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细节分析(到底什么是科幻电影)
当代经典《星际穿越》同时兼具科学理性和人物感性
到底什么是科幻电影?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标准答案,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片的其中一支,很难用一句话说明白。
但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科”就是科学,“幻”就是幻想,合起来就是“科学幻想”。
由于世界观的设定,《楚门的世界》是经典的软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可以说来自于科幻小说,而科幻小说是20世纪才有的一种文学体裁。
大致可以分为:探险科幻、机关科幻、社会科幻。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科幻看作是软科幻和硬科幻两种类型。都没有错。
软科幻就是社会科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硬科幻就是探险科幻和机关科幻,主要以时空冒险和科技发明为主导。
《火星救援》的设想立足于现实科学,追求真实和可行性
根据以上理解,就意味着科幻电影所言必须要基于科学的合理推演和虚构,才能够成立。
科学逻辑对科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我们可以称之为“奇幻电影”。
我们国内拍的大部分商业巨制,绝大部分都是“奇幻电影”。因为他们的故事要么是神话,要么是网游,要么是幻想为主言、情为辅的改编电影。
虽然没有外星人,但《盗梦空间》的故事基于科幻
当然,随着刘慈欣小说的崛起,国内的科幻电影才刚刚成为懵懂的小学生。
这并不是说影片中的细节必须要完全基于现实,甚至不必须要有宇宙飞船和外星人,或者背景要被设置在未来某个年代。
但是科学必须要作为第一驱动力来讲故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科学的基础,这个故事就讲不通。
《流浪地球》是国内科幻一鸣惊人的初啼
比如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里,地球要被遍布于地表的推进器,推着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想虽然目前的科学无法实现,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是有可能的。
而逃离要解决的太阳爆炸问题,也是通过科学的推演而得来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这就构成了该类型的基础,科技成为了讲述故事最重要的驱动力。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
虽然1902年的第一部科幻片——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诞生于法国,但美国才是科幻的老家。
美国是世界上产出科幻片最多的国家,几乎是一种独孤求败的局面。
在1985年的美国电影《回到未来》里,影片设定了通过一辆经典跑车来进行时间旅行,必须要以超过1210瓦的电流通过“电容器”,同时让车子达到142公里的速度,才能够进行时空跳跃。
《回到未来》里有颇为严谨的科学设定
而实现这个操作的关键点是就是钚元素。非常典型的科幻片,一切因果关系都通过科学来表达。
虽然我们不关心这个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但是我们通过关心人物的冒险行为,潜移默化的受到科学驱动力的影响。
也许这个理论纯粹是虚构出来的,但没关系,我们知道,这辆车的“科学理论”基础,足以让我们相信这样的一个故事具备足够合理性。
《流浪地球》中的转向发动机
《流浪地球》也一样,影片如果没有铺垫在世界各地设置的发动机,和位于赤道的核能大型转向发动机,我们肯定不能认可地球能够逃离太阳系这样的情节。
因为地球不可能被魔法或是某种神力去驱动,神仙没有被描写成具有这样的能力。
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逃逸太阳系
所以从表面和内在上,《流浪地球》的故事是经过了一些先验式的科学分析,才能够编撰出这样的剧情,即便这个推测并不精确,但不妨碍我们接受这样的安排。
《土拨鼠之日》没有任何奇观和科学根据,它就是个奇幻爱情片
奇幻电影经常会被混淆于科幻电影。这确实难免。
比如时空循环类的鼻祖《土拨鼠之日》,比尔墨菲饰演的男主角因为一次意外,被迫停留在了“土拨鼠之日”这一天,在经历“疑惑、愤怒、沮丧、直面自我”之后,终于认清了人生的本质,改变了自己的毛病和态度,重获人生。
《土拨鼠之日》的主角被困在2月2日长达10数年,但能体现出来的只是日常的重复
虽然有时间循环的概念,但本片的故事完全是脱离科学范畴的,片中没有解释任何关于循环的机制和缘由,它主要要传达的是一种感性动力,只要达到赢得心上人的目标,循环自动就解除了。
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比尔墨菲的遭遇,来“教育”人们该如何面对生活。这其实是个奇幻片。
就冲这身行头,《明日边缘》是个正经科幻片
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明日边缘》虽然具有相似的故事形式,但却基于设定“reset”能力和“高纬度能量”来解释关于循环的因果,通过“携带记忆的特殊血液”,来让时空循环有迹可循。
在有人类和怪物同时具有reset能力的同时,也牵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并以此拓展故事的边界。
《明日边缘》的循环机制是故事的终极推动力
这明显是具备科学元素的故事,并且以循环机制的释义为重要的转折点,来推进故事的前进。
感性力量无法改变故事的走向,所有的人物动机都要屈服于循环的设定。这是确定无疑的科幻片。
这两者在我们欣赏时,会在不经意间含混。
《明日边缘》是科幻片,虽不是漫威电影,但也是漫改电影
如果故事必须要有科学技术来推动,那无疑就是科幻片;
如果故事是靠缘分、魔法、情感、爱的力量来推进,那有可能就是奇幻片。
看似模糊不清的界限,只要认真分析也是能够清晰拆解的。
以召之即来的大锤去打神的战争,《雷神》系列不像是科幻电影
当然,漫威电影在目前也被划为科幻片,其实确实有些值得商榷。
因为欧美有种说法称之为“奇幻科幻”,某种程度上,漫威电影就是魔法与科幻相融合的一个特殊例子,有些科学的东西都被一带而过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某种未知的或者精神的力量。
更别提,电影巨匠马丁斯科塞斯,曾经怒斥漫威电影压根就不是电影,而是主题乐园。
就冲斯塔克技术宅的身份,《钢铁侠》系列确实是科幻片
这当然有些偏激,因为老马代表的是经典电影和传统电影领域的创作者,老电影人讲究的是情感的鞭策,是关于反映和启迪人类内在的故事表达。
而漫威电影更像是在近十年才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时代产物,一种极致化的娱乐化产品。
1948年上映的第一部《超人》电影,实际上由15个短片组成
漫改电影上世纪40年代就有,第一部《超人》就是在1948年上映的。但漫改电影确实从未像漫威电影这样具备超强的侵略性。
我们暂且不去争论,至少我是非常敬重老马、敬重电影历史和电影艺术家的。《出租车司机》给我的震撼要远大于漫威电影这类片子。
如果穿上紧身衣,《出租车司机》里的特拉维斯也可以是超级英雄
因为我们对家常菜的接纳程度和享受频度,绝对要大于每天吃汉堡。
不过,我倒是认可漫威电影属于科幻电影。至于以后它的魔法化和类型侵略化会不会愈演愈烈,不好说。
科幻电影通常具备足够的创意,这也是最吸引科幻迷的一点。我们总是试图在科幻的剧情里发现那些值得玩味的奇人异事。
即便没有未来世界的奇观,《千钧一发》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科幻片
通过这些幻想,我们可以制造“寓言”来反映和警醒世界,因为我们不用为描写一个世界的个人、团体、宗教、政治的现实而感到不安,它可以以含蓄的语境来直面当下的问题。
全球变暖、恐怖主义、环境恶化、阶级分化、能源危机等等,任何当下无法轻易解释和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在科幻电影里驰骋笔触。
《阿凡达》呈现的外星奇观,确实引人神往
我们可以通过科幻语境下的巨大变革,来关注现实问题的走向和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引起观众足够的关注。
顺势跳出俗世的困扰,从宏大叙事和宏观观察的角度,引发讨论,引发猜想,它所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由每一个看到电影的观众来解决。
《人工智能》中自然人与仿生人的博弈,美剧一向都是捡电影玩剩下的
更重要的是,人类和世界的关系,只有适当脱离当下的困境时,才能够清晰可见。
所以,希望我们的科幻电影也能够越来越好的发展,努力突破自身的桎梏,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来展现我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进步,启发我们的影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