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势的方言(闲话强势方言②)
本文约3700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这一回,重点说一下,强势语言是怎样形成的?客家话为何衰落?
我们都知道,经济落后,文化认同一旦出现偏差,人们会怀疑自己的方言,会倒向强势方言,进而被同化融化。
这里说下汉字的遭遇,你就全明白了。
鲁迅等人为何曾这么恨汉字?清末民初,积贫积弱。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尤其是甲午战争,后起的日本战胜了泱泱中国,震惊中国,洋务运动因此搁浅,让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深层次原因。
结果,大家反思来反思去,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文化,甚至认为是汉字、汉语让中国落后,让中国挨打。
傅斯年说:“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便,应用是极不经济,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瞿秋白说:“这种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鲁迅说:“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鲁迅还说:“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按照晚清民初知识分子那种思维,当时汉字确实到了非改不可,不改无以救国的地步。
这真是走火入魔了。
王永明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也有一股思潮说要“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因为有不少人把中国计算机业和印刷业的落后,归罪于汉字。他们觉得汉字如果用罗马字拼音,重码率太高。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中国不放弃使用方块儿汉字,将无法进入信息时代。
好在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打字法,相当程度上挽救了汉字。
其实,该背锅的不是汉字、汉语,而是人。
从封闭走向开放,客家话式微方言也一样。
以客家话为例。客家话又叫涯话、麦介话、新民话、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语或土广东话,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在太平天国时期所颁布的文书都是使用客家话叙述的。客家话是最传统的方言之一。
因为客家人多处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地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加上客家人古中原主体意识强烈,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传统,所以,客家话受外族或外来语言影响较小,一度传承得很好。
千百年来,客家话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内部差异非常小,即使相隔千里,比如广东和四川、湖南的客家人相互之间大都能沟通无碍,故而被人称为“我国非常保守的一种方言”。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封闭式的局面被打破,客家话逐渐被侵蚀、同化。许多客家人出外闯世界,逐渐将白话等发音带进家乡,掺杂在日常用语中,久而久之就取代了部分字在客家话中的发音。
而且,因为种种因素宗族和父权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婚配自由,又带来了外来语言的影响,有些客家人的子女已经不会讲客家话了,要么讲白话,要么讲普通话。
有些客家人甚至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广西北流作家林白一样,觉得自己的母语很土、很落后。——笔者一直重复说这些原因,就是想提醒大家,罪不在方言,是你的思想出了问题。
方言太土了?首先得要反省自己,心在身上,嘴在脸上,自己不讲不传承客家话,自己要负责任。有些客家人得要想一想,是不是缺乏客家文化自信。其次才好说外因,比如白话、普通话的影响或者说侵蚀。
所谓经济兴方言兴,经济是基础建筑,方言是上层建筑。一个人一直穷,会穷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以致怀疑方言很土,给他贴了标签,影响他出人头地。
很快,那些在珠三角等地打工的他们,就把母语隐藏起来,尽量学起了白话,有的学得好还炫耀自己,甚至会羞于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是客家人,因为他觉得家乡太穷了,说的方言太土了,自我矮化,低人一等。他们也怪自己的客家话影响了自己发财。
极端者认为,是客家话、客家人这个标签让他们这么穷。实际上,这是他的心理作用。方言具有有别于普通话或强势方言的特色,而普通话和强势方言又比较流行,所以才会让他觉得土。
正如一位客家网友说的,方言是每个人根文化归属的一部分,也是你个性的表达。
其实,客家话很文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因为它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客家话是汉语的一支,是承传汉文化不可或缺的语族,放弃它就是放弃文化遗产,切断文化延续的脐带”(著名客家学者罗肇锦言)。
于是,他们忘记了祖训“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装模作样地做起了白话人,即使在家里也不屑于跟家乡人讲客家话,而是代以白话或普通话。
实际上,不止是现在,古代也有这种现象。很多祖宗是客家人的围头人,或是从珠玑巷等地迁往珠三角的客家人,久而久之,他们的子孙已经转舵认白话为母语,被夷化为白话人。这就是坊间流传的“广府子孙客家祖”的根由吧。
在这种种原因作用下,客家话岂能不衰落?怪不得有人在网上说,客家话是中国历史上衰落最快的方言之一。
语言因机会加持而强势那么,我们再来看强势的方言为什么具有侵略性?
下面这张图可见,人口和机会对语言的加持情况。中国因为人口超多,经济发展不错,汉语占有很大优势。
广义上来说,语言能给我们带来五种机会:
1.地理:旅行的能力
2.经济: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3.交流:进行对话的能力
4.知识与媒体:消费知识与媒体的能力
5.外交: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
根据研究,这五种能力可以建构出一个基于不同领域的有用性,对语言进行比较或排名的指数。语言能力指数(PLI)采取了20个指标以评价语言的影响力(参见下表)。
该指数评价的是语言对人类整体而言的有用性,而并非针对受到任何地理环境、人文情况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单一个体。这一指数也无法衡量语言和其相关的文化的优美程度和价值。
也就是说,上榜的未必就是最优美的语言,比如英语,有人就觉得不如汉语优美动听;比如,普通话,有人就觉得不如某些方言优雅好听,尤其是用普通话读古诗词不怎么押韵,所以网上才会有声音说,应该改良普通话。
但是,人类是逐利的动物,什么有用就想占有,就想发挥到极致。正是因为如此,语言的强势便显露出来了。
以下是在国际上现在及未来最强势的前十名的语言。
白话为什么这么强势?
对于中国方言来说,也有个强势方言的排行榜,详见下图。虽然这图没有更新各方言使用人口数量,但总体上还是基本符合实际的。
那么,为什么白话这么强势?这主要是经济因素所造成的。
罗肇锦对此解释道:
“近来广东的开发相当繁荣,如香港、深圳等地,因经济实力之强盛而使得广东话流行起来,再加上他们已发展出自我的文字,有此作基础,推行更加快速。
如今在上海或北京处处皆可见广东歌或语言文字,这就因为有经济条件。
反之,客家人就不同了。由于所在地区贫脊故无法维持一家生计,于是只得出外打天下。出外则必学习人家的语言,逐渐的自己家乡的语言便淡忘而不会说。没有经济条件作基础,语言是很容易就会消失的。
所以,今日客家人若不改善经济条件,那它将是最快消失的语言。”
这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客家人请记住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客家话将是最快消失的语言(方言)。
“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的祖训,有些客家人早已抛诸脑后,可悲可叹。
客家父老乡亲说过,不讲客家话是被看成忘本叛祖的。
白话是一门生意另外,除了钱多声壮,白话的文化输出也很强势。当然这有历史原因,也有利益原因。总结起来就这几点:
一是海外因素。之前讲白话的华侨多,海外白话群体效应,自觉输出白话文化,白话被误为“广东话”。
二是香港因素。据多方史料证明,香港开埠前,本地居民主要有客家人和疍家人,以客家人为主。疍家人打鱼,客家人种地,陆上是客家人的天下。当时的本地话是“广东客家话”,而不是白话。
香港老照片
但后面因为白话人大量涌入,改变了方言的构成,白话侵蚀了客家话的传统地盘,并得到极大扩散。
在港英时代,粤语在香港仍在官方和民间广泛运用,几乎未受打压。但与之相反,客家话和国语受到港英当局强力打压,不但取消包括国语、客家话在内的非粤方言(白话)广播电视,还阻止学校教国语和客家话。(关于香港方言变迁,因涉及问题较多,有空再单独说,这里只能简单说几句)
网上有不少文章披露,在港英国传教士精心研究了中国南方族群,研究汉族客家人。他们认为客家人是具有强烈的汉族意识、反侵略意识的族群。
外国人画的早期香港
作者詹泉洲在《港英当局用卑劣手段在港谋杀了普通话和客家话》一文中说:
“他们非常清楚对付中国人的办法,那就是以华制华。白话取得香港的官方地位,完全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玩弄的以华制华的招数。”
之后,在经济和资本的加持下,以港产片和粤语歌为代表的香港白话流行文化风靡云涌,一度辐射到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白话甚至成为资本操控的一门生意,白话文化输出意识强烈。
三是省城及珠三角因素。广州作为省城,本应当淡化民系区分的色彩,但实际上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本地居民中,哪个民系人数多,哪个民系的方言会被“开挂”,优势会被放大。
比如白话,广播电视就有不少“粤语”频道,当地官员讲白话的也多,他们还会打着“入乡随俗”的幌子推行白话,从而侵蚀和抢夺其他方言的地盘。
珠三角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
下一篇将重点讲白话的“阴谋”及侵略性。敬请留意。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欢迎点赞关注。
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名,不得窃取和抄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