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美好祝词(灯火璀璨处同是逐梦人)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题:灯火璀璨处,同是逐梦人——来自2019年元宵节的春之气息

新华社记者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9日是元宵佳节。在这人月两圆的时刻,神州大地处处花灯竞放,无数家庭欢愉相聚。还有许多人早已回到工作岗位,心怀梦想再出发,前行的脚步充满力量。

元宵节美好祝词(灯火璀璨处同是逐梦人)(1)

2月19日晚拍摄的故宫太和门。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花灯如昼,人月两圆

19日晚,北京故宫。

大红灯笼点缀着古老城墙,绚烂华灯照亮了壮美雄姿……元宵节,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让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出青春光彩。游客边走边拍照,享受着“穿越”一般的惊喜与乐趣。

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社区居民用旧报纸、废油桶、塑料凳、洗菜篮等日常生活废旧物品做出1.2万盏各式花灯,吸引了武汉三镇市民前来赏灯,社区各处变成了流光溢彩的花灯海洋。

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说,今年是社区连续第19年举办花灯展,做灯、赏灯、评灯,社区花灯展不仅是民俗文化盛宴,更是促进邻里和谐的融合平台。

元宵节,可看的远不止是花灯。

出生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直苴村的李丽凤,是永仁县有名的“绣娘”。每年正月十五是直苴村最热闹的时候,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观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民族“赛装”。

一大早,李丽凤就换上了亲手刺绣和缝制的“华服”——“这身衣服我花了一个多月来制作,绣的是我最喜欢的山茶花和梅花,我要穿着这身衣服走上秀台,让大家看到我们楚雄‘绣娘’的风采。”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爸、妈,你们多吃几个汤圆。”元宵节晚上,江西横峰县新篁办事处早田村农民蒋斌一家过得比往年都开心。当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餐桌,家里弥漫着浓浓的幸福。

一勤天下无难事。几年前,他们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加县里的电商培训,蒋斌和父亲逐步把自制的竹制工艺品、酿制的竹酒从大山销往各地,2018年收入达到13万元。

“今年打算在县城买套商品房,和家人过上幸福日子。”蒋斌乐呵呵地说。

世间万般滋味,不敌团圆一味。

在“华侨之乡”浙江青田县,回家与团圆早已内化为华侨们的情感密码。

这几日,县上山口镇山口村的文化礼堂里热热闹闹,年近70岁的返乡华侨林浙泸带着几位乡亲,自筹自导了一场元宵晚会,他自己担任晚会的主持人。

“当年为了‘讨生活’远走国外,但一直忘不了家乡的风俗文化,青田的鱼灯舞一跳起来,家乡的记忆就捡回来了。”林浙泸说,祖国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更多华侨“回家”看看,感受“家”的温暖。

见证变迁,和合相融

传统的花灯,见证时代变迁。

泉城济南的趵突泉迎春花灯会今年正好举办至第40届。改革开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走在以时间年轮为主线的花灯会中,游客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时代的变迁在人们眼前铺陈开来。

61岁的济南市民蔡军,带着孙儿,在改革开放初期“老三件”(老式彩电、缝纫机、双卡录音机)花灯造型前驻足。“看一眼就能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更感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会把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幸福要靠奋斗得来。”

古老的节日,与时代相融。

“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都扫光。”每年元宵节,上海市民刘双凤都会来到上海豫园商城举办的“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赏灯。

沿着九曲桥步行,荷花池里的花灯拉开了一幅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城市生活变迁的长卷,有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结婚三大件”,有第一辆国产桑塔纳轿车,有改造后的外滩景观,也有21世纪以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等象征上海和国家发展新高度的景观。

“40年前物质贫乏,别提什么文化活动了。现在看着这花灯,感觉生活越来越美好。”刘双凤说。

“看花灯不仅是看热闹,也是看历史、看变迁。花灯越来越‘潮’,正是当下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体现。”灯会策展相关负责人梁建刚说。

千年的传统,在融合中传承。

“画元宵节花灯,明白了元宵节赏灯的传统民俗,也表达自己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的想法。”看到自己用蜡笔画的为父母洗脚的漫画花灯,李承睿小朋友特别高兴。这个寒假,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现代城居委会的60多个孩子或用毛笔书画,或用动漫手绘,完成了花灯制作,社区里的好人好事、家风家训被他们画在灯上,记在心里。

这个元宵节,32岁的上海白领来欣和丈夫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汤圆,他们对着菜谱学习翻炒黑芝麻、和面等一个个步骤。厨房外,刚满2岁的儿子好奇地等待着自己人生第一碗汤圆。

“希望等孩子长大一点和我们一起制作这些年节食品或装饰品,让他记住这些中华传统民俗。”来欣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从小就知道,一家人要团团圆圆、相亲相爱。”

暂舍乡愁,向着春天再出发

离别,为了再次相聚。

自此良宵,大地春回。号角催征,为了更加红火的日子,人们暂时割舍乡愁,将再次踏上奋斗征程。

“今年是大藤峡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我和妻子说好了,过了元宵节就立马返回工地。”1月27日,大藤峡工程建设者邓照宇与妻子在四川绵阳老家举行了婚礼,婚假还没结束的他便想着早点赶回工地。

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广西桂平市西江上游的黔江河段,是国务院确立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

邓照宇算了一下,在和妻子恋爱到结婚的两年多时间里,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足100天。“但是我想,只有继续把工作做好,才能回报妻子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奋斗者从不孤单,勤奋者永不止步。

伶仃洋上,同样机器轰鸣。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超级工程,它全长24公里,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从中山到深圳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减为30分钟。

建设者刘帅是名“90后”,去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该建设项目,今年他在工地过元宵节。“能把青春挥洒在伶仃洋上,在重大工程里实现自我成长,这是很‘酷’的事。”

团圆的味道最甜美,千家万家齐努力,画出更大同心圆。

35岁的黄冠军是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市场管理中心DQ1205钻井队平台经理,今年是他在伊拉克度过的第10个年头。

“元宵节和家人电话、语音聊天,我觉得和家人的距离近多了。”黄冠军说。

一次次克服施工难题,一次次刷新生产纪录,仍然有新的目标等待他的团队去突破。“我们要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祖国赢得国际市场的信任和尊重。”黄冠军的志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节后即将迈上征程,新起点孕育新收获。

看着一桌好酒好菜,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格枝村的张寿普有些恍惚。眼前的光景是他多年前不敢想的——宽敞的三居室,明亮的灯光映在落地窗上,孩子们在客厅里嬉戏打闹。

“老家在硝厂河边的半山腰上,找不到一块平地,人就住在峭壁上。”张寿普回忆起祖辈居住的地方。

张寿普和村里很多人以前在外奔波,村里留下的都是妇女儿童,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

时代,在改革开放中变了模样。作为10万易地扶贫搬迁者的一员,今年春节,他家搬进了县城里的新家,“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7口人都住下了”。

张寿普决定,再不出远门打工了,就在县城里努力工作,也让孩子们在县城上学。

伴着元宵节晚上的鞭炮声,全家新生活的序幕已经拉开。(记者吴振东、陈爱平、杨思琪、李劲峰、曹祎铭、邵鲁文、刘宇琪、唐弢、田建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