在通往“终极理论”的道路上提前埋下了一颗种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多时候就是在为后人开天眼。
当霍金在博士时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奥秘时,还没有成熟的“宇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所谓的“天文学”。而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科技进步,用于观测的实验设备也更先进了,许多重要的观测结果被发表,越来越多的卫星和望远镜被发射到太空中,我们终于进入了宇宙学的黄金年代。这时你会发现,霍金似乎早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他曾经种下的那些种子,早已经长成了一棵棵繁盛的参天大树,一直推动着科学前进。
霍金的生前好友、因为“引力波”而获得了201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普·索恩是这样评价霍金的,他说:“牛顿带给我们的是答案,而霍金留给我们的是问题。霍金提出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推动着科学的不断突破。”
但不做研究的人呢?是不是大问题就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思考“大问题”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思考大问题就是绝佳的思维训练,因为“大问题”通常具有多种面相,一个科学大问题,例如“基因编辑”,这不会只是科学层面的问题,也必定对社会、对文化造成影响。
英国的一位学者曾经指出: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其实分裂成了两种文化,分别是“科学”和“人文”。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科学家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而与此同时,一些文科的教授对科学的了解很可能是零。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霍金也常常提示这种危险:如果科学的发展没有人文精神的约束,那么人类的文明可能在一千年就完全消失。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思考大问题,可以锻炼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科学和人文,也能在你的身上完美融合。
总结一下,尽管疾病给霍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但它没有阻止霍金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大问题的好奇。霍金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担心思考大问题会让我们显得很“傻”,这些思考有可能一直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思考大问题,让我们可以从全人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责任,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协调“科学”和“人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