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

拍案称奇||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

题记:农村的生活,有的不只是农民的勤劳勇敢,乡里乡亲的友好,妯娌之间的相亲相爱,还有一些无休无止的争吵与矛盾、为了一己私利的勾心斗角;大小宅院里的暗潮涌动、尔虞我诈、同室操戈,甚至有些因为仇恨而兵戎相见。

——寿州李打油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

吾乡七侠镇原名淠河集,濒淠河东岸,傍水为市。自古为南梁郡西部边陲的重镇。南与虚无乡接壤,北与子虚镇毗邻,东连南柯镇,西与十八里铺隔河相望。经济繁荣、水陆交融、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从纪念大禹治水的禹临城,到人们祈求平安的迎水寺,无不闪烁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几百年来,这个水陆码头,河运发达,货如轮转,由此而来的便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乡绅官僚、龙头大爷、袍哥人家、地痞流氓、人贩子、手艺人、小商贩……鱼走鱼路,虾走虾道,都在里面打滚讨生活。远的不说,当年纵横江湖的剧盗“盗神”姬无病、姬无命和姬无力三兄弟就曾折戟于此。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2)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3)

可是老话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梅家表皮上看起来是个舒坦户,其实禹临寺左近的人们都知道他家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为嘛?家庭不和睦啊。这几年,梅大、梅二两兄弟形同陌路,两妯娌也视作仇雠。逢年过节,兄弟们回乡,遇到一起,必然要起风波,彼此吵上几架都是轻的,有时候甚至是文攻武斗。就因为这,这几年当地的邢捕头、燕小六等一班大小捕快算是个个都认识梅家的几口人了。

这又为嘛?为了一个“钱”字!但凡子女不和,大半是因为争田争地争家产或者赡养父母问题。梅家祖上不是地主老财当官的,也没有丢下金砖玉镯大把银票。区区家产却也数的过来:只不过梅老儿当年当差时住的老宅子拆迁,官家补偿了一套新房;自己在老家乡下又盖了一栋大宅子。除此之外,就是自己每月的俸禄加上平时帮工挣的血汗钱了。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4)

先贤云:“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昔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轲刻苦攻读,成为儒家“亚圣”。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讲起来,不管穷富,只要父母一碗水端平,一家子总是能够父慈子孝,兄弟友于的。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梅家两兄弟虽是一奶同胞,秉性却各有不同。老大自小就善解人意,很得父母的欢心。老二却生就倔头倔脑,反倒惹得父母嫌弃。老话讲“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待到各自娶妻生子,两妯娌也是性情不同,同在屋檐下,“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生活之中,未免抵牾。再加上父母公婆持家无道为老不尊,方致兄弟不睦,整日阋墙谇帚,鸡声鹅斗。

西人托尔斯泰曾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风不正,这正是梅家家庭不和的根源所在。

要论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那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梅大梅二兄弟间年龄相差好几岁。当年梅大成家时,风风光光,父母花了好大一笔钱。当时梅二尚幼,一心向往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倒也没有觉得什么。未及弱冠,梅二一出学堂,就拜别父母行走江湖了。辗转投入泸州“飞花传箫门”下,勤习铁嘴、铁面诸般门内武功。寒来暑往,历三年有余。此“飞花传箫门”原本名不见经传,也不过在江湖上出现十余年。和其他老牌门派相比,“飞花传箫门”的收徒门槛比较低,不管是走卒贩夫、引车卖浆者流,还是鸡鸣狗盗、坑蒙拐骗之徒,但有投效,皆纳之。真真是“有教无类”,孔圣人见之,不知作何想?几年间,该派在江湖上广招门徒,势力急剧膨胀。一时间声势赫赫,风头堪堪盖过“南少林北武当”。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5)

传说铁嘴功练至大成,能把活人说死,死人说活;铁面功更是和铁布衫金钟罩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暗器诸如飞蝗石、金弹子等袭来,功夫到家者直接以面承之,顶多留下几点白印,竟安然无事。门徒们修得铁嘴、铁面诸般奇功,在江湖上掀起了腥风血雨,着其道者,轻者破财,重者破家,更有身败名裂自绝于世者。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6)

名门正派、忠良义士为黎民社稷计纷纷进言朝廷请诛之。所谓树大招风,以武犯忌,朝廷深以为患,遂遣六扇门精锐,大举围剿之。逍遥津一战,门主铁面生不敌青龙、朱雀两大高手围攻,伤重就擒,囚于天牢,当年秋后问斩于教弩台。门内一干高手也锒铛入狱,明正典刑。本是乌合之众,很快“树倒猢狲散”。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7)

惜梅二武功未成,匆匆逃离师门,仓惶潜回老家。父母担惊受怕之余,又是几番责怪。梅二自知理亏,倒也低眉顺眼,生生受之。

在家安分守己了几年,眼看年纪大了,经亲戚从中说合,梅二娶了隔壁庄子的牛家姑娘。与哥哥结婚时的风光大办截然不同,此时父母以家中光景不比当年为由,草草了事。父母偏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在儿子的婚姻大事也是如此。梅二尽管心生不满,无奈面对自己的父母,铁嘴、铁面功也有心使不出。

婚后,梅二夫妇很快有了小孩。几张嘴都要吃饭,土里刨食的日子艰难的很,无奈之下梅二只身外出务工。这几年,在婆家的梅牛氏日子可不好过。婆媳两个,好像天生不对盘。婆婆生性严苛,在家从来说一不二。儿媳但又些许过错,必说落再三。梅牛氏自小在娘家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哪里能忍受这个?!婆媳二人经常吵架,公公又装聋作哑,和稀泥。架吵的多了,心中的芥蒂就多了。某日婆媳大吵一场后,梅牛氏一气之下带娃回到娘家,再也不愿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再说梅二凭着几分小聪明,攒了点银两,自己单干做起行商来。几年下来,倒也有声有色。后来不忍婆娘带孩子在家中苦熬,就把母子接到身边。相夫教子,琴瑟和谐,日子倒也过的顺心。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8)

梅大成家后,在父母的资助下外出经商。头几年生意不错,挣了不少银子。梅大两口子常年在外行商,把三个小孩子丢在爷爷奶奶那里,在乡校就学。端午中秋,除夕春节,梅大两口子回乡看望老人孩子,免不了大包小包的带给两位老人以表孝敬。二老见到大儿子两口子总是眉开眼笑,顺眼的很。反观小儿子两口子,回来过个节,也没甚孝敬老的。做老娘的也是冷眉冷眼的相待。

钱是人的胆,荷包鼓胀,梅大不免内心有些膨胀。在面对兄弟的时候,不免强势些。岂不知梅二两口子心想:平时老大三个小孩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吃穿用度倒贴。过节的时候,带点不值钱的东西就把娘老子哄好了。老大两口子真是虚伪!便宜占尽,又做了好人!反正自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两个孩子都在姥姥家带着,爹妈一碗水端不平,还想着我们大包小包的孝敬?!若不是怕外人讲闲话,自己倒是更愿意待在丈母娘家,一趟都不想去父母那里找气受。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梅大在生意上一向顺风顺水,胃口不免大了起来。须知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了接一单大生意,梅大倾囊而出,哪知道对方却是个大老千。多年积累,化为乌有!还欠了一屁股两胯骨的外债。

好在有老爹老娘在。老两口心疼之余,化悲痛为力量。托亲靠友,借贷为大儿子还债。梅老儿日日上集卖苦力,梅卜氏更是省吃俭用,开源节流。整整五六年,方得把大儿子的亏空填上,渡过了难关。

彼时,梅二两口子冷眼旁观,心里透亮。父母乃为子女所共有。父母之情,父母之财也当为子女所共享。但是自己父母亲这座大草堆的草,只准许老大抱去,自己一把草都拽不得啊。不说也罢!只感到心里越来越凉,亲情越来越淡。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0)

这几年,因为父母的那点家财,两兄弟犹如斗红眼的公鸡,一见面就炸毛。公亲户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戊戌年春上,经过老娘舅们的调解,兄弟俩还是分了家:凤阳府的那套宅子归老二。乡下的宅子归老大,但老大要拿出一百贯补偿老二。空口无凭,立据为证,约定于戊戌年除夕之日银货两讫。这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谁知就在腊月二十八那日,梅卜氏节外生枝,劝阻大儿子付钱给小儿子。原因竟是:宅子过户给小儿子后,自己老两口就失去了栖身之处。如果真要分家,两个儿子还要各拿出几十贯钱出来给自己另盖宅子才是。这本不是协议应有之义。小儿子两口子当然极力反对。结果,梅大听从老娘的话,背信弃义,签好的协议成了一纸空文。这次老娘舅讲话也不灵了。整个大过年的,梅宅里吵吵闹闹,一点年味也没有。

庚子春节过后,江南突起一场瘟疫。而且在很短的时候内,这场瘟疫就扩散到大江南北。南梁郡也未能幸免。一时间,封城,断路,人人自危。回家过年的梅家兄弟也被困在了禹临寺。同在一个宅院里生活,两家人不免磕磕碰碰。加之分家不成带来的积怨,终于在正月底的一天彻底爆发。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1)

这几天梅大有事外出未归。午饭过后,闲极无聊的梅二家的找出一把胡琴在院子里咿咿呀呀的拉个不停。正在西厢房午休的梅大家的闺女梅馨被琴声惊醒,一时无法入睡。梅馨年方二八,素日里对自家父母和叔叔婶婶之间的恩恩怨怨了然于心,连带着自己对叔叔婶婶也没有好感。此时,被琴声所扰心烦意乱的少女,忍不住隔窗和婶婶吵了几句。小孩子哪里是大人的对手!几句话就败下阵来。梅馨的娘闻声而出,二女将再起骂阵。什么“娼妇”、“浪蹄子”,什么“贱人”、“腌臜货”……双方你来我往,旗鼓相当。互爆粗口还不过瘾,两妯娌竟厮打一团。紧接着战事扩大:梅二、梅馨闻风而动,先后加入战阵。什么催命断发手、九阴白骨爪;抓、挠、掐、锤、咬、拽、撕……双方奇招迭出,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双方争斗时梅典老两口就在家中。不知何故,两人也没有上前制止。真是一对“装聋作哑”好公婆!等到左邻右舍前来拉架,两方人马各有损伤。终究碍于旁人在场,双方草草收兵。意犹未尽的两家人次日又战了一场,仍然未分胜负。停手后,双方纷纷报官,要求究办对方。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2)

七侠镇的邢捕头、燕小六等一班捕快本就对梅家的情况熟悉,且两造俱在,兼有人证,很快就查明案情。鉴于兄弟阋于墙,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捕快们还想居中说和,使兄弟妯娌们言归于好,化干戈为玉帛。无奈双方积怨已久,势同水火,难于调和。相较而言,梅牛氏的伤重些,梅二狮子大开口,向梅大方索赔六百贯。梅大声称宁可让妻儿同禁囹圄,也不予对方一文钱。

千头万绪理不清,清官难断家务事。无奈之下,邢捕头带着燕小六找到梅典老两口,希望两位做父母的能够拿出点权威出来,配合处理好家庭纠纷。“自古家和万事兴,所谓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邢捕头苦口婆心。面对官差,梅典老两口冷笑道:“他们报官了,就是你们的事!你们想要怎么处理悉听尊便!一切不与我们相干!”为人父母者做到这种程度,见多识广的一众官差也是醉了!更有甚者,双方相继要求有司勘验各自的伤情。县衙里的法医仵作们也循规蹈矩,一一出具伤情鉴定。梅二家的对其伤情鉴定不服,认为过轻,旋申请复验。郡府里的法医仵作们谨慎复验,维持县里的结论。梅二家的仍然不服,要求再验,公家以其诉求与制不合,遂驳回。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3)

期间,为达其一己之私,梅二夫妇穿州过府,到处喊冤,声称燕小六等捕快不管不问、法医仵作徇私舞弊,偏袒兄长……什么登闻鼓院、凤阳府是常进常出,还到处在酒馆客舍寺庙的粉壁上发帖子等等,真是花样百出。梅二夫妇意图借上官之威给七侠镇的捕快们施压,进而迫使梅大方就范。

适逢国朝五年一度大朝会。为保障中枢安心静气共商国是,朝廷要求各州各县,俱安抚其民,大朝会期间不得赴省进京上访。梅二夫妇此举,确实让七侠镇的邢捕头们“鸭梨山大”!各方大人一日数令:规行矩步、妥善处置!

不管怎么样,化解矛盾是王道。身为公门中人,岂能和他们一般见识?!邢捕头亲自出马,调动一切人脉资源,托到梅家至亲十八里铺开生药铺的邱员外,从中斡旋。终于四月初二,梅大、梅二会同邱员外到七侠镇邢捕头公事房,三对六面,签订协议。协议云:梅大家一次性补偿梅二家所有经济损失一百六十贯,双方相互原谅,此事到此了结。梅大称如此巨资需一定时日方能筹措到位,商请宽限数日。经梅二同意,梅大当众立下字据:四月初五之前必将此一百六十贯付予梅二。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4)

四月初四,邢捕头即传讯于梅大,意即提醒抓紧时间兑现诺言。谁知梅大竟称自己忙于生意,一时竟回不来处理此事,要求再宽限数日。邢捕头告知其既已签订协议,当依协议而行;如有特殊情况,也当提前告知协商才是。似汝不告而行,擅自违约,于公于私也说不过去。岂料梅大振振有辞,不置可否。当初言之凿凿,如今食言而肥。其人竟无一丝愧意。真乃奇人也。

四月初五,等着拿钱的梅二两口子眼见等不来梅大,就又使出喊冤登闻鼓院、粉壁发帖子等老套路,再次散布燕小六等捕快不管不问、法医仵作徇私舞弊,偏袒兄长……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5)

七侠镇的捕快们倍感郁闷。邢捕头面对上峰的诘问,也是一肚子的气:本是考虑梅大、梅二终究是一奶同胞,岂能坐视其反目成仇!此案依律也应调解为先。否则,早就将违法人员绳之以法了。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班捕快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上峰派员调查:如有徇私舞弊情事,自当一力承担;如果系梅二夫妇所言不实,当依法追究其散布谣言诬告陷害之责。邢捕头乃老成持重之人,心里虽也不痛快,却并不形诸于色,以免乱了军心。

老邢心中自有分寸:梅二狮子大开口,无非是捏住了梅大的“七寸”:侄女梅馨学业优良,一年后秋闱高中,必是十拿九稳的。此案若不和解,涉案之人或受拘留,或受罚款,前科案底相伴一生。这势必影响梅馨今后的人生。而梅大身家丰厚,一百六十贯也承受的起。“虎毒尚不食子”,梅大势必不会惜财而误了女儿的终身。梅二两口子故意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嘴脸,如果梅大不就范,大不了大家一拍两散,两败俱伤!这其实就是个“阳谋”。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6)

此等无德无信之辈,倒也好对付。先前我等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如今行不通再动兵,也可谓仁至义尽了。梅大之前协议、欠条已签,内心应该是已经认怂。此等人常年行走江湖,心性多疑。兄弟俩长期不和,相互猜忌。此可为梅大迟迟不履约的原因。“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棺材不落泪”,说的就是这种人。

既然如此,当“敲山震虎”,再添一把火。思忖至此,邢捕头即安排燕小六等人,持文书于四月初七到禹临寺梅宅传唤相关违法人员限期到镇上领罚。逾期不来,强制执行。

果然不出邢捕头所料。四月初十上午,梅大、梅二两兄弟在邱员外的陪同下,到邢捕头公房,一百六十贯纹银,当场付清。梅二夫妻倒也光棍,自去把各处粉壁上的帖子洗去不提。

梅家异事录(七侠镇轶事之禹临寺梅家)(17)

邢捕头在六扇门这个行当也浸淫了二十余年,什么稀奇古怪的人、事也自见识了不少,但象梅家这样的真真难遇。这天下的班来,喊上燕小六等人,到镇上的“同福客栈”点上几样小菜,喝酒遣闷。热酒入肠,气上心头:当差二十余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奇葩人家!伦常亲情不顾,底线道义全无,出尔反尔,满口雌黄。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年一遇奇葩来!邢捕头一时兴起,向柜上吕秀才借得笔墨,竟模仿骚人墨客之流,去那白粉壁上写下一首打油诗:

一身正气行天涯,二十余年卫农家。

打击不法伸义举,服务良善岂言乏?

总有魑魅生波浪,难防魍魉暗含沙。

黑白颠倒堪大耻,原来此家尽奇葩。

一气写罢,掷笔案上,哈哈大笑而去。

作者声明:

文中种种,皆为小说家语,谢绝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备注:1,捕快:捕快原来分为捕役和快手,渐渐的人们把捕役和快手合称,就叫成了捕快,捕快的称呼起源无法考证,但是至少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就拥有了类似职能的人,这是最初捕快的雏形,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而“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因二者性质相近,故合称为捕快。

2,阋墙谇帚: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3,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从今咱们两个撂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

4,两造:出自《书经·吕刑》中的“两造具备,师听五辞”。按照《周礼·司寇》的记载:“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就是说原告和被告双方都到“法庭”上来,都交纳一束代表“正直”的箭,然后“法官”才开始审理。如果有一方不来、或者不交箭,就说明他理亏不直,自认败诉。后来人们就把“两造”专指有关争讼的双方当事人。

5,登闻鼓院:宋代官署名。受理百姓申诉投状文字的机构,类似现在的“信访办”,以接待、受理百姓的上访。“登闻”,意为上达,有越级上访的意思。语出《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於天。”

6,规行矩步:按规矩走路。比喻说话行动拘谨,严格按规矩办事。《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 规、矩:法则,规则。

7,三对六面:意思是人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茅盾《子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

作者:李军泽 寿县公安局;编辑:张行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