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

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忆苦思甜”?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1)

麻 辣 风 趣 聊 历 史丨财 经 视 角 说 金 朝

这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即便很多年轻人天天把“穷”挂在嘴边,其实也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真正的贫穷,也很难理解老一辈们的节俭。曾有社交网站面向90后做了一项关于“勤俭”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90后都认可“粒粒皆辛苦”,但能做到不剩饭菜的却不足一成。而在日常消费上,四成90后认为“能省不如会花”,更有近两成觉得“人生苦短,要对自己好一点,该吃就吃,想花就花。”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人一旦过久了好日子,就很容易忘却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但是正如李商隐的那句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到一国,小到一家,若想长久富足,就切不能忘了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

金世宗开节俭之风

金朝第五任皇帝金世宗是深知这一道理的。尽管到他手里时,金朝早已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创业期,但他一上位,还是把“节俭”二字刻在了每一项规章制度中。

他反对大兴土木,无论迁都前还是迁都后,都没有大规模营建宫室。逢年过节,他三令五申禁止各地进贡宝物。节庆期间,宫中不可张灯结彩,不可征发劳役。他还规定,无论朝野,衣服上都不能用金线……在这种节俭朴素的氛围中,金朝登上了自开国以来的国势巅峰。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3)

一个处于王朝中期的皇帝,为何能对节俭之事如此重视?

这或许跟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不同于那些长在深宫、受尽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子皇孙,金世宗很早就体验过生活的不易。他十三岁丧父,随后母亲出家,家族势力急转直衰。尽管作为皇室子弟,尚不至缺衣少食,但他也不得不去扛起更多家庭的重担。到了青年时代,他又遭皇帝海陵王的猜忌和打压,被调离朝堂。此后数年,他辗转各地,做过会宁牧、中京留守、燕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留守、东京留守等。长期扎根地方,让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多真实深切的体会。

一个人只有理解什么是“苦”,才会对“甜”倍加珍惜吧。

以身作则

金世宗号召全民节俭,他自己身先表率。

你很难想象,作为一个皇帝,他的衣食住行都极尽节省。

尤其在吃上——他常年只吃四五种菜品,哪怕吃腻了,也不允许增加品类。而且每顿饭,他都是吃多少做多少,做多少吃多少。有一次公主赶在饭点儿来了,竟然没有多余的饭给她。为了节省粮食,金世宗甚至还控制饭量,有一次对大臣们说,自己现在的饭量已经比即位之初“十减七八”。

有大臣看不过去,对他说,您是天子啊,何必这样对待自己?金世宗说:“已经灭亡的辽国,从前每天屠宰供吃的羊三百只,难道他们能全部吃完?只是白白伤害生灵罢了。他们以身作恶而却追求口福,有什么好处呢?朕虽然处在至尊之位,每当吃饭的时候,常常挂念尚有贫民在挨饿,这都是我的责任啊!”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4)

在穿上,金世宗能一件御服穿三年而不换,直到洗破了才会换新的。

在住上,金世祖不允许兴建或修缮宫室,不允许幕帐上有涂金装饰。

出行时,一切从简,不允许兴师动众,不允许惊扰百姓。

金世宗的娱乐生活也相当克制。晚年,他有一次宴请宗室和大臣,心情大好,对众人说了这样一番话:“朕平时不饮酒,今天却很想醉一回,像这样的欢乐也不容易多得啊。”宗室妇女以及群臣故老依次起身跳舞,上前敬酒。金世宗却让他们归位,自己为大家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说王业艰难,继承不易。唱到“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时,他慷慨悲痛,激动异常,声泪俱下……

教育子女

金世宗不仅自己克勤克俭,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节俭教育。

皇子们有任何奢侈腐化的苗头,他都会立即扑灭,并且见缝插针地训导他们。

太子的大管家(詹事)向金世宗请示增加东宫的管理人员以及各种陈设,金世宗说:“东宫各司局人员自有规定的数额,铺张陈设都已经很完备了,还有必要增加什么吗?太子在富贵环境中生长,本来就容易变得奢侈,你们可不能由着他啊。朕自从即位以来,穿衣服及御用器物,几乎都是沿用旧的,去把朕的意思告诉太子吧!

后来,金世宗亲自驾临东宫,对太子说:“吾儿在皇储的位置上,朕为你筹措天下,应当不再有经营的事。你只有不忘祖宗纯厚之风,以勤修道德为孝,明信赏罚为治而已。”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5)

有一次,太子和亲王们陪侍金世宗用膳,金世宗训导他们说:“大凡资用应当力求节省,如果能有节余,可以周济亲戚,不要随意浪费。”接着他拿自己的御服举例说:“你们看,我这衣服已经三年不曾更换,还挺完好,你们应当了解这些。”

又一次,金世宗对宰相说:“儿子们入宫当侍奉时,当他们笑语娱乐之际,朕必须深沉静默,用严肃的态度面对他们,让他们知道朕有教育训诫的意思,这会使他们心怀敬畏、小心谨慎,从而少犯错误。”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6)

可见,在儿孙的作风引导上,金世宗的态度十分严肃。他清楚,节俭意识是需要从小灌输的。否则,一旦养成了奢侈之习,将来就很难改变了,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棘轮效应”,它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人们易于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很难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过久了好日子,便很难再回到克勤克俭的状态。

老一辈人经历过缺衣少粮的困难时期,懂得只有节俭才能度过灾荒,所以对他们来说,“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观念,更是一种增加安全感的途径。所以未来即便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依然常常忆苦思甜,对物欲保持一份克制。

好日子真的被过成了一地鸡毛(好日子过久了拿什么)(7)

但是对于生在富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无“苦”可忆,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他们甚至会对“节俭”形成一些偏见。

其实,“节俭”不是什么老古董,而是一种最聪明的生活方式。节俭不等于抠门,抠门是该花的钱不舍得花,而节俭是该省的钱不浪费——永远把钱、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波斯诗人萨迪有段很朴素的表述: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千百年来,这个规律,从未被打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