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俗话慈不带兵义不养财)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俗话慈不带兵义不养财)(1)

人的性格决定着人的命运。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做不同的事情,选择对了才能发挥出真才实学,做出一番事业。如果性格与所做的事情不相符,很难有大成就。

老祖宗很明白这一点,并且用血的教训给我们做了参考。“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老祖宗对人性的透彻的了解。

然世人皆知“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但是又有谁知道后三句更经典,道尽古人处世智慧,领悟的人离成功更进一步!

01

慈不带兵

指的是仁慈的将领不适合带兵打仗。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

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频繁,战事极为残酷,如果一个将军不够决断狠辣,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全军覆没。

为此,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一个合格的将军不仅要拥有历经百战淬炼而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更要有铁面无私、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的治军手腕,不仅仅要对敌人冷酷无情,就是对自己军队也要保持绝对的震慑力,否则很难形成强大的军心和战斗力。

02

义不养财

在历史上,仗义豪爽之人大多都视金钱如粪土,他们在乎的是兄弟情谊。在他们的眼中,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落难了,他们会仗义疏财,帮助兄弟,这种人不适合聚财。

比如,《水浒传》中,被称为“及时雨”的宋江,就是重视兄弟情义、英雄义气之人,威望很高。

“养财”,顾名思义,就是积蓄、增多财物。而“义不养财”,则强调只要是仗义之人,他们就没有生财、守财的概念。

在他们的眼中,财如粪土,情义无价。他们追求的是“财去人聚”,自然就不适合“养财”了。

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如果一个人太过于仁义,总想着“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这已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中。

虽说人情也是一种投资,但如果盲目乐善好施,很难让自己积累起更多的财富,成就更大的事业。

03

善不为官

指的是善良耿直的人不适合游走官场。自古官场都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置身其中的人一个个都是随波逐流、左右逢源,不仅洞察世故,人情练达,甚至会狼狈为奸,结党营私。

然而太过于善良的人为官会很累,他们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不懂人情往来,

更不会仰人鼻息,攀附权贵,很容易被边缘化,很难在仕途上施展雄心壮志。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俗话慈不带兵义不养财)(2)

04

情不立事

指的是重视感情的人往往办不成大事。这样的人容易感情用事,不讲原则和底线,喜欢率性而为,任人唯亲,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威望,更会寒了下属的心,很难成就大事。

自古以来,但凡功成名就之人,大都是心思缜密、决断狠辣之辈,他们极其懂得进退和分寸。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宁可壮士断腕,牺牲个人情感,也要顾全大局,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苦尽甘来,成就非凡事业。

05

仁不从政

指的是心肠好的人不适合从政。古人常讲“以直报怨”,而非“以德报怨”。

仁慈是优秀的品质,关键看对象,从政者每天要面对复杂的人性和局面。

对于那些厚颜无耻、贪婪无赖、蝇营狗苟之徒,就要积蓄力量,雷霆反击,否则只会被当成软柿子捏,沦为别人的垫脚石,一生难有作为。

这句俗语就是要告诫我们: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和磨难,只有不断以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句俗语是对人世百态的总结和提炼,虽有危言耸听之嫌,但也有醍醐灌顶之效,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

来源:唯美读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