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解读(如何做好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迈入更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做好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建设是关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解读(如何做好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解读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迈入更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做好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建设是关键。

特色鲜明,坚持职业教育属性

要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就要在办学方向上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变,培养定位上坚持技术技能人才不变,培养模式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变的职业教育属性。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专业布点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养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中国制造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深具家国情怀底蕴,遵循手脑并用理念,掌握做学合一方法,秉承大国工匠精神,熔铸敬业乐群品质,具备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复合的专业能力、更加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

脉络清晰,优化专业发展规划

一是定位清晰,目标高远。专业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基于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秉承“面向需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指导方针。比如笔者所在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和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主要服务装备制造业领域,并结合自身特长确立了智能制造、现代控制、工业信息化等学科与专业定位,夯实支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基础。

二是体系清晰,协同发展。将装备制造业划分为通用装备制造和专用装备制造两大领域,梳理了从设计、生产到管理、服务的全产业链中所涉及的岗位群及相关的制造、控制和信息技术等核心技术类型,与岗位群相结合,对其中的核心技术技能进行总结提炼,进而提出机电工程、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城规工程、汽车工程、航空工程等专业群,以此构建学校的专业体系,各专业不仅与产业紧密相关,而且相互之间密切关联,能够实现良好的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效应。

三是需求清晰,调研充分。在确立了专业体系后,还需做好行业企业对职业本科人才的需求调研,分析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制定专业发展的近期及长期规划。要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在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成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标准清晰,把关严格。对于具体某一个专业的设置与建设,需要更加严谨审慎,特别是严把准入关,从源头选拔优质专业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要严格按照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审核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师资条件、实验实训场所、专业教学所需仪器设备、所依托专科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等刚性要求,有序推进、规范管理,避免一哄而上。

稳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以“五个坚持”为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坚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构建“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三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达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紧密跟踪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时刻关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专业与产业的联动机制,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内容、质量契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研究院等产教融合新平台,推动校企合编教材、开发综合实训项目等深度协同育人。坚持实践教学的职教特色,强化课程体系的实践性,突出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主体地位,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坚持书证融通的培养导向,积极推进“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养导向,将“1 X”证书的能力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是以“资源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环境优化。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结合办学要求与发展目标,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状况,通过培训、引进、联合共享等多种渠道,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践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化“精品型”课程资源,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教师潜心体系化教学精品资源建设,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推动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的变革。建设智能化“融合型”实训平台,以国家级实训基地、双创基地等为依托,建设融产品设计、生产与维修、教师工作室、大学生创客空间几大模块,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创新、社会服务”功能可开放共享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实训平台。建设嵌入式“产学研”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面向市场需求,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产业与教学、科研的互嵌式合作,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专业人才培养。

三是以“体制创新”保障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结合办学规模、管理模式等实际,努力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厘清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机制,保障专业建设的有序运行。特别要细化专业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修订、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和实验实训运行等管理制度,保障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良性开展。同时,提升专业建设相关经费的分配、统筹及规划使用能力,坚持“总体规划、做好预算、突出重点、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的原则,保证专业建设相关经费合理布局,发挥出最大效益。

四是以“自我诊改”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自我诊改”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首先要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使每个部门与人员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不断深化诊改的机制建设,从制度保障、流程设计、工作举措等方面确保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做到反馈数据准确及时、评价合理、指导性强,有效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其次要不断优化诊改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全方位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全流程管理,使诊改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作者杨燕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李镇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5日第6版

作者:杨燕 李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