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孔淑贞(上海姑娘演了孔淑贞)
图说:金迪近照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孙佳音摄
“周总理走了43年了,我跟大家一样,很想念他。”在怀念周恩来总理的人群里,有这样一个女演员,她说:“总理,我们没有辜负你对我们的培养,我做到了你对我们的要求。”她叫金迪,曾出演上世纪50年代末热映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孔淑贞。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印象里,金迪该和她所塑造过的那些或爽落或泼辣或热情的农村女青年一样,是“粗粝”而饱满的。“侬晓得,我是上海人。勿过,交关年数没回去了。”面对面的时候,金迪一句地道的上海话,让人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
少小离沪
那时候,金迪还不叫金迪,她叫金慧琴,在小南门附近是个街坊邻居都说好看的姑娘。15岁的金慧琴,爱唱歌,也爱跳舞。“鞍山文工团来上海招生,我偷偷去考了。父母不答应,不过哥哥嫂嫂支持我,已经出嫁的姐姐还给了我4块钱。”于是,这个大经中学的女学生背上行囊,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没想到,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图说:年轻时的金迪 视觉中国图
从上海,到鞍山文工团,“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功,日复一日,枯燥、单调、艰苦。上海当时招了一百多个舞蹈苗子过来,压了半年腿,只剩下20多个了。”这一熬就是两年,金慧琴决定报考鲁迅艺术学院。“进了鲁艺,我就改了名字,先叫的‘金狄’,后来又改‘金迪’,就是艺术启迪的意思。”
1955年,金迪从“鲁艺”毕业,顺利分配进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大约跑了一年龙套,我就演上了女一号。”20岁出头的金迪,凭借自己俏丽洋气的外形,以及聪敏和勤奋,赢得了与李默然共同主演世界著名话剧《尤里乌斯·伏契克》的机会,“那时候晚上自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读剧本、揣摩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丽达”一举赢得了观众的肯定和行业的关注,“长春电影厂《神秘的旅伴》想借我去演小黎英,不过剧院不肯借。”语气里,金迪有骄傲,也有错过大银幕的些许怅然。
一夜成名
不过,机会正在不远处。两年后,苏里筹拍农村题材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又想到了金迪——一个“说想干什么就要干什么”的姑娘。这一次,不仅“借”上了演员,还以夫妻团聚为名,把金迪的档案也调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金迪进厂第五天,来不及试装、试镜,就直接赶往山西汾阳的外景地。
图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海报 资料图
金迪回忆起60年前在贾家庄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一开始去,我还刷个眼睫毛,演高占武的李亚林直接就凶我了,‘你给我擦掉,哪有农村姑娘擦睫毛’。慢慢地,我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进了角色。那会儿也没有替身,开山放炮的戏,我腰上系根绳子就被倒悬在岩壁上,一天拍下来,胳膊肘和膝盖骨蹭啊撞啊,皮肉和鲜血全都粘在了衣服上。”
有苦,也有甜。金迪饰演的孔淑贞朝气蓬勃,不仅是片中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3个小伙子的心头好,电影上映后更是亿万青年心中的向往。“没想到那么轰动。那会儿全国有很多高占武班,孔淑贞班,还有日本观众给我来信,把当地报纸上的‘孔淑贞’剪下来寄给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热映不衰,让金迪一夜成名,也深深地影响了一批青年,他们从城市到农村,投身祖国的建设,“我想,是电影里那群乐观向上的年轻人,在火热的劳动中播种下的理想,在观众心中扎了根。”
家喻户晓
“孔淑贞”深深扎根在亿万观众心里,这让金迪3年后跻身家喻户晓的“22大电影明星”之列。“‘22大’,是那年我去周总理家吃饭的时候,第一次听总理提起,很快就落实了。”金迪说的“那年”是1961年6月,中宣部和文化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邀请各地电影厂的一些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到中南海西花厅自己家中座谈。
图说:金迪(左一)与于蓝和祝希娟合影 视觉中国图
那是金迪第二次见总理。前一次是1956年,当时金迪跟随辽艺复排曹禺话剧《日出》,“有一天,我演完‘小东西’上吊自杀一幕后正在休息,有人来说,有中央首长来看望大家,一看是周总理,当时我傻了,都忘记伸手了,倒是总理主动握住我的手说,‘你的小东西演得很不错,台下观众都为你流泪了’。”金迪忆起这一幕,很动情。
5年后,“小东西”长大了。但周总理还是认出了她,“小金迪,你也来了。”金迪说,那一刻觉得心里很暖,“周总理有多少繁杂的政务要处理,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一个普通的演员。”记忆里,那顿“便饭”大家分成4桌,每桌有4个炒菜和一大碗汤;记忆里,那天金迪坐在总理对面,“周总理亲自给我夹了一块红烧肉,我当时还捂住碗,说我怕胖”,大家都笑了;记忆里,总理问金迪有没有男朋友,让她红了脸,只好如实回答,“我都有孩子了”;“记忆里,我记得他说,‘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还挂着苏联的22个大明星,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还嘱托夏衍同志考虑考虑。”
图说:金迪亮相第21届金鸡百花奖 视觉中国图
十几天后,在结束此次会议之前,在香山的最后一个上午,“周总理又跟大家座谈了一次,再次提出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明星制’,随后各电影厂就把名单送到总理手中审核,最后由文化部统一确定。”1962年,包括金迪在内的22张中国电影演员的巨幅照片取代苏联“22大明星”,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乃至乡镇的电影院悬挂。这些面孔,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的照片曾经是一代人相册中的珍藏;他们出演的影片,浓缩了新中国电影从诞生到成长的历程。
定居深圳
1985年,拍完自己最后一部电影《大雁北飞》,金迪决定南下,去经济特区深圳。“这辈子只留下了7个银幕形象,是有很多失落和遗憾的。”语气里,有不舍,有留恋,还有诚恳。
1987年,52岁的金迪在老领导宋任穷的帮助下,调往深圳电视台。她独立执导了电视剧《升华》,与张健佑合作导演了《豪华聚餐会》,也完成了大型歌舞电视片《歌舞荧屏——深圳》的拍摄。“说实在的,很多人来了深圳又走了,我留了下来。”
图说:2007年,金迪在纪念郭振清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出上发言 视觉中国图
金迪见证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后来成为深圳市政协委员的她,珍惜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的机会。“我的很多提案都被采纳实施了,比如深圳的路标上要配英文,比如办一个跳蚤市场,比如在特区报上开设‘民主监督’专栏……”一桩桩,一件件,金迪讲来,神采飞扬,煞是自豪。
眼前的金迪,老了,也瘦了,但她说话的时候,眼睛里绽放着光泽,依旧是果敢的、泼辣的,一直在努力生活的。“你知道吗,我在1994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讲这句话时,84岁的金迪像个孩子。(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记者手记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年轻是什么?如果只是娇嫩的肌肤,矫健的身姿,这些,84岁的金迪,显然都没有。但如果是爽落、明亮、有朝气,那这些,金迪都有。她回忆起在上海读书的时候,一口气报出念过的广才、达人、大经3所中学,“从解放前读到解放后”,她笑呵呵的,好像战争的苦难不曾经过。她回忆起年轻时候最喜爱的那些电影明星,“我最喜欢周璇了”,说着“手舞足蹈”哼唱起当年的歌,比划着手势,配合着眼神,时光仿佛被擦掉了痕迹,活脱脱一个少女。她回忆起自己59岁的时候才申请入党,“党龄是不长,但其实我一辈子都在为党、为新中国工作。一辈子都兢兢业业的。”
图说:金迪给新民晚报读者的题词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摄
请她为新民晚报读者写点什么,金迪没多想,写下一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是她给我们的祝福,也是一个84岁老人对自己的要求。(孙佳音)
相关链接:22大电影明星
男演员:赵丹、孙道临、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洋、李亚林、庞学勤、王心刚
女演员: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秦怡、王丹凤、于蓝、谢芳、张圆、金迪、田华、王晓棠、祝希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