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上的弄堂(愚园路文元坊小老大)

愚园路上的弄堂(愚园路文元坊小老大)(1)

柳友娟 制图 沈敏觉 摄

愚园路上的弄堂(愚园路文元坊小老大)(2)

梁波罗 1939年出生 著名演员 代表作:主演电影《51号兵站》、《小足球队》、《小城春秋》等

■本报记者 沈轶伦

刚满五岁的梁波罗趴在窗口,远远看见钢琴老师走进弄堂,就一溜烟地逃了。从自家三楼的房间跑出来,径直逃到四楼邻居杨家,蹿上露台,背靠烟囱,缩成一团。直到妈妈和奶妈遍寻不得,脚步声快要传到四楼来了,杨家姆妈心领神会,立刻朗声掩护“没有看到过哦”。

梁波罗躲在安全地带偷笑不已,也就渐渐敢直起身子来了。露台上,沿着倾斜的红瓦,可以爬到屋顶斜坡的顶端,梁波罗抱着烟囱向下俯瞰四周。那一刻,空气都显得格外自由。这是1942年后,历经颠沛流离的家人在上海安顿下来后第一个住处,也是承载了梁波罗所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家——愚园路608弄文元坊。

因园得名的道路

愚园路得名于愚园,1890年宁波富商张氏在静安寺东半里许的地方建造的公园。根据记载,这个园林中西合璧,园内既有传统的亭台楼阁,假山上的花神阁题有辜鸿铭诗文,也有球场、弹子房、动物园等时兴事物。1900年容闳等人正是在此园南新厅发起中国国会,柳亚子的南社也曾在此雅集。不过,到了1917年至1918年间,园林几易其主后终废。最后的痕迹,只留下这条愚园路。

愚园路不长,但却是上海西区一条名人荟萃的道路。不足三公里的道路上,沈钧儒、李济深、黄炎培、施蛰存都曾居住。今天的愚园路1376弄34号曾为《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瞿秋白、陈独秀、罗亦农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

不过,愚园路更为世人所知的,是浓荫映隐下道路两边纵深入里弄内的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处于愚园路608弄的文元坊,就是其中一员。虽有名字,但住户皆以门牌号“六零八”称之。

这一排建立于1938年的房屋均为砖木结构,与周边的渔光村等差不多同一时期落成,皆为当时供高级职员、知识分子等小康家庭居住的新式里弄。走进文元坊内,里弄左右两边的房子风格各异,一边单体,一边连体,底层均有小院。一些房屋的外形为西班牙式,外设券柱外廊,作断檐山墙;有的房屋的外墙为水泥拉毛饰面,清水砖墙窗框。上海市人民政府在1999年9月23日将这里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如今走入“六零八”,还能看见81号挂有纪念当代工笔画家华三川(1930-2004年)旧居的铭牌。

小皮球“波罗”

梁波罗祖籍广东,生于西安。刚刚出生时母亲奶水不足,托人寻觅到一位河南籍的奶妈哺乳,不久就长得圆头圆脑,胖乎乎如一个小皮球。父亲听到众人夸赞,一高兴就唤长子为“Paul”(与英文“球”谐音)。苦了河南奶妈怎么也发不出这个音,硬生生地叫成“波罗”。几年后,梁波罗的弟弟出生,父亲郑重其事为两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梁仁”和“梁义”,但梁波罗已经用“波罗”一名注册上幼儿园了,老师推托不愿再改,如此一来,奶妈为之起的乳名,也就沿用下来。

战乱中,全家先后从昆明到越南河内,之后又取道香港。最终,一家人落户上海,父亲梁博开始在中华影业公司发行课工作,梁波罗则在文元坊67号三楼度过了四年纯真时光。

父亲的唱片机

67号是一幢独立洋房,共有四层,房东太太和两个儿子住在底楼,二楼住着一位音乐家,四楼则是杨家。梁波罗的母亲毕业于南京教会学校汇文女中,从小喜欢文艺的她,希望长子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早早买了钢琴,放在家里阳台上,还高薪请来家教授琴。

梁波罗的家教是一位中年妇女,架金丝边眼镜,斯文而严厉。梁波罗每当爬上琴凳,双腿悬空时就开始犯困。勉强学会了拜厄练习曲第一册,他再也不愿忍耐,只要一看到钢琴老师进弄堂就开始逃学。母亲无奈之下,最后只好谢绝了老师,卖掉了钢琴。几年后,长大的梁波罗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时,却惆怅地明白,自己再也没有条件学习钢琴了。

不过,父亲梁博却是个极喜爱时尚事物的人。在上个世纪40年代,父亲曾一时心血来潮买了挎斗摩托,带着儿子外出兜风。摩托声音很大,每每驶入弄堂,先声夺人,无人不知是梁波罗的父亲回来了。父亲还喜欢抽烟斗和雪茄,喜欢听歌听戏。当时百代公司每出新唱片,不出几天,家里就会出现。周璇、白光的嗓音,梅兰芳、言菊朋的唱腔,平克劳斯贝、狄安娜窦萍的歌声,伴随着梁波罗长大。虽然当时他完全不知道歌词的涵义,却能一字不差地从头到尾唱下来。

“文革”结束后,梁波罗重回影视界,后来又独辟蹊径在歌坛展露身手。1984年,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为梁波罗录制、发行了《梁波罗独唱歌曲》音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演员出版歌唱专辑的第一人。儿时依偎在父亲身边听唱片的日子,似乎是一段提前了很久的人生预告。

70年后故地重游

2013年,静安区对辖区内老房子进行修缮。因为顾及愚园路文元坊是保护建筑,必须使用原始工艺和原始材料,因此修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调整过多次。为保护建筑的原貌,如果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原始材料,就只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甚至,为了保持实木楼梯原样,施工方将楼梯木板一片片拆卸加固,翻个面重装回去。

为了翻修屋顶解决漏水问题,施工方还花了几个月向老工匠师请教原始工艺,查阅原始档案资料,确认房屋结构和建设用材,从动拆迁小区和旧货市场“淘”来材质相同的瓦片、砖块和木料,收集后用于整修。由于文元坊的外部砖墙采用贴面方式,青砖被切割成薄片后贴于外立面作装饰,施工方多次进行“模拟修补”,确定可以使用同样的“贴面”技术,替换部分破损砖墙。

就在同一年,纪实频道要为梁波罗录一个专辑节目,邀请梁波罗再回文元坊“忆旧”。一进弄堂,他就心里暗暗一惊。房子还在,砖墙还是过去的样貌,但却又完全不是过去的感觉了,青藤爬满了房屋的墙壁,当年的小树也都已经很高了。曾经那么熟悉的里弄,触目皆是陌生的。但他还是去了曾经住过的67号,所幸房东太太的小儿子还居住原址。对方看到梁波罗,高兴地打开珍藏的箱子,取出一卷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东西给梁波罗看。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卷印有上个世纪40年代一众女明星照片的挂历,是当年父亲梁博在中华影业公司工作时带给邻居的礼物。

那一次,梁波罗面对故人,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他去了小时候住过的三楼,又不由自主去了四楼,恰好杨家姐姐也还在,就邀请他故地重游走上露台。斜坡还在,红砖依旧,但他当时已经74岁了,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翻上去抱着烟囱看周边景色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