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金融产业发力(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广州)

七年前,经过55轮竞拍,广东南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粤银行”)拿下了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下称“金融城”)起步区的AT009030地块。据报道,当时成交的楼面地价刷新了金融城地价的记录。在南粤银行高层看来,金融城有着区位优势、政策红利、人才红利以及创新产业集聚的优势,是华南最大的国际金融总部聚集区,值得入驻。

七年后,南粤银行金融大厦即将动工,金融城则被纳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版图,金融城的开发建设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金融城的企业而言,则是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易行健对南都记者表示,数字金融在整个数字经济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业的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数字化能力影响商业银行生存发展

到网点填表,银行查验信息,人工判断贷款额度……以往繁杂耗时的贷款业务,如今通过手机可以实现“秒批”。

南粤银行首席信息官黄思颖表示,如今手机APP功能越来越丰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已成为银行业务的主要载体。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南粤银行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探索,尤其是在智能客服、生物识别、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实时决策和自动化流程等领域上的应用,而在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等方面已收到显著成效。

“我们如今实现了与税务、征信等系统打通,海量大数据勾勒出申请人‘信用画像’,并通过评分模型自动生成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等信息。企业是否按时纳税、纳税信用是属于什么等级,银行都能看得到。”黄思颖说。

通过数字技术,银行不仅能关注到申请人的过去和现在,还能对未来进行预判。遇到一些可能无能力还贷的申请,则会提前给予银行预警。目前,南粤银行正在研发一项安全技术,未来,手机银行的智能系统可通过用户触摸屏幕力度的习惯,判断是否存在盗用现象,提高用户安全系数。

“银行科技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进一步为金融业务赋能,科技的作用已经从‘科技支撑业务发展’转变成为‘科技引领业务发展’。”从事银行科技方面业务20多年,黄思颖对金融与科技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

“科技让金融资源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数字化能力成为决定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关键一环。”黄思颖说。

易行健同样认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有利于金融服务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传统金融业难以触达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为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并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而使社会各阶层群体都能享受到高效的金融服务。

离国际金融枢纽还有较大距离

今年4月,《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数字经济22条”)印发实施,这是广州出台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以金融业为第一主导产业的天河区已经汇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40%的法人金融机构。其中,有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花旗金融信息服务、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等金融科技机构。金融城作为天河发展数字金融的重要支撑平台,叠加总部经济后,将被赋予更为先进的产业内涵,更为高端的城市能级。

在黄思颖看来,天河区发展数字经济不仅仅要在物理空间上形成产业集聚,同时政策配套也要加强。如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空间和氛围。“这对吸引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天河区的金融业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易行健说,目前天河区金融业发展速度较快,趋势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持续增长,天河区发展数字金融具有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金融机构和人才比较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劣势在于金融城的建设进展慢于预期,缺乏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和大型金融交易平台以及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大规模集聚。

据悉,天河今年要推进金融城起步区的3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的76.7%,同比增长40.5%。天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力争年内完成临江大道东延线、花城大道等主次干道用地征拆,高标准推进教育医疗、生态景观、智慧城市、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建设,保障产业项目建成即可投产,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提供支持。

广州科技金融产业发力(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广州)(1)

广州国际金融城。资料图。

易行健进一步表示,从全市来看,金融业目前已经成为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但是与离国际金融枢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方面也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综合实力不强;缺乏大体量的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金融要素的集聚能力不足,金融辐射与服务能力不足,金融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开放程度。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等等。

以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新模式、新业态

除了金融业,拥有华南第一商圈的天河区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上显然也比其他地区走的更快。在7月20日最新公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天河路商圈被列入示范区域,未来将建设成5G商圈。

走进正佳广场,即使你没有在里面消费,你所驾驶的车辆是什么品牌型号、经常去的商店有哪些、消费能力达到什么级别,这些关于消费者走向、购物消费等信息都会实时显示在商场系统后台的大屏上。

这一切得以实现,背后是一套名叫“鹰云智能”的系统。据天河路商会会长、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介绍,通过商圈内的摄像头、WiFi、车辆、支付等各个业务场景感应,顾客走进商场之后会自动进入到系统当中,系统将实现包括人的流量、走向、购物消费等情况统计。

2000多万沉淀会员、500多万活跃会员、常态日均20多万人的客流量,为正佳广场累积了海量的消费者数据,系统通过分析为经营行为提供依据和指导。“比如要不要引入某个品牌、新店开在什么地方、如何营销等等。”谢萌说,正佳广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成为消费者驱动型企业。

在以传统百货零售业为主的天河路商圈上,类似正佳广场的购物中心大大小小就有23家,年商品销售总额超万亿元。从2018年开始,数字化成为天河路商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是犹如催化剂,加快了各家购物中心数字化转型的速度。

广州科技金融产业发力(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广州)(2)

天河路商圈。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市民平时“逛吃逛吃”模式被迫变成“宅家消费”。顺应消费群体阵地转移,传统百货零售也纷纷加大发力线上。天河路商圈内的天河城、正佳广场、万菱汇、天环广场、摩登百货等均推出了在线商城,广州K11更是推出“VR购”,动动手指就能实现“逛问买”。2019年大火的直播带货,也成为了商圈实体的“必备招数”。商家通过直播在线派送优惠券,带动社群粉丝增长。

“新消费时代的数字赋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平台和支付上,而是渗透到从消费侧到供给侧的方方面面,包括品牌、物流、制造、商业打造等全体系的数字化。”经历此次疫情,谢萌认为,将有更多商业企业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技术驱动购物中心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线发展的能力以及与消费者沟通的能力。

需加速建设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

一直以来,天河区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作为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区的软件业和数字服务进出口基础雄厚。2019年天河区规上软件企业933家,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占全市规模的55%,从全国范围来看,天河软件业营收规模仅次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软件业集聚区。

不仅如此,数字服务出口方面,天河中央商务区数字服务进出口额近十亿美元,今年五月已获评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首批12家基地名单中,天河中央商务区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区域,也是唯一一家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中央商务区。

在此基础上,企业希望政府的具体配套措施能尽快落地,加速建设数字经济生态圈。“政府所掌握的数据,企业非常难拿得到。模型再好,没有数据也是无米之炊。”黄思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坦言企业对大数据的需求。

黄思颖认为,发展数字经济要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网络、计算和安全等数字资源服务支撑,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就在一周前,《天河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若干措施》正式对外发布,有望解决上述短板问题。比如,天河区将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目录,并试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政企数据互通共享;积极争取一批金融业先行先试政策在天河区率先落地;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推出面向数字经济领域的“上云贷”“园区贷”“用云券”“数字券”等专属融资服务,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门槛;利用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等品牌观光资源,探索在住、行、游三大领域深化“信用免押金”等等。

易行健还建议,鼓励现有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新设引进一批重要金融机构及平台,并且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尽量利用目前国内各相关政策,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更好的平衡。

“同时,从个人所得税优惠、生活工作配套环境等方面加大中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与集聚力度,鼓励境内外高校从事数字金融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联合共建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提升广州数字金融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研究水平。”易行健说。

广州科技金融产业发力(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广州)(3)

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执行统筹:南都记者 冯芸清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冯芸清 实习生 梁思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广州有数,智启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