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金丝雀” 全球经济金丝雀

金融界2月21日消息 由于生产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多个供应链的关键产品,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主要晴雨表,这也让韩国素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同比下降了14.9%。继1月份同期日均出口同比下降8.8%之后,这一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

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财政效应的退坡和此前商品消费的逐渐透支,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开始出现明显下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商品提供者,出口增速从2021年增速20%以上的高平台逐渐下坡,并在2022年10月转负,降幅接近6个百分点;11月降幅继续扩大,从-0.3%降至-9%;12月份降幅虽然没有继续大幅扩大,但也达到了-9.9%。

全球经济“金丝雀” 全球经济金丝雀(1)

今年1月31日公布的1月份PMI数据显示,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在荣枯线以下,环比仅提高1.9个百分点。今年2月初商务部就警告称“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前两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外需不足、订单下降”。

全球经济“金丝雀” 全球经济金丝雀(2)

出口或将延续低迷

国金证券赵伟表示,过往集装箱吞吐可作为出口变动的高频映射,但近期指示作用减弱,年初集装箱吞吐提升对出口改善的指示或存偏误。

春节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显著提升,1月至2月中旬提升幅度达13.7% ,引发关于出口边际改善的预期,不过赵伟指出本轮集装箱吞吐改善或难以指向出口好转。

数据显示,去年9 月开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对我国出口增速的映射作用开始减弱,去年9月至 11月,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当旬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但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回落14.6个百分点。

赵伟指出,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港口空箱回流堆积情况加剧、扰动整体集装箱吞吐表现。今年以来,空箱吞吐力度加大对集装箱吞吐的扰动加剧,截至2月18日,上海港口集装箱可用指数达0.64、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0.56、港口空箱堆积情况加剧。

据了解,港口集装箱可用指数高于0.5,意味着入港集装箱的数量大于离港集装箱的数量,容易造成空箱在港口堆积的情况。

海外国家港口空箱堆积更为严峻,进一步指向外需疲软对我国出口的拖累仍将持续。对于典型进口国而言,集装箱从出口国运至进口国完成卸货后需回流至出口国以进行下一次外贸活动,因此出口空箱比例下降一定程度反映典型进口国外贸需求的减少。

全球经济金丝雀”再发警报

素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低迷,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同比下降了14.9%。继1月份同期日均出口同比下降8.8%之后,这一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数据显示,2月1日至20日,韩国整体出口下降2.3%,其中芯片出口暴跌43.9%。

2月前20天,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而上个月前20天为100亿美元。韩国1月份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

据了解,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主要晴雨表,因为该国生产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多个供应链的关键产品。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半导体和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所在地。

除了俄乌冲突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之外,全球范围内半导体需求的严重下滑也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麻烦。

被整体出口降速掩盖的结构性机会

近期美欧经济韧性超预期,引发市场对外需的关注。兴证宏观从中美贸易出发,通过对贸易结构的细分拆解,讨论全球下行周期和中美竞争格局下的出口特点。

一个有趣的发现:中国对美出口速降可能夸大了“美国衰退故事”。

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均下行,中国对美出口降幅已超2009年;

美国从中国进口下滑幅度远超其从全球进口,这是近30年来除了中美贸易战时期罕见的,表明中国对美出口降速可能有其他原因;

疫情对四季度国内生产的扰动或能解释一部分。

与2021年中国集装箱“有去无回”不同,供应链拥堵已经显著改善;

四季度疫情对国内生产有冲击,但难完全解释这一幅度的出口下滑;

结构上看,对美出口呈全品类下滑,除整体需求外,或还有份额原因。

服装等低端消费品:确实符合需求降速逻辑,美国对华购买减少的同时其他区域购买也下滑,且相关行业已进入去库存;

机械:居民相关机械表现疲软,基建相关工程机械有韧性;

化工品:欧洲暖冬生产修复,前期欧洲能源危机替代的订单在回吐;

电子:短期压力来自高基数下库存去化,中期关注中美竞争在贸易层面折射;

美国经济韧性会改变中国外需判断吗?难。关注结构性机会。

1990年以来,美国历次衰退期,进口增速均会转负;

即使确实实现软着陆,目前关于美国经济的上修预期主要来自居民消费端的服务业,但服务业可贸易性较弱,对中国出口拉动影响有限;

预期2023年年底之前,中国出口增速或持续为负;

关注出口产业链的结构性亮点:如工程机械出口链条、电子类商品库存周期去化后的补库存需求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