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文字介绍(美篇推荐我们终其一生在寻找的东西)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叫价值感,一个叫归属感。
人们对归属感的渴望,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
MEIPIAN
一辈子追逐的归属感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我们对于归属感的感受来自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无论我们以何种状态出现,他们的态度始终不渝,总有一个港湾能无条件收容我们,这是最早的归属感。
再后来,学校,公司,家庭,都为一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归属感。
归属感,可以往小了了说,也可以往大了说。
电影导演李安,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为了生计着急,想过去搞电脑软件方面的工作,也想过做木匠,但直到做了电影后,才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拍电影很辛苦了,但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
考研名师张雪峰定居苏州,他在这里找到了难能可贵的平衡点,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又很宜居,他在这个城市跑步的时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这是他在北京从未感受到的,“It‘s my city!”(这是我的城市)
有人通过合适的工作,找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位置,不再感觉被排除于世界之外,这是归属感。
有人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被接纳,体会到了便利和自由,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有人通过自己呱呱坠地的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有的人在异国他乡求学多年,回到祖国大地闻到熟悉的饭菜香时,收获了归属感。但还有一些人,只有在离开家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后,才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得到一份归属感。
当我们尘埃落定的那一天,审视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路,就会发现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心理学阿德勒在定义“归属感”时表示,归属感并不是自己能得到的,人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何为“共同体”?
阿德勒认为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公司、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全人类,甚至包括动植物、非生命。某种程度上,归属感其实是和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得到归属感,就不能回避工作、交友、家庭关系,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社会人际关系。
和他人发生关联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得到“归属感”。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这种共同体感觉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能带来冬日暖阳一般的慰藉。
苍茫世界,我并非一人。
很多人回望过去,发现自己一生都很缺乏归属感。
因为人生的上半段,我们的很多人生选项都建立在他人的期望中,在寻求归属感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急功近利,压抑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取向,去满足他人的需求。我们更多的是急冲冲地走到人群中去,忘了我是谁,但是,走进人群并不能解决归属感的问题。
我们一直孤独,因为没有遇上自己期待的人。
当广大的不惑后群体迈入人生的下半程,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从养育子女的生活中脱离开,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人际关系凋零的现状——朋友失联,子女离家,同事不再。
漫漫人生河流中,活成了一片孤舟。
他们的时代落幕,世界中再也没有他们的位置。
MEIPIAN
找到你的归属感
在过去,主流社交平台一直是年轻人的天下,不惑后的声音不被听到,他们的喜好不被理解,即使各大社交平台都在做适老化的尝试,但一直没有一个平台,将广大的不惑后凝聚到一起。
2015年美篇上线,经过6年的发展,成为了不惑后表达自我、结交同好、学习提升的内容平台。越来越多的不惑后齐聚美篇,创造了自己这代人的天地,这是一个有着不惑后话语语境的内容平台,在这里,因为同样的文化背景,他们相互理解,沟通顺畅,相互认可。
一个不惑后在美篇上发表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会形成一种观念,而这些观念就飞翔的候鸟,一旦展翅,就会引起无法阻挡的迁徙动力,不惑后看到了伙伴的身影,便能在平台中找到了自己前行的位置。这个队伍在不惑后语境的召唤下,越发壮大。
同时,我们相信通过兴趣,能让更多相似的人相逢,过去六年,我们建立了线上话题,热议等功能,为美友们建立沟通的机制,不惑后在美篇找到了相同志趣的伙伴。
我们相信,在相同时代背景,相似志趣的人中,不惑后才能得到归属感——
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同伴。
在美篇,不惑后以更加鲜明的姿态做自己,践行自己认可的价值,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看见,吸引那些同道之人来到身边,那些我们真正期待的人。
在共同的志趣之中,再次找到归属感,在同样的文化语境中,再次找到归属感。不惑后的共同体并没有消失,我们将在温暖的地方重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