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七章(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三章)

顺着这条谷道往里走,里面是一条用碎石堆成的崎岖山路,一直绵延到深处四名从崖壁上攀爬下来的队员告诉我,他们在崖顶的两侧山窝里发现了很多蟒蛇的蛇皮和骸骨,这也从一个侧面解答了我的疑惑,那就是这些猎隼比寻常猎隼个体大很多的原因,我推测是因为它们经常去蟒沟捕捉一些落单的蟒蛇,把蟒蛇摔死以后再吞吃蟒蛇肉,所以这里的猎隼显得体健个大在藏宝图上查看,我们下一个要经过的地方叫蝙蝠洞,我边走边问秦梦野和封三郎,蝙蝠不就是猫头鹰嘛,这东西有什么可怕的,猎隼这么厉害的猛禽不都让我们收拾了,秦梦野面色凝重的说,既然能在寻宝地图上标注,这里必然也是一处棘手之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七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七章(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三章)

狩猎往事二百四十七章

顺着这条谷道往里走,里面是一条用碎石堆成的崎岖山路,一直绵延到深处。四名从崖壁上攀爬下来的队员告诉我,他们在崖顶的两侧山窝里发现了很多蟒蛇的蛇皮和骸骨,这也从一个侧面解答了我的疑惑,那就是这些猎隼比寻常猎隼个体大很多的原因,我推测是因为它们经常去蟒沟捕捉一些落单的蟒蛇,把蟒蛇摔死以后再吞吃蟒蛇肉,所以这里的猎隼显得体健个大。在藏宝图上查看,我们下一个要经过的地方叫蝙蝠洞,我边走边问秦梦野和封三郎,蝙蝠不就是猫头鹰嘛,这东西有什么可怕的,猎隼这么厉害的猛禽不都让我们收拾了,秦梦野面色凝重的说,既然能在寻宝地图上标注,这里必然也是一处棘手之地。

我小时候听师爷说过,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搭伙探墓,在广西的地下溶洞,曾经遭遇了一种吸血蝙蝠的袭击,有几个人被这种蝙蝠的脑部尖刺刺中血管后,随即疯癫以至于神志不清,出现幻觉,连身边最亲近的人也认不出来,最后相互残杀,幸好师爷当年穿了一身护身软甲,才没有被这种蝙蝠所伤,全身而退,那次行动也因为折损了大部分人手最后不了了之。师爷告诉我,说这种蝙蝠个头不大,但有一副尖嘴尖牙,而且蝙蝠在夜间或黑暗无光的洞穴里能来去自如,正是因为它个头小而且行动悄无声息,所以才十分难防,动物和人都很容易被它偷袭得手,最致命的是这种吸血蝙蝠能在刺中人和动物的血管以后传播一种毒素,能使人内心陷入狂躁不安丧失理智,精神在受到剧烈的刺激后就会产生一种幻觉,身边最亲近的人也认不出来,继而会凶性大发,人也变得嗜血凶残。那次事件就是有几个人在被吸血蝙蝠偷袭以后,性情大变,头脑中产生幻觉,突然在背后对自己人猛下杀手,大家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纷纷着了毒手,最后导致整个队伍伤亡惨重,只有少数几个人侥幸脱身。

如果前面真有这种吸血蝙蝠拦路,确实很棘手,我们要是能绕过蝙蝠洞最好,如果非要经过蝙蝠洞,还真是要打起十二分小心才行。我听了秦梦野的一番话也是暗暗心惊,一路走一路琢磨着能否找出办法应对,这一段的山路虽然难走,但总还算有路可循,两边都是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和断崖绝壁,大片灰黑色的花岗岩刀砍斧斫一般棱角分明,我们在寂静无声的山谷中前行,走在野草丛生的山路上,时不时就需要用砍刀开路,偶尔会惊扰起几只鸟雀和林中的小动物,很快又会陷入一片沉寂之中,行走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人显得很渺小,甚至不如一块山石般显眼。

走了半天,前面有探路的僧兵过来报信,距离此处二里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地下巢穴入口,两侧都是高达百米的绝壁,任是灵猿都难以翻越,格西多杰觉巴上师邀请我过去商谈一下,我跟随这名僧兵赶到前面,见到格西多杰觉巴以后,我把有关吸血蝙蝠的传闻告诉了上师,格西多杰觉巴听完我的讲述也是眉头紧皱,看眼前的情况,不走此路我们也是别无他途,只有穿过这条地洞才有可能接近藏宝地。但如果地洞里确实有这种异化的吸血蝙蝠,我们的境地也委实凶险,而且蝙蝠一贯都是群居动物,谁也不知道这地洞里究竟有多少蝙蝠盘踞,再一个蝙蝠本身视力近盲,需要靠声波反射定位,即使在黑暗的洞穴里一样能来去自由。而我们一旦进洞,即使用火把照亮,也很难防备蝙蝠的突袭。

封三郎说道,听我家长辈提及,古人习惯上把蝙蝠称为仙鼠或飞鼠,这东西一向是昼伏夜行,据说如果这蝙蝠能活到百年以上,它的粪便有大用,这种粪便又被叫做夜明砂,是一味治疗眼疾的神药,几乎有让盲者重见天日的神效,尤其以白色粪便最为珍贵,红色次之,灰色的因为年头不够不能入药。白色夜明砂多被用来滋阴,是补女人气血之良药,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据说制作这夜明砂,要先除去蝙蝠粪便表面上的泥土,再清除杂物,把这些粪便晒干后再炮制,最后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容器中,在旧时,用白色夜明砂炒酒后给孕妇服下,可下死胎,而红蝙蝠的粪便常被用来制作媚药,可为男人壮阳之用。其它诸如五灵脂(鼯鼠屎)、蚕砂(蚕屎)、望月砂(兔屎)、白丁香(鸟屎)、黑冰片(野猪屎)、百灵草(干牛屎)在不同的药书里均有记载,也是各有功效。

而且蝙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性,就是它们都是倒挂在山洞的岩壁上,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原因,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蝙蝠虽然天生有宽展的翼膜,但它的后脚短小且与翼膜相连,一旦它落到地面上,只能匍匐爬行,身子和翼膜都紧贴着地面,很难站立行走,想要飞起来更是困难,捕食或逃逸都极为不方便。而它在高处倒挂着,一旦遭遇到危险,随时都可以伸展开翼膜在空中飞翔,这种倒立的睡法是既安全又方便,也是蝙蝠根据身体结构逐渐演化形成的独特习性。而且在寒冷的冬季里,蝙蝠用后爪倒挂着还能减少与冰冷顶壁的接触面,长长的翼膜可以把蝙蝠的头和身体包裹起来,再加上它周身长着的密密细毛,能把外界冷空气与身体隔绝,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而且挂在顶壁高处也比在别的地方更安全,能防御蛇虫猛兽的偷袭。

我们封家祖上总结出这种倒掉生物大多具备两点特质:体型小、行动缓慢,而且倒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省力,蝙蝠后肢发达,后爪肌腱有力,这样有个好处,使得蝙蝠即使悬挂在岩壁上也能保证进行很好的休眠。我和格西多杰觉巴听了封三郎的一番解说也都是增长了见闻。

格西多杰觉巴看着封三郎说道,既然封英雄对蝙蝠习性了解颇深,可有想出什么妙招对付这种扁毛畜生,也好让我们顺利通过此地,抓紧赶往藏宝地。封三郎对格西多杰觉巴说道,上师,我觉得蝙蝠这种生物最害怕的应该是光亮,这也是它们习惯生存在山洞、地洞里的主要原因,所以最起码我们要保证每人手擎一枝火把,另一只手拿好各自的兵器,每个人的背包里再放几根备用的松油火把,另外我们在进洞之前可以先砍一些长短粗细均匀的枝杈,用细绳把这些枝杈交叉捆缚,让枝杈间斜向连接,做成一片一片的鱼网形状,每个人都携带一两个枝杈横联,在洞里休息的时候,可以在贴近身前竖起一圈编好的枝杈栅栏,把这些单一的枝杈联成一片当作阻拦警戒网,防止蝙蝠突然偷袭。另外我们每个人还可以把树墩伐开断面,每个人都制作一个圆形木板,然后在木板两边钻孔,再用绳套穿眼,等到休息的时候把绳套兜住下巴,把木板扣在头上,防止蝙蝠用它的利齿偷袭头部,再轮留替换负责警戒的队员,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我觉得如果能把这几项落实好,对付蝙蝠应该问题不大了。

格西多杰觉巴听完封三郎的建议连连点头,格西多杰觉巴转头对我说,穆英雄,你的这些结拜兄弟果真各个都是能人异士啊,这番见解心思缜密,简单务实,绝非普通人能想得出来,怪不得这两把几百年没现世的金钥匙能被你们收入囊中,这绝不是侥幸,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啊。我连忙说道,上师你过奖了,大家既然有机缘联手探宝,就应当齐心共力才行,我和我三弟的想法差不多,但是这处地洞到底有多长,究竟洞里能有多少蝙蝠潜伏,我们并不知晓,如果遇到数量众多的蝙蝠群,可能我们应付起来会很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防止蝙蝠用它的口器刺破我们的皮肤,所以进洞前要叮嘱每个人戴好手臂护套,另外,可以在伐树制作阻挡栅栏的同时,多选些笔直的粗枝杈制成一些箭杆,箭杆头用麻布包裹好火油和火药,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用这些火箭伏击蝙蝠群,蝙蝠一旦被火箭射中,火箭上的火药粘上翅膀,就会变成燃烧的火鸡,身上着火的蝙蝠惊慌之下必然会四处乱撞,很有可能会把火星传递到周围蝙蝠的羽毛上,这种势头一旦蔓延,更多的蝙蝠即使不被烧死也会四散奔逃,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找到出口脱身。这样我们自身的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格西多杰觉巴听完我的一番补充,激动的站起来使劲拍着我的肩膀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确是老了,以后的天下是你们的。我这就派手下的僧兵去准备这些东西,我对格西多杰觉巴说道,上师,我们队里的这些猎户干这些事情都驾轻就熟,不如多派些人一起去准备,能多准备些防身的器物,我们的安全就能多一分保障。

我们各自回到本队,把需要准备的东西告诉队员,让大家去树林里选好材料,分组筹备,只要不影响我们行动就行,尤其是包好火药和火油的火箭箭杆,多多准备绝无坏处。我们几个和所有队员一起动手,在附近的树林里砍伐树木,制作所用的各种材料,大家忙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把这些准备应对蝙蝠的物件准备妥当,上师和我集合所有队员,把接下来进洞可能会遭遇吸血蝙蝠的事对所有人进行了通报,并把准备的这些物件用途一一加以说明,告诉大家一旦遭遇蝙蝠群的攻击,千万不要慌乱,大家要相互配合,先要在身前组装好防护栅栏,戴好木板防护帽,用火把和火箭逼退和射杀靠近的蝙蝠,任何人千万不能掉队或脱离队伍,一旦落单,很容易被暗中隐藏的蝙蝠偷袭得手,一旦被蝙蝠吸血心生幻想,很容易会连身边的人也认不出来自相残杀,如果发现有人被蝙蝠刺破皮肤吸血,轻者可施以援手,严重者其他人必须与之迅速隔离,如发现其人神智恍惚并有攻击性举动,可以格杀勿论,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让潜在威胁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蝙蝠的习性是昼伏夜行,今晚我们就在附近宿营,明天一早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去闯闯这蝙蝠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