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特色和习俗(老上海的习俗)
新春元宝茶
旧社会中,松江城乡茶馆极多,作为憩息会友、抒怀畅谈的安静所在;也是商店职工、手工业个体经营者,交流市场信息、协议商品价格的保密场所。他们大都分业分帮,定某茶馆为据点。
茶馆为广招顾客,振兴业务,往往允许老茶客,把自备的茶具留在店中,早上泡茶,一次付茶资,可以随时去冲饮,不另外收费。
因为这样,老茶客一进茶馆,可以自己动手,舀水洗脸,取茶壶冲水,和谐相处如一家人,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就不想着见异思迁了。
每至阴历年底前,茶馆堂倌对老茶客,各送青橄榄一小筐,福橘一小篓,称橄榄为元宝,福橘为鸿福满堂,这是一种吉利口彩。
茶客在新年中前去品茶,堂倌和颜笑脸,祝贺你新年如意,恭喜你四季发财,并在茶杯内放上两只元宝(即两颗青橄榄),茶客必须给以与本人相称的犒赏(数角至数元不等)。
即使老茶客们有事迟去,即使新年已过,堂倌们心中有数,也会放两只咸橄榄作为元宝,说“恭喜发财”的吉祥话。
所以,老茶客们在一年一度的情况下,不得不一破悭囊。如果有“跳槽”到别处吃茶的,堂倌们视他们作“刮皮鬼”,不欢迎再去吃茶。
“抢油主”
逢新开店铺的第一天,俗有“抢油主”之风。
什么叫做“抢油主”?就是这一天大家一窝蜂去买便宜货。因为新开店铺要吸引主顾起见,将各种货物廉价发售,这种风气相沿下来已经很久了。
新开第一天早晨,店门未来,必有许多主顾一窝蜂地涌来,人声喧哗,争先恐后,男女杂沓,拥挤非常,他们的来意很统一,异口同声地说道:“抢油主!抢油主!”
不论什么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各种商店,到那第一天开张,必有这种热闹状况,且店铺的场面越大,“抢油主”的更为活跃,都认为这爿商店大,资本雄厚,必定肯牺牲多量血本,举行只此一遭的蚀本生意。
一年春节,南市新开一爿糟坊,门口贴出一张红纸黑字,大书“本号择定某月某日开张”。更使人四处扬言:恐怕开张那天主顾拥挤,有招待不周之处,先出卖油票。
譬如,市场价每块钱只可以五斤油,它特别放盘两斤,可得七斤。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先恐后去买票,两三天之间,竟然卖出油票6000多张。
等到开张那日,大家持票去取油,不料走到这片宝店门前,依然双门紧闭,先前贴出的开张红纸条也不见了,碰碰门,又毫无生息。
大家疑惑,敲门也无人理睬,于是一起前往警署,控告它欺诈之罪。后来署长派人去将店门启开,瞧见店内只有油篓数十只,廉价板凳几件,别无他物。原来骗子已携款潜逃,踪影全无。
这一幕“空城计”,很觉得滑稽,而一般贪图便宜的人要想抢油主,结果吃不到什么便宜油,反被骗子骗了油价去。
世之好贪便宜者,应以此为戒。
烧路头
今天是路头日?
路头在上海,就是财神的通俗名称。财神,因为手里拿着金元宝,座前陈列着聚宝盆,左右招财利市两个当差,也是满身珠光宝气,还有一个看财童子,虽没有钱买短衫裤,手里的元宝也是金光灿灿,有这许多的黄金在手里诱惑,哪怕世人不对他大拍马屁?
上海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财神分五路,都有财神长期站岗守,以免财饷外溢。当上海滩尚未开辟马路以前,桥头巷尾,在小便处与垃圾堆的贴邻,都有一个小小的神龛依附在墙壁上,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路头菩萨。
每逢到中秋节,都是他们最出风头的日子,每个路头堂前都有清音打唱,并有捐助的大香斗。自从黄包车流行后,认为它们有碍交通,开始实行取缔,一段时间后,上海硕果仅存的路头,只有洋行街上的撒尿老爷了。
从前的上海路头神,能沿街摆摊拉客,情景与野鸡一样可怜。现在虽将路头神革职,但是上海一切神佛的营业,终敌不过路头的生意兴隆,旧历正月初四夜里,为上海人争夺财神的日子,爆竹声通宵不息,扰得人不能安眠,这就知道路头神的声势煊赫,上海人对它的热烈拥戴了。
路头神照例是只接不送。上海人家的房子小,每年招待五个路头神进来,外加招财利市等随从,还要牵一只黑老虎来。我就很担心,积十年财神在家,不要将小房子涨破了吗?
上至大钱庄,下至咸肉庄,中堂都供着一个路头神龛,可见路头是人人欢迎的神道,尤其是做妓院里的路头,待遇更优。人家路头每年仅接一次,妓院路头则每逢三节都有吃肉的机会。
这就是“烧路头”。
捉蟋蟀
电车厢和茶馆里边,常见一班穷朋友跑来,拿一个玻璃的或铁的罐子,弯腰曲背,恭恭敬敬的拾取香烟屁股。他们的术语叫做“捉蟋蟀”。
每拾满一罐,就拿到香烟摊上换钱用,据说勤勤恳恳的每天也有四五角钱的利益,这种生意在三百六十行以外。
听说汉口地方,从前有过一个很穷的朋友,找不到合适的营生,专门靠“捉蟋蟀”为生活。省吃俭用,过了二十年后,居然成了一位富翁。
这岂不是“大富在于天,小富在于勤”的一个铁证么?
老上海,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习俗等着你去发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