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最好找的工作是哪个行业(退休后再就业经历第六篇之二-----在总部工作的日子里)

1、在杭州工作的日子里 2016年的3月份,在董事长一道严厉命令下,一台小面包车将我的所有行李及我这个人送到了杭州,被暂时安置在距集团办公大楼十五分钟路程紧靠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宾馆内干净整洁的酒店每天有人打扫,但吃饭成了问题二个月后我找到了一间公寓才算安顿下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退休后最好找的工作是哪个行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退休后最好找的工作是哪个行业(退休后再就业经历第六篇之二-----在总部工作的日子里)

退休后最好找的工作是哪个行业

1、在杭州工作的日子里

2016年的3月份,在董事长一道严厉命令下,一台小面包车将我的所有行李及我这个人送到了杭州,被暂时安置在距集团办公大楼十五分钟路程紧靠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宾馆内。干净整洁的酒店每天有人打扫,但吃饭成了问题。二个月后我找到了一间公寓才算安顿下来。

准一线城市的杭州已到了鲜花含苞待放时节,街道两旁种满了绿树,江边的带状公园更是绿树成荫,樱花树在城市主干道上随处可见。

我曾在八十年代到过杭州,应公汽公司邀请陪着物价局的一个处长到江南几个城市考察公交票价。先到上海他的老家看看,然后又坐了8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爬了二天的黄山,本想从杭州坐飞机回家,赶上十一放假买不到飞机票,被困在了杭州,我们只得拖着疲惫的双腿游完景点再逛商场来打发时间。八十年代中期的杭州,人们出行全靠挤公交车,去趟灵隐寺得一天时间,到西湖也是颠簸一路挤的满身是汗。到一家新开的商场,看着滚梯新奇的人们一窝蜂冲上去,又被吓得往回跑倒下一片,女人们呜哇乱叫,连滚带爬的爬出了电梯。那个时候就感觉杭州哪哪都是人,买东西要排队不说,旅游景点也要挤着买门票,方言根本听不懂,商场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可真好,非常有耐心。营运科长老孟的媳妇是物资局下属公司的一个副经理,经商头脑。受他媳妇的影响,老孟带着我先去逛服装批发市场,我给正在做服装生意的小弟妹买了好多牛仔服装,商家负责给打包往家邮。靠给小弟妹的差价我和我儿子各赚了一套牛仔服穿。老孟又带着我跑到商场卖水晶项链的柜台,他沉稳的砍价功底让我佩服的是五体投地。第一天砍价没有达到他想出手的价格,他便拽着我离开了柜台,感觉好可惜的我还一直埋怨他,他却说买东西不能着急。第二天我们又来到这个柜台,售货员看出我们是诚心想买,数量也不少,最终同意以40元一条的价格卖给我们。哇,从160元一条砍到40元一条,这差价也差的太大了吧。我俩各买了20条,塞到包里偷偷摸摸的回到了酒店。那个年代在我们老家如果被发现,准给你扣上个投机倒把的帽子,所以不能让另外两个人知道。在家,紧俏的水晶项链240元一条还买不到,这拿回去后让我妹妹帮我卖到130元一条很快就脱手了,挣了1000多块,相当于一年多的工资,这是我头一次学到了“投机倒把”的本事。老公受到我的启发,他每次出差去广州就先到杭州站一脚,批发麻将之类的东西背到广州卖出去,然后再从广州买录音机、录影带、单丝袜子带回来卖出去。因我老公是铁路员工,坐火车不用花钱,出差还有补助,干挣了不少。

在杭州一星期,最难忘记的就是烧素鸡之类的豆制品了,吃起来真香,我们老家就没有这种味道的豆制品。没想到,回味无穷三十年的味道还会有机会能让我吃个够,而且一吃就是三年。不过,再也吃不出那种香味的感觉了。

现如今的杭州真是大变了模样,钱塘江二岸的高楼林立,地铁四通八达,道路宽广而又洁净。夜晚的钱塘江边人流穿梭,市民中心的霓虹灯每晚定时竞相开放。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千变万化的画面伴随着韬光照亮半个天空,映射出今非昔比的杭州正在成长腾飞。想起当年看钱塘江涨潮,我们爬上了六和塔上往下看,潮水来势汹涌眼看着就冲到了半山脚下,现在钱塘江边筑起了百里长堤,人们站在堤坝上就可以浏览到潮起潮落了。

集团租用的办公大楼紧邻地铁四号线,二十来分钟就可到达杭州东站,因我要经常去上海,便捷的交通并没有感到距离太远。没有安排固定的办公室,随便找了间宽敞透明的办公室入座。与我刚到集团报到时相比,人员走了不少,听说也是因拖欠工资所致。在三楼转了一圈,千余平米的办公室除微微寥寥的几间还有几个人外,大多办公室都闲置在那里落满了灰尘,财务室的大门没锁,装凭证的柜子也没上锁,零散的票据散放在办公桌上,打开抽屉里也到是散落的。会计是春节前离开了公司,她们生气公司没有借给她们生活费,而安保和资金部的人都拿到了大红包。

我把零散的凭证归拢起来,一张张粘贴好又一笔笔的做了登记,还真就发现了点问题。刚辞职的资金部徐XX私吞了一个离职安保的大红包,她自己一个人得了双份。办公室找到本人,拒绝退回,到派出所托关系报案,说金额不足伍万元不够立案,费了好多周折才把钱要了回来。又发现,不辞而别的办公室主任以其他名义向集团借款提前把自己的工资补齐了就跳槽了,电话号也注销了。

兼管办公室副主任老钱家住在临安,以前就是个村镇干部,他的正经八载的职务是市政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写得一手好钢笔字但文化功底太浅,最大的喜好就是爱占些小便宜,雁过拔毛的事情没少干。有些飘飘然的他时常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但总是因办不明白事情挨骂。他和资金部经理明和暗不和,总想背后搞点事情出来,可又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集团人多的时候他的“天赋”就不灵了,总是出错又总是挨骂,最后被大家强制性的撵下台辞职回家了。

法务部仅剩下一个法务专员小许,她拖着即将临盆的重身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从没有因怀孕耽误工作,集团所有的法务工作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休产假前,小许把所有在案的档案资料都详细的做了整理,整齐的摆放在铁卷柜里,但因没有人员对接静置了好长时间。产假后,集团几次想请她回来工作,她心已如磐石般坚硬没再回来。

集团有个IT专业的人才,是乔家大院的后代,头脑之灵活程度彰显了商人后代的气息,年纪轻轻就靠自己打拼在澳洲、北京、杭州买下房产。淘宝平台刚上市,他就一口气注册了四个账户,然后再转租给那些卖龙井茶的商户,每天仅靠点击量进账的钱就不少。人家在这里工作只是暂时落个脚,集团给那点工资根本看不上眼。他通过竞聘跳槽到阿里巴巴,负责江浙一带的硬件维护和业务培训工作,年薪几十万元,马云亲自面试,首先要过英语关。

不知怎么搞的,小乔和资金部经理的关系一直没有处好。资金部经理成天怀疑他购买电脑时多吃多占了,说他买的都是零件回来自己组装,但报销的金额却很高。这些我到相信,因为集团在东北时招聘进来做IT的专员就这样干,而且做了不到一年家里的房子也买了,新车也坐上了。可这个小乔到集团工作的时候偏逢屋漏时期,也没有多少需要采购的设备,他即使想去挣钱也没有空子可钻啊。再说了,老板请他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此。此人的能耐是硬件、软件样样精通,嘴严很关键。他办理调转手续时费了好大周折,还是审计部出面帮助他拿到签字才得以离开。

集团自打到东北创业那天开始,人员就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频繁,加上机构的快速膨胀,买电脑就像买白菜一样,一买就是一大批。从东北撤退的时候,电脑不论台式还是笔记本都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被抢至一空。回到了南方,又得重新采购,而且肯定是以兼容机为主了。凡是做IT的都能自己组装,这笔钱给谁挣都是挣,首当其冲肯定是IT专员了。审计监督部在东北考察过电子市场,曾迫使IT专员主动调减了购买价格。许多年过去了,消耗最大最快的就是电脑,看着是块肥肉,不管谁管都要惦记着啃上一口,除非公开招标采购,可执行起来阻力却很大。所以,不管谁来做这项工作,掌握采购价格的资金部经理总会找到对方的把柄,他们也把他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2016年的三月份到七月份,真的是步履艰难。企业没钱滋味难受,个人的腰包只出不进更难熬。留下来的人成天抱着希望去上班,离开的担心要不回来工资,出了大门就跑去劳动仲裁去了。

董事长最看重的部门就是业务发展部,哪个部门缺人但这个部门不能空档,新项目得有人跟进呀。没几天,业务发展部又换了一批新面孔进来,看着业务都很娴熟。经理郑平四十多岁,外表干练,言谈举止看出在这个行业积攒的经验富富有余。他们从我这里拷贝走好多储备项目的资料,开始着手进行项目包装和策划。可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实际与现实所需差距太大,破绽很容易被明眼人识破。屡屡碰钉子的郑平经理和他的团队一点点察觉出了有不对劲的地方,写出分析报告报了上去,招致来一顿吼叫和训斥。应聘前,被天花乱坠的吹嘘鼓动的是信心百倍,他们以为集团这边的实力有多雄厚,终于可大展拳脚一番了,未曾想虚无缥缈之间揭开的是一层层暗莎。他想和董事长推心置腹的讲明道理,他也费尽心机的想把事情办成,他带着团队四处奔波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每每都是徒劳而返。他如同一头沉被雷声震醒的雄狮开始发威了,他看出来了所有的事情根本做不成功,所有的目标都无法实现,他和董事长大吵起来,然后领着团队消失了。业务发展部又唱起空城计了。

郑平离开后用邮箱给我发了长长的一封信,满腹的苦水加上满腹的牢骚,我能说什么呢?他们没有经历过和老板在东北打拼的艰苦时期,他们也没有尝试过和老板在一起撕扯的经历,更没有见证过这个企业白手起家徒手打拼由盛到衰的悲惨历程,怎能象我们这些老员工那样不管企业有多难还在尽量支撑着这份情谊。都说斗争中建立起的深厚友谊牢不可破,比起这些游神们可厚重多了。

从市政公司借调过来一个会计到审计监督部工作,三十好几了还是单身,有点特性还比较倔强,也是市政公司的老员工了。很自卑的她因为没有拿到会计师证书以前一直在做出纳员工作,她说想和我好好学业务,赶上缺人手,我就同意了。实际上,因为集团下边的公司好多年没拿到工程项目,财务人员也学不到什么正经业务。时隔多年再翻阅历史资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已经变成呆账了。

跟我工作过的人都说谁跟我干活谁挨累,是因为我养成了及时收集资料及时归类建立起电子文档的习惯,与世行专家接触多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遇事要举一反三的好习惯。一生有机会涉足方方面面的专业,经验的积累把自己磨练成了一个万事通。自打我到审计部任职后,董事长把所有方方面面的审计、资料查询、尽调、清理乱账等都糊到了审计部头上,很多部门只要换了新领导,董事长肯定告诉他们找我索要资料。什么融资报告、审计报告、尽调报告、清查清欠报告等都成了审计部责无旁贷的工作,连补发工资的审核董事长都放心的把最后一道审核关交给了我。董事长曾语重心长的说过:“如果你审计监督部不和我说真话,我还能相信谁呢?”我知道,审计监督部的重任就是行使手中的权利,堵住跑冒滴漏。可做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能堵住多少,基本上都是带着问题去核查,审计结果报上去后又大多是不了了之。集团高层领导总强调要靠制度管人,可这裙带关系不根治谁都没辙。

办公室开始有人气了,人资部来了一个女经理,说话走路都带着风,深得董事长赏识,她也确实能干,几天的功夫公司招进来好多人,可没干二个月她却率先离开了。她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很难留住人,这活实在是不好干。我不想在不稳定时期招募审计人员,认可自己挨点累,周六经常加班,平时一干就到很晚才下班。

最令人高兴的好消息传来,欠我们的工资总算有机会全部补发到位了,能按时开资的日子又回来了。

集团又开始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从全国各地招聘了各路精英,像我们这些跟他死守多年还在拿四位数的老战士们感到悲哀至极的是远比精英们的薪酬低了很多。难道他们真能以货真价实的本领奉献给老板丰厚的回报吗?

以往的沉寂瞬间就被火热的氛围所笼罩。集团的副总裁也被董事长从东北请过来了,他的工资在东北时算最高的了,但和新晋高管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这些从东北回归的老者有一种不受待见的感觉,仅副总裁的口才和聪慧的头脑,无人能超越。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董事长的重心早就移情别恋了。他的用人之道就是让新晋高管们能各尽所能掏空力气帮他拓展人脉资源,在江南广开人脉渠道,也许真能创造出神话。

跟回来的还有总裁办的主任、财务总监、项目经理等好多人。上海那边的班子也在很短时间内搭建起来,来自于社会各界的金融、财务、工程、营销的精英们都是被董事长的远大宏伟目标所震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高额薪酬的诱惑。说到底,谁都想背靠大树好好的干一番大事业,闯荡江湖之人都希望千古留名。

集团从上到下的架构基本上搭建起来了,员工队伍一下子壮大到几百人,审计监督部就势也招聘进来几个人,工作更加繁忙了。

2、喜忧参半的日子

从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到2018年初近一年半时间里,我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大变革时代”,深刻领教了一个企业由衰至盛,又由盛到衰的简短历程,看之痛心,为之惋惜。应验了集团总裁经常提起的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至理名言,也应验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的真谛。一切都像在梦中,一切都是白忙活一场,短暂的时光,无情的岁月,美好的梦还没睡醒就被吹的无影无踪。

复活生机几个月后的春节,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召开了沉寂多年的公司年会,受邀的嘉宾过百,所有地区的员工悉数到场。会前,员工们整齐的排在主席台前合影留念,然后又汇集到小会议室开了预备会议,还高唱起国歌。那个总裁办副主任本来唱歌跑调却非要拿着麦克风领唱,很严肃的一件事情差点让大家笑喷。盛况空前不需言表,集团拿出重金表彰了一批在集团最困难时期坚守岗位的先进工作者,我走上台领到了一张大大的银行支票,醒目的奖金数额招致在场嘉宾及同僚们的羡慕,高光时刻冲淡了过去的苦难,自豪感塞满了虚荣心。

春节过后,新成立的房开集团进来一大批年轻人,都是为新项目实施应招进来。规划设计专业、营销策划专业、预算员、工程师、会计师等全部配齐,精力之旺盛程度把整个楼层搅动的是热火朝天。上海那边也成立了专门做项目开发、营销、融资的团队,可笑的是居然把正在和上海公司打劳动仲裁官司的前总经理又请回来坐阵,薪酬比以前还翻了一倍。董事长决定舍弃掉承租不久并刚刚装修完的办公室,换到外滩附近的一座高层大厦,大张旗鼓的阵势排场回来了。建筑公司召回了最早以前的经理,新的团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集团法务部的队伍也壮大起来,董事长高薪聘请了一位资深的法务工作者和几名法律专业高校毕业生,其中一名还是博士毕业。法务部一开张就直接进入到紧张状态,审计监督部成了法务部的好帮手,专门帮助他们查找证据资料。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结识了很多有着高学识水平的律师和他们的团队,他们均来自于国内名列前茅的律所,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团队的合作有多重要,点醒了我如何能快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的途径和提交举证资料的要点应该放在哪里,为我日后在其他企业承担法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各个子公司都开始有条不紊的进入激活状态,办公大楼也开始有了人气,集团又在楼内租了一层,我们和法务部还有房开公司都搬到了楼上,山高皇帝远,乐得其所。占据了楼层一半面积的房开公司显得异常的活跃,他们大多以前在同一个大集团公司工作,因企业资产重组都跟着新经理转战到这里。

新老项目归集到一起也不算少。舟山项目因法院拍卖尚未成功,给了我们可以救活的机会,这项任务任务自然落在了房开集团身上。我和房开公司的多次去舟山,跑法院,跑当地政府部门。法院也希望我们能救活项目,答应了我们申请拖延拍卖时间的请求。适逢舟山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房价上涨的好时机,我和房开公司策划、预算部门反复推算,这个项目肯定是包赚不赔,至少净赚一座大酒店。

一切工作都在朝着有利益项目启动的方向努力,但面临的后续资金投入问题又遇到了阻力。董事长就是不同意从集团这边抽调资金,让房开公司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联合起来给董事长写了份市场调研报告,理都不理。我们也曾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融资渠道,但都是无果而终。法院等的不耐烦了,最后以低于第一次一半的价格卖给当地的城投公司了。如今看到崭新并投入使用的大楼,自卑透顶又惋惜的要命。项目丢了,钱也没挣到,企业还走上了破产之路。

集团在另一个城市的新开区通过竞标方式获得一块商住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完成,管理人员也进场了,前期报建业务、营销策划宣传、人员招聘、指挥部的筹建等前期准备工作都在按计划行动,项目招标、地质勘探等各项工作也都顺势展开。无奈之中的无奈就是项目到了规划审批环节又被迫停滞下来,究其原因是差不足一半的土地出让金没有交上,土地证还没有拿到手。董事长以为能和东北开发时一样,可以边建边批边交,这样他就可以缓冲一下资金的压力。没曾想在南方根本不好使,即使是穷尽一切人脉,红线谁都不敢踩,土地证办不下来,规划许可就不能批。

指挥部改造工程都要竣工了只能被迫停工,地勘也完成了但因有欠款施工方不交成果,工地围挡建起来了可政府部门下令停工的通知也到场了。董事长期待他找的合作伙伴能助力资金给他,但亲如兄弟般的合作伙伴仅是在忽悠他。对方故意让董事长相信他们有投资的意愿,然后找各种借口故意拖延时间,让董事长放松了戒备的心理。然后合作方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抢走了他们觊觎好久的、集团这边早已对接的另一个能获利频丰的项目。说到底,紧要关头还是票子好使,利益面前谁出的钱多谁就能占上风。公司年会上,这个合作伙伴的领导还站在主席台上高谈与董事长的友谊深似海,可在利益面前变成了冷血动物。真是商场如战场,谁让人家财大气粗呢。有关部门下了逐客令,眼看到手的新项目以退回土地使用权收场。

审计监督部配合上海子公司又收购了苏州的商业地产项目。还多次指导团队对江西、上海、杭州等地拟收购项目做了尽职调查,有文化产业项目,有食品加工项目,有商住项目也有酒店餐饮项目,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基本上都是苦于资金问题被搁浅。唯有苏州商业地产项目成功收购,但却让董事长跳进了一个大骗局的火坑,又使企业蒙受重创。

项目接连丢失,员工的斗志在一点点的殆尽,军心开始动荡。这个时候,集团又吹响了进军武汉开发建设的号角,上海子公司一团人马,房开公司一团人马,兵分两路齐聚武汉。又是一场考察、接洽、方案编制、营销策划、装修租用的办公场地、设置机构、招兵买马之战开始了。兴师动众的举动是雷声大雨点小,项目投资计划变成了幻影,又是在要动真格的时候,被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合作方识破了我们的真正实力,为人作嫁衣裳的规划蓝图被其他实力强大的开发集团唾手可得,二支队伍灰溜溜的撤离了武汉,招聘的人员随之散尽,租用的办公室还没等装修完就被收了回去。

折腾来折腾去,一年半载的时间转瞬即逝,没有资金支撑到处碰壁。虽然大家都认可董事长的头脑绝顶聪明,思维方式绝对敏捷,信息源四通八达,但操之过急及贪婪成性的投机行为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本来有机会以滚雪球的方式先把在手的项目做起来,集中资金打攻坚战,但他却非要吃着碗里的把着锅里的。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没有做成功。什么都想投,但到处撒芝麻盐只能是半途而废。有多少好的项目从眼前划过,从来就没有过成功的喜悦。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董事长的脾气变得越加暴躁起来,只要开会总会有人被挨骂。集团总裁新招进来的开发部经理是个非常实在也很认干的人,胖乎乎的身材架着深度眼镜显得憨态可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貌取人的董事长就是看他不入法眼,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开会动怒,这个经理就躲不过去被第一个挨骂,我们都替他感到委屈,他坚挺了三个月辞职了。还有被董事长从某大银行高薪诚聘过来的融资高管还没正式上任就领教了他的暴脾气,人家干脆不来了。从香港过来的营销总裁风度翩翩,也是难逃一劫立马跳槽了。上海公司的总经理不作为又被辞退了,这个老伙计也不客气,回去后又开始和这边打起了劳动仲裁的官司。刚接班不久的上海区总裁看不到希望干脆离开办自己的事业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高管如走马灯似的更换,可是新来的都挺不过三个月,关键岗位每离开一个,审计部就要去做离任审计。

没见到有谁能靠自己的人脉资源给集团带来一个能有回报的项目,都是拍着胸脯进来,带着遗憾离开。也没见到有谁能助集团扭转乾坤,真正意义上打一场翻身仗。他们仅是想借助这个平台拓展能量,但并不是董事长所设想的他们直接就能带来效益增涨。不能说这些人有些夸张的在董事长面前炫耀自己而被引起重视,只能说这里并不适合他们,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昌盛家庭聚会仅仅维持了一年多一点,一路坐直升飞机上去,又一路坐着滑梯下来的总裁也被请辞了,很高的学历但辨识度太低,都是高薪诱惑惹的祸。房开集团老总在春节后果断选择了离开,楼上热闹的办公环境又开始冷清下来。董事长指令审计部对房开经理做离任审计,一付要让他侵家荡产的咄咄架势。审计部的审计结论十分不尽他意,董事长说审计部完全和这个“叛徒”站到了一起。大家都很清楚,房开集团分管的项目没有开展起来并不是总经理的责任,是大政方针偏离了现实的轨道。不能实实在在的办企业,总想一气呵成,为何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呢?

法务部的人也都相继离开了。博士毕业的律师因一个案子没有遵照董事长的意图被一拳打到脸上,他愤然提出辞职。董事长第一次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主动放下身段检讨打人的过错,但为时已晚。象事先预谋好了似的,法务部几个人脚前脚后相继离开了。

因审计部和法务部邻里关系拉近了二家的友谊,包括经常到法务部提供法律援助的几大律所的律师都和我成为了好朋友。因为绝大部分都是经济纠纷案件,审计部经常要按照法务部的要求去查找有关资料或进行财务统计,案件讨论会议、解决纠纷谈判等他们也会经常邀请我们参加,每天上班后惯性的到法务部“考勤”成了我的第二爱好。贴心的问候、嘻嘻哈哈的玩笑、严谨的讨论,铸就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友情。法务部唱起空城计虽在意料之中,但没曾想来的飞快,每天对法务部的考勤也终止了。

一个月后,法务部又招聘进来一个有律师证的小唐,他一个人扛起以前四个人的工作量,没料到的是因工资不能按时拿到家,反而在家里变成了受气包。审计部新增的4个人也相继离开,因他(她)们都是外地过来的打工仔,实在承受不起拖欠工资的压力。谁都想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个安稳的家,可收入不稳定又怎能安稳下来呢。

在集团工作满三周年之前,我的身体突然消瘦下来,被查出患有浅表性糜烂性胃炎。我知道我这几年有时候一忙是下午二点后才能吃上午饭,晚上九点吃晚饭十点钟出去散步是经常事,遇到这个不讲道理就知道成天吼的董事长,带着气吃饭更是家常事。记得在上海的某一天,刚和他在办公室生完气回到住处,特意看了下时钟晚上九点十分,我准备先把热水袋灌上赶紧吃饭休息,但因不小心热水溢出把右手烫掉很大一块皮。刚想出门去买药电话铃声响起,是董事长让把上海项目的资料马上发给他。我强忍着疼痛把资料发给了他,时间已经过了十点钟,药店也关门了。因治愈不及时,烫伤也感染了,足足痛了半年多才好,像这种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下不得病才是怪事。我向集团提出不再续约,没有批准。给我报销了全部药费还让我再续约5年,调离审计部到市政公司任职副总并兼任房开集团的财务总监,可领头羊都跑了,我能起啥作用呢?

审计部只剩下一个预算员,左侧隔壁那间是法务部,我的办公室在审计部的右侧隔壁。看到这二个部门都是新人不能不出手相助,审计部的业务又捡起来不少但只能去指导,法务部的举证资料可以帮忙查找但也是指导。过了一段时间,剩下的人都集中到一个楼层办公,又是一阵折腾。每折腾一次就要丢弃很多办公家具,资料就会因保管不当又缺失不少。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幕戏如快闪一样,演完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