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张明如何撰写博士论文以及准备论文答辩)

注:本文尚未发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张明如何撰写博士论文以及准备论文答辩)

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

注:本文尚未发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近年来参加了一些博士生论文开题与论文答辩,感觉不少博士生对如何撰写合格的博士论文以及如何准备论文答辩存在非常模糊的认识。与会的不少老师,都深感有必要从博士生入学起,就给博士生做一个关于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讲座。在本文中,笔者想就其中一些要点进行扼要阐述。

第一,博士论文应该选择一个主题鲜明、不模棱两可、指向性很强的题目,这个题目最好是一个可被“证伪”的命题。

有不少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似乎是在写一篇面面俱到的研究报告。我们且以最近流行的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例。例如,很可能就有博士生会写一篇《论现代货币理论》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会就MMT理论的历史沿革、主要观点、实施状况、遭遇的批评等一一展开论述。这就是一篇研究报告,而不是一篇重点突出的毕业论文。相比之下,《从现代货币理论的角度看当前形势下中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性》就是一篇针对性更强的论文题目。

博士论文,最好是“小题大做”,而非“大题小做”。不要试图在博士论文中解决太多问题。例如,最近参加博士答辩看到的一篇论文,就试图同时论证以下四个问题:中美家庭的微观债务结构、家庭债务的驱动因素、家庭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民高杠杆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上述四个问题,都可以分别写成一篇博士论文。而要试图在一篇博士论文中解决这四个问题,必然会平均着力,重点不突出,论证不充分。如果一篇博士论文,审稿人与答辩人看不出来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这一定不是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

第二,对博士论文提出的核心命题,一定要进行富有逻辑性、从多角度展开、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论证。

一般而言,对于核心命题的论证,不外乎理论建模、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这三种方法。三种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应该做到针对性强、是为了解决核心命题而设计的。不要为了建模而建模,为了计量而计量。此外,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之间必须有较强的关联性。实证研究的主要变量选择,最好能够从理论建模最后推导出来的表达式中得出。如果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是完全割裂的,那么模型就没有必要。实证方法没有必要求新求异,但作者要对方法的内涵、优缺点要有深入了解,方法要与试图解决的问题能够匹配。

第三,文献综述应该系统、不必过于求全,文献述评应该侧重于“评”,而非侧重于“述”。

文献综述是博士论文必不可少的章节,但很多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写得并不成功。问题之一,在于文献综述过简,遗漏了论文主题领域的重要文献;问题之二,在于文献综述的文章过泛,引用了很多低水平的文章;问题之三,在于文献综述过于求全,平均着力而没有重点;问题之四,在于文献综述重点在于叙述别人的观点,而缺少作者自身对这些文献的评价。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作者就像厨师,基于自己的视角,用一条能够贯穿的逻辑主线,把重要文献梳理归类,并且逐一进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这篇论文在文献意义上的创新之处与增加值何在。

第四,政策建议应该紧扣论文的分析与结论,避免泛泛而谈。

不少经济领域的博士论文,在结论部分都会就研究主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固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少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其实和论文前面的分析没有什么逻辑关联,也并非论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样的政策建议,不但没有太大价值,而且会使得论文减分。博士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应该完全基于论文分析的主要问题、主要视角与主要结论,而且应该按照建议的重要性与相关性排序,把最重要的政策建议放在最前面。政策建议不必求全,而应该求深刻,建议最好建立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之上。其实,很多论文,完全可以省去政策建议这一环节。

第五,争取用一句话把博士论文的最重要贡献讲出来。

大约十五年前,我在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时,我的导师余永定教授对我的要求是,要用一句话把自己博士论文的核心贡献讲出来。如果讲不出来或者讲不清楚,就说明这篇论文的写作不够到位。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达到这一目标。我的博士论文研究题目是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如此之高?我的最终发现是,在中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企业储蓄两两之间缺乏发达国家那样的彼此转化机制,导致不得不每个部门都保留较高的储蓄率。因此我的博士论文的政策建议是,要想办法打通上述部门之间储蓄的转化机制。如果能够用一句话讲出自己论文的核心贡献,这就意味着你能够用一条前后贯穿的逻辑去组织博士论文的写作,也容易找到自己论文的文献增加值。然而,我在博士论文答辩时通常会向博士生询问这个问题,但能够简洁、扼要、准确回答的人并不算多。

第六,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重点讲论文主要逻辑与贡献,切忌面面俱到,更切忌拖延时间。

为什么要控制好答辩时间呢?第一,一次答辩的同学通常有多位,如果别人只讲20分钟,你却执意要讲40分钟,那么对其他答辩的同学并不公平。第二,参加答辩的老师的时间是比较宝贵的。因此,博士答辩之前,自己一定要训练一下,控制好时间。在有限的答辩时间里,一定要重点讲论文的特色所在,不要泛泛而谈。我个人认为,讲好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为什么写这篇论文(Motivation);二是论文是如何论证核心命题的(建模思路、实证发现、案例精华);三是这篇论文相对于之前文献的贡献,以及自己认为的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诸如文献综述、建模与实证的细节等问题,就可以省略了。一般而言,答辩老师在参加答辩之前,都会仔细阅读相关论文,并且已经撰写了审稿意见。因此,为了强化答辩效果,重点突出且精简的演讲与面面俱到的平庸报告相比,前者一定能够增强答辩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