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当太阳(那年今日他是雪莱)
哀悼
在193年前的今天,1822年7月8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逝世。积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无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它借助西风引发的隐喻,成为无数革命者或面对艰难困苦时人自我激励的箴言。今年8月4日,适逢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雪莱诞辰220周年纪念日,作为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外国诗人之一,雪莱以非凡传奇的人生,以及《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诸多名作,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新文学和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着巨大影响,且至今绵延不绝。本文通过对诗人生平作品的回溯,以及专家学者的评说,探究雪莱其人其诗对中国影响的成因。
诗歌星空的‘恶魔’大凡开风气之先的杰出人物,多是有着癫狂精神的时代反叛者。雪莱的其人其诗亦是典范之一,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这位被褒贬为“恶魔”的反叛诗人,这位因溺水而早逝的英伦天才,至今仍是闪烁在人类历史天空上的璀璨诗星。
作为“浪漫主义式英雄”的杰出代表,雪莱的影响首先源自其革命家的精神气质。
马克思这样评价雪莱“本质上是一个革命家,他会永远是革命先锋队的一员。”恩格斯将他誉为“天才的预言家”。而与其同时代的19世纪的评论界称其为“疯子雪莱”,“不信神的雪莱”,批评家阿诺德称他为“美丽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从浩如烟海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对这位饱受争议的天才诗人,人们越去评论,他所留下的光影越大,即使已经离开这世界快长达两个世纪。
雪莱曾将革命者与诗人相提并论:“凡是抱有革命见解的作家必然都是诗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发明者,也因为他们的语言是以种种形象来参预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回溯雪莱短暂的一生,其反抗和叛逆贯穿始终——12岁入读伊顿公学,因不满所受的虐待而公然反抗;18岁进入牛津大学,因散发论文《无神论的必然》而被开除,甚至因此与家庭决裂;20岁前,在都柏林发表演说支持爱尔兰教徒的解放并发表倡议书;30岁前完成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随后陆续写下《1819年的英国》、《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等抨击封建势力,反抗专制统治,呼吁为自由而战的诗篇。可以说,反抗的个性如火般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对于世俗偏见的反抗,同样表现在他的生活与婚姻上。他曾因两次携侣私奔,与两个女人同时同居;因对前妻的自杀异常冷漠,而被称为“不道德的人”,并被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然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这个叛逆者寻找纯洁热烈的爱情。当富于浪漫的骑士精神经过理性的冷却,仓促婚姻已成为“相互的折磨”,此时雪莱结识了女作家玛丽·葛德文,两人义无反顾地相爱,并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其对于爱情和婚姻理想的追求,最终连最严苛的批评家也无法置词。
革命诗情酣畅淋漓
很少有外国诗人能像雪莱一样在中国产生如此巨大而持续的影响。
早在日本求学时,鲁迅就写下我国第一篇评介外国进步浪漫主义诗人的论文《摩罗诗力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主将,鲁迅认为,诗人(或扩而大之为文艺者)的作用和使命是和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的。这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把诗人的地位与作用提到第一位,也是一致的。鲁迅写作《摩罗诗力说》的目的,旨在反抗中国“怨而不怒”不痛不痒的诗学传统,号召国民站立起来,以恶魔的姿态唤醒沉睡中的国民,这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动荡社会背景下,成为中国人民亟须的精神食粮。也正是从此开始,雪莱才逐渐为国人所知。
中国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对雪莱的诗作推崇备至,赞其“透彻了美之精神,发挥尽美之神髓的作品。充满着崇高皎洁的愉悦之诗思,世中现存短篇诗无可与比者”。在1923年2月《创造季刊》刊发的“雪莱纪念号”上,郭沫若首次向中国读者翻译了雪莱脍炙人口的《西风颂》及其他几首抒情诗代表作。在译诗《小引》中,郭沫若坦承:“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个。他是自然的宠子,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
在新文学代表作《女神》中,强烈的冲破封建藩篱的反抗意识,与雪莱诗歌的内在精神异曲同工。二者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以同样酣畅淋漓的反叛给人们深深的震撼和鼓励。郭沫若说:“雪莱有句话说得好:‘人不能够说,我要作诗。’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在谈到雪莱诗歌艺术风格时,郭沫若称:“风不是从天外来的。不是心坎中流露出的诗不是真正的诗。雪莱是真正的诗的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如果说雪莱以性格中“刚”的一面打动了鲁迅和郭沫若,那么,徐志摩的气质则使他更靠近了雪莱温柔的一面。徐志摩认为,雪莱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而他的诗歌温柔静谧,空灵飘逸,不得不说是雪莱的影响使然。徐志摩对雪莱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甚至连雪莱覆舟而死也让他称羡不已。
为何雪莱在中国的影响鲜明而深远?诗歌理论家王珂认为,中国诗人及文人对雪莱的青睐,不仅因为渴盼个体的做人和作文的自由,更因为对民族危机的深切忧患而生的使命意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文人一向以“达则兼济天下”为己任,“位卑不敢忘忧国”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精神气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政体混乱,文人们不愿坐而待亡,有着决心起而拯之的神圣使命感。及至百废待兴的文学新时期,都与雪莱等西方后期浪漫主义诗人的生存境遇有共同之处。从五四时期到文革结束后的新文学复兴,雪莱的诗歌精神被赋予强烈的性格力量,具有旗帜与号角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五四文学家大都具有三合一的特点,即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上的人道主义。这种独特的结合,恰恰构成了雪莱的精神空间,可看作其在中国影响长盛不衰的原因,也是雪莱留给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链接
雪莱(1792年—1822年)
生于古老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受卢梭、葛德文思想影响。因发表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1811年)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出版第一部长诗《仙后麦布》,宣扬了他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遭到当局迫害,于1814年被迫出国,到意大利和瑞士,与拜伦结为知已。1816年英国法庭蛮横地剥夺雪莱教育前妻所生子女的权利,雪莱被迫于1818年永远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1822年7月8日渡海时不幸溺死。雪莱定居意大利前后创作力最为旺盛。长诗《伊斯兰起义》(1817年)塑造了革命者莱昂和茜丝娜的形象。著名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对古希腊神话作了新的处理。这首长诗富于象征意义,展望了未来的世界。雪莱著名的诗篇《西风颂》(1819)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诗篇结尾的预言:“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流传深远。雪莱还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云雀》、《致月亮》、《悲歌》等。雪莱与后拜伦齐名,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诗人。
雪莱名句
●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伟大的诗篇即是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 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 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 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
● 爱情就像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 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 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
● 毁灭的只是生命,不是安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