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句经典语录(说透世间恩怨纠葛)
佛家认为人生为什么有“五蕴八苦”,说到底还是因为有“七情六欲”。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这个“欲”字,不但是前面“六情”产生的根源,它本身还分为六种,分别是见、听、香、味、触、意,也就是“六欲”。
“意欲”如同神经中枢,被其他“五欲”一触动,就会起心动念。
一起心动念不要紧,人便有了喜、怒、忧、惧、爱、憎这“六情”,同时伴随而来的,便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诸多烦恼忧愁和恩怨纠葛。
由此可见,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要想没有烦恼忧愁,远离恩怨纠葛,只要控制好心里的这个“意欲”就好了。
是不是这样呢?
佛家确实是这么认为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这才有了书中的“木石前盟”。
话说这“木石前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整部《红楼梦》里,第一个知道这事的,是一个叫甄士隐的凡人。为什么说甄士隐是一个凡人呢?因为这时的他,还住在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上,一个名叫仁清的巷子里。家旁边还有一座庙,叫做葫芦庙。
仁清者,人情也;葫芦者,糊涂也。
所以什么叫人情世故?无非就是能糊涂时且糊涂,千万不要太较真。
与爱人一较真,爱情没了;与家人一较真,亲情没了;与朋友一较真,友情没了;与领导一较真,前途没了;与同事一较真,同事之谊没了。
只不过,想做到遇人遇事不较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甄士隐便整天待在家里,摆弄个花呀草呀什么的,来了兴致就喝几盅酒,再吟几首诗,日子倒也自得其乐。
这不,某一日夏日炎炎,甄士隐在书房看书,不由觉得困倦,便闭上眼打了个盹。恍惚间就见有一僧一道,一边说着话一边走了过来。
这一僧一道说的是什么呢?原来就是这木石前盟。
却说西方灵河岸边,有一块三生石,石边长着一棵绛珠草。赤瑕宫有一位神瑛侍者,见这棵绛珠草生得可爱,便每天取甘露来浇灌。
天长日久,绛珠草竟因此脱去木质,变作了一名女子。
绛珠草虽然通了灵性,还变作了一名女子,只因没有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心里便生出一段缠绵不尽的意来,整日在离恨天外游荡。
谁知没多久,神瑛侍者突然凡心大炽,想要下界去历练一番。
绛珠草闻听这个消息,便也决定跟着一起下凡,好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当初的浇灌之恩。
神瑛侍者,天界的一块宝玉;绛珠草,灵河边的一棵草木。
这就是“木石前盟”的由来。
听起来,这个故事确实有点光怪陆离。什么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什么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到底逃不开一个荒诞不经。
可既然如此,曹雪芹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
关于这个问题,脂砚斋在重评《红楼梦》时,认为曹雪芹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
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
就是说曹雪芹在尝尽了,人间的这些情仇爱恨、恩怨纠葛之后,觉得倒不如做一棵草木,做一块顽石。
该荣时就荣,该枯时就枯。管他外面是风霜,还是雨雪,反正自己也无知无觉。
因此,曹雪芹便杜撰出了这么一段“木石前盟”。
然而真的可以这样吗?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可以做到像一棵草木,像一块顽石一样,因为本来就没有“意欲”,所以也就无所谓触动不触动,也就不会起心动念?
当然不可能了。
对此,脂砚斋借用唐朝刘长卿的两句诗,说这终究还是:
一花一石如有意,
不语不笑能留人。
花草木石因为没有“意欲”,当然也就无所谓触动不触动,也就不会有七情六欲,也就没有各种烦恼忧愁和恩怨纠葛。可如果一旦有了“意欲”,结果还不是一样!
要不然,“木石前盟”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但凡是人,就免不了会因“见、听、香、味、触”这“五欲”而生出“意欲”来,有了“意欲”就免不了要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免不了会有“喜、怒、忧、惧、爱、憎”这“六情”,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爱别离、怨憎会”的烦恼忧愁和恩怨纠葛来。
这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受的,没有谁能够幸免。
因此也就不要去妄想,自己如果能做到像花草木石一样,便可以不经受这些苦境。
且不论根本做不到,即便真的做到了,活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意思?
大家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