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备考汉硕(打卡23汉硕初试打卡集训营)

《现代汉语》1.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 ),而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七个月备考汉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七个月备考汉硕(打卡23汉硕初试打卡集训营)

七个月备考汉硕

《现代汉语》

1.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 ),而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 )。

【答案】会意 形声

【解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例如:武、休、取、明、涉、益、从、森等。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洋”(yáng),形旁(也称形符、意符)氵(水)表示海洋有水,声旁(也称声符、音符)羊(yáng)表示读音,组成从氵(水)羊声的形声字。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155.

2.“政”,是个( )字,从攴从正,正亦声,是( )兼( )字。

【答案】亦声 会意 形声

【解析】还有一种亦声字,是会意兼形声字。如“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

“政”,从攴(pū)从正,正亦声;“娶”,从女从取,取亦声;“功”,从力从工,工亦声。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156.

3.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六类,如“肝”属于( ),“翠”属于( ),“瓣”属于( )。

【答案】左形右声 上形下声 内形外声

【解析】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下列六类。

A.左形右声:这类最多,如:河、梧、锡、堆、挑、谈、惜、肝等。

B.右形左声:都、切、劲、攻、战等。

C.上形下声:芳、竿、宇、露、翠等。

D.下形上声:勇、型、贷、岱、袋、姿等。

E.外形内声:囤、阁、匣、裹等。

F.内形外声:这类最少,如:问、闻、瓣、辩等。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156.

4.“颍”是个形声字,它的形旁是( ),声旁是( )。

【答案】水 顷

【解析】另外有些字的形声部位比较特殊。有的左上形,右下声,如“厅、府、病、屠”。有的左下形,右上声,如“进、越、飓”。有的右上形,左下声,如“翅、匙”。有的形或声在一个角上,如“荆”,从艹(艸),刑声;“颍”,从水,顷声;“徒”,从辵(chuò),土声。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156.

5.论述题: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

(一)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例如,用“扌(手)”表示同手的动作行为有关系,如“扑、扒、扔、扛、扪、扠”等。又如,用“劳”充当声旁的形声字,在通用字中有“捞、崂、铹、唠、痨、耢、涝”等,这些字可以通过形旁了解并区别其意义类属。只有少数形声字跟形旁意义相同,如“爸、爹、船”等。适当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在古时的形体和意义,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和辨析。

(二)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1)首先,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如“篇、简”为什么从竹,“货、贷”为什么从贝,如果不了解古代曾在竹简上写字,曾用贝壳作货币,就不会懂得这些形旁的作用。

(2)其次,由于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如“颁、颗”为什么从页,“治、渐”为什么从水,如果不知道“颁”本是大头、“颗”本是小头,原义都同“页”的原义(头)有联系;如果不知道“治、渐”原义都是水名,那么,这些字的形旁也不好理解。另外,由于字形变化或位置特殊,有的形旁不好辨认了,例如:“辨”从刀辡声,“恭”从心共声,“刀”和“心”都变了形。“疆”,从土彊声,形旁在左下角。楷书的形旁“月”,有的是“月”(朗、期),有的是“肉”(肺、脏),有的是“舟”(服)。

【解析】Tips:论述的时候,例子非常重要,有的学校题目会直接要求举出两到三个例子哦!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157.

《文化要略》

6.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 )亲往祭孔;( )规定在学校中祭孔,这是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的。

【答案】刘秀 中元二年(57年)

【解析】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刘秀亲往祭孔,中元二年(57年)规定在学校中祭孔,这是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的。

Tips:书上介绍祭孔时,提到了很多重要时间点,都是需要记忆的哦!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17.

7.( ),为孔庙设专职管理官员一人;( )又规定祭孔用乐,这表明祭祀仪式的进一步升级。

【答案】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 元嘉二十年

【解析】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为孔庙设专职管理官员一人;元嘉二十年,又规定祭孔用乐,这表明祭祀仪式的进一步升级。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17.

8.后来到( ),诏令天下州县立庙,实行全国性的祭孔,孔子由此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必须朝拜的对象。

【答案】唐贞观四年(630年)

【解析】后来到唐贞观四年(630年),诏令天下州县立庙,实行全国性的祭孔,孔子由此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必须朝拜的对象。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17.

9.历史上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孔,其中( )皇帝次数最多,一共( )次。

【答案】乾隆 四

【解析】历史上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孔,其中乾隆皇帝次数最多,一共四次。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17-118.

10.祭祀关公的活动开始得比祭孔更( )(早/晚),他的显赫跟后期( )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答案】晚 道教

【解析】祭祀关公的活动开始得较晚,他的显赫跟后期道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18.

《教育学引论》

11.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

【答案】“启发式”

【解析】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只起知识的传声筒的作用,学生则充当了知识的记忆器。显然,启发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规律。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指引、帮助则是外因,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具体教学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是对学生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98-99.

12.论述题: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

(1)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只起知识的传声筒的作用,学生则充当了知识的记忆器。显然,启发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规律。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指引、帮助则是外因,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具体教学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是对学生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2)创造某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法或局限于几种限定的教学法的主张,早已被证明是不现实的。每种教学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存在能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的教学法。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多种教学法的组合,关注指导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解析】Tips:第(1)点还可用于回答“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优势是什么”之类的题目,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多想一想学校会如何设计题目,要将所记忆的内容灵活运用哦!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98-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