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金矿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鞍桥大型金矿床)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鞍桥大型金矿床马鞍桥大型金矿床在周至县城的西南部208度方向,与周至县城直距38.5公里矿区在周至县的厚畛子镇的东部,国道108从矿区穿过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的,马鞍桥金矿始建于1993年6月,选矿厂及矿部位于周至县渭河工业开发区矿床已经累计探得黄金20吨,预测远景储量会达到70吨,现在年产黄金近3万两,是一座集采、选、冶及金银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黄金矿山企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陕西洋县金矿所在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陕西洋县金矿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鞍桥大型金矿床)

陕西洋县金矿所在地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鞍桥大型金矿床。马鞍桥大型金矿床在周至县城的西南部208度方向,与周至县城直距38.5公里。矿区在周至县的厚畛子镇的东部,国道108从矿区穿过。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的,马鞍桥金矿始建于1993年6月,选矿厂及矿部位于周至县渭河工业开发区。矿床已经累计探得黄金20吨,预测远景储量会达到70吨,现在年产黄金近3万两,是一座集采、选、冶及金银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黄金矿山企业。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和中石炭统,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其次为前震旦系秦岭群,中—新生代地层仅零星分布。马鞍桥金矿床位于上泥盆统桐tong峪寺组中,该组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岩性段:上段主要为变质粉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炭质片岩,夹大理岩;中段主要由变质粉砂岩和砂质千枚岩组成,下段以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凝灰质粉砂岩。

矿区整体为一向南中等倾斜的单斜构造,矿区主要有近东西向的脆—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位于上泥盆统和中石炭统平行不整合面附件的桐峪寺组地层上部,呈东西向延伸,带宽120—240m,长约4—5km,该剪切带与地层产状大体一致,呈整合接触,仅局部有切层现象。剪切带内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形成各种糜棱岩及构造片岩。马鞍桥全部矿体都赋存在脆—韧性剪切带内。

岩浆岩主要有香沟花岗岩体,侵入于脆—韧性剪切带附近石炭系地层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该岩体平面上呈东西延长的椭圆状,面积1.2平方公里,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金矿化在靠近岩体部位矿化最好。

马鞍桥金矿分南部和北部两个金矿带,探明的马鞍桥金矿床就产在南部金矿带内,分东矿段、中矿段和西矿段,工业矿体主要位于东矿段和中矿段。矿床内已经发现20多条矿体,这些矿体都产在脆—韧性剪切带,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严格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在平面上平行,并有左列式排列,剖面上矿体呈叠瓦式分布的格局。矿体呈舒缓波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矿体总体倾向170—190度,矿体倾角东段缓,西段陡,矿体平均倾角55度。

在勘查区76线以西,发现多个金矿化体,多为盲矿体,其中在76—116号勘探线间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矿体7个,其编号为K18、K19、K20、K21、K21—1、K25—1、K25—2,矿体形态均为透镜状或者扁豆状,矿体局部呈莲藕状—豆荚状,矿体赋存标高1515—1275m,矿体长150—383m,矿体厚度0.86—6.88m,平均厚度3.4m,平均品位3.4g/t。矿体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

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很少,只有5%左右。

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褐铁矿、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

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黑云母。

金的独立矿物仅见自然金,呈粒间金、包体金、裂隙金三种形式产出。自然金90%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裂隙或包裹于脉石矿物中。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斑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残晶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千枚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等。

矿床成因为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等。

截至2009年12月31日,累计查明矿石量421.8.2万吨,金金属量19.07吨,Au平均品位4.52g/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