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过程有哪些(提问的三个阶段)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提问的过程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提问的过程有哪些(提问的三个阶段)

提问的过程有哪些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咱们大号前天有篇文章,留言比较多,300多条。

起初我说,逐条回复,后来发现做不到,有这么几类无法回复。

1、原因你懂,你问的问题本就是互联网不允许聊的,如果我给你加精,你的问题也会消失,如果我回复,我的回复也会消失,这一类没啥说的,大家要遵守纪律,毕竟纪律不是我们定的。

2、人家不是提问,比如描述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者存粹就是打个招呼。比如你说how are you,让我怎么回?Fine,thank you, and you?咱俩这是李雷与韩梅梅么?

3、没能力回复。比如有人问我,西风,请各自对比分析下大英帝国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我想了一想,回了三个字,做不到。微信上的回复有字数限制的,就几十个字。换句话说,技术上就使得超越几十字答案的回复,是没法出现的。

除了这三类之外,还有三类。

4、你不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也不知道你想问什么。

5、我感觉你知道了你想问什么,但遗憾的是,我看不明白你想问什么。

6、我看得懂你想问什么。

只有第6种,是能够针对性回复的。

不过我们今天分析的不是第6类,是145,23不是问题,也就不提。

首先我们要知道,范围是什么,这很重要。你比如在美国,聊天是有范围的。

你聊美剧《亿万》这种金融问题,随便你,聊多深都可以;你聊《纸牌屋》这种问题,也随便你,聊多嗨都可以。

因为这些在美国都是随便聊的,绝对不会有人来管你,你爱咋聊咋聊。但是如果你要是在美国聊黑命贵,或者白左忌讳的话题,那真的会捅娄子的。

所以你看美国的网络上,真的非常乱,纸牌屋之类的话题,随便你扯淡,美联储这种,每个月初都出来集中讲话,所以美国充满了投机者。

这种非常活跃且混乱的状况下,是很容易两极分化的。特别容易诞生天才,也特别容易诞生脑子有问题的。

就是说他们优秀的特别优秀,差的令你难以置信。

所以很多人问,第一手的信息,金融领域的,哪里有?当然是他们那种混乱的地方有。

我推荐你看两本美剧,亿万和纸牌屋,你想一想,都敢拍成这样了,他们还有啥不敢聊的。

他们实在太乱了。

但是反过来,你在美国聊黑命贵,聊同性恋问题,那就特别特别复杂,你要非常非常绕,绕到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聊啥的时候,才能聊。

那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限制,其实都有限制,只是限制的领域不同而已。

你就比如印度,聊白牛,是很谨慎的话题,其他随便你。那么别的地方也都有个各自的限制,这个我就不展开了。

不过我可以插一句,比如我们聊同性恋问题就很方便,可以毫无忌讳,咱们想怎么聊同性恋就怎么聊。

我们对这个领域是不管的。那么同样的,美国也有他不管的话题,也有他管的话题。

所以一个人,懂很多语言,很多文化,就会很便利。木兰辞里面怎么说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为啥不让你去西市买骏马呢?

我们来看第二种情况,你不知道你要问什么,问出来的问题,可能你自己都不见得能看懂。

这是提问的第一阶段,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我自己也经历过。

我06年做实习生的时候,基本上提的问题都是这类。

举个例子,比如Linux和sunos有啥区别,再比如写了个内核模块算不算很牛。

这种不着边际的问题,我师父通常听了之后都只能报以沉默,他不知道该说啥。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具体点,比如我现在会加打印了,会设几个断点,我距离师父还有多远?

他听了之后也只能沉默,因为确切的说他也不知道。也许我瞎忙活半年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码农,那你让他怎么回答或者说怎么去预测我未来几十年的路?

那时候我本来就啥都不清楚嘛,我也提不出什么靠谱的问题。我做实习生的时候,就是在linux系统下的iptables里面调用一下。用我一个同事的话,其实加两句系统调用就能搞定的事儿,几分钟的事儿,我做了大半年。

这就是实习生嘛,公司也没指望你做事,让你做这么简单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熟悉环境,自我训练的机会。

你让我回顾,那时候我问的所有问题其实都可以不问,别人回答不回答也没啥区别。作为码农,如果我做久了,自然会知道,如果我放弃了,知道了也没用。

这种问题就这么无聊,说到底答案是统一的,那就是我自己琢磨,在工作中琢磨。如果我连这都琢磨不出来,那就说明我根本连一个最基本的码农都干不了,祖师爷就没有赏我这碗饭吃。

那我们再来看再往下一类,你开始知道自己的问题是啥了,遗憾的是,别人看不懂。

这种事情我经历过的,我做到软件架构师的时候,有个上司,好友,前辈,架构部的头,每天和我一起吃午饭。

他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着。他说,你这人是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

他感觉我有问题,也能感觉到我想提问题。

你比如我问他,什么现象是怎么回事?我想查什么资料找不到。我写了一个程序跑飞了咋回事。这种问题他是没法当场回答的,他只能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我的电脑,调试我的程序。

因为说到底我没有准确的描述问题,我等于只是问了一句,你有空来我座位上看看吗?

所以当时我属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他因为成天跟我在一起,所以能够帮我,如果是开会,电话会议或者普通交流,这种问题都不可能被回答,因为别人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走到你的座位上。

所以我还要自我努力很久很久,真正意义上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我才可以很清晰的告诉别人,我具体哪儿不明白。有时候为了让人家明白我哪儿不明白,让人听懂我的问题,我还得根据对方的理解程度,给对方打比方。

你看,沟通能力又上去了,这个前提是实力上去了,功力要到一定层面,肚子里的饺子才能倒出去,问题才能提出来。

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我发现我的能力上升的特别快,因为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我可以跟产品沟通,可以跟销售沟通,可以跟老板沟通,可以跟客户沟通,然后我也就完成了从系统架构师到带人,到带部门,到带研发,到带市场,到与资方沟通的几个层面的接连跳。

这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时候,因为你真的能提问题了,你提的问题人家能够迅速听懂了,理论上能帮你的贵人一下子变多了。

我们来回顾下,这个过程中,最憋屈的就是最开始,做实习生的时候,其实啥也问不出来,问出来的东西别说别人不明白,自己也不明白。

这种时候只有不断地自我尝试,自我努力,没有人能帮到你,虽然你真的很想有人帮,但是别人没法钻进你混乱的大脑,帮你理。

次憋屈的是第二阶段,我可以很混乱的表达出自己部分的疑惑,能不能解答,能解答几分,全靠运气,看我身边是否恰好有人走到我的座位上去。

应该说我非常非常之幸运,公司里唯一的软件大牛,和我同桌,真是一张桌子办公,一张桌子吃饭,整整两年半。

如果遇到的人实力不够,或者没有办法天天10几个小时和我在一起,那这段日子,也注定无人可以帮到我,我也得独自趟过。

那么再往后,就是我说的,一旦你把自己脑子理顺了,那就像坐了火箭,你的问题别人很容易听懂,也就很容易帮到你,到处都是机会,人人都是师父。

咱们今天聊了两个话题,一个是信息索取的渠道,另一个,是消化信息的阶段。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