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关键词)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是指:人类的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协调人们对于代内和代际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在道德行为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体系。“生态道德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爱的循环:由人间的亲情延伸向对大地的热爱,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定力又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反馈于人间。”(程虹)
践行生态道德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工业文明价值观伦理观认为,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有价值,自然界的存在只是为人类服务,只有工具的价值,自然界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更谈不上权利。而生态文明价值观伦理观认为,每一种生命不但对人类有用,而且对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有用的,所以生物生命也是价值主体,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人与生物生命双主体共辄的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双主体共辄图
要辩证理解人类价值与其他生态系统价值的统一。人类既要抛弃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在自然面前束手无策、毫无作为的自然中心主义,又要抛弃主宰自然、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但是仅有这个层次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深生态学的层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双主体共辄中,人类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人类必须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深刻认识并且遵循这种辩证统一的规律,才能全面领会生态道德的内涵,彻底践行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的功能是:协调人点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观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和人类社会的平等观,它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人与自然在地球村上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促进国际和代际的公正平等。因为生态道德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种关系是所有国家、民族、政府都要面临的问题,不管是什么阶级,不管是什么国家,不管是什么民族,如果不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仍然一意孤行践踏自然,都将受到自然法则的报复,所以生态道德具有全球性特征,它是人类正义和善美的道德。
与生态法规互补。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国际社会和我国都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规、政策,它们具有相当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是这些都属于外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生态道德与之互补。生态道德是由生命爱心、环境责任心、生态良知、荣耻感、意志力等内在要素起支配作用,所以生态道德的力量属于自律,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必须把生态法规与生态道德相辅相成,共同起作用,才是切实有效的。
生态道德的总体原则是:科学、公正、平等。
科学原则要求遵循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律: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反对不计自然成本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道德的发展,尊重自然存在的权利,使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和谐发展,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公正原则要求代内的公正和代际的公正。“生态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余谋昌)。要坚持对自然、对别人和对后代负责的原则,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反对在经济发展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损人利己,反对“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丑恶行为。
平等原则要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再也不是相互主宰或相互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要有与自然为友的道德良知,切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与人也是平等的,谁遵循了自然法则,谁就会受到自然的恩泽,谁违背了自然法则,谁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是不认高低贵贱的。同时“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承担着相同的生态责任(赵建军)”。原则也具有层次性,在遵循总体原则下,不同领域还有不同的具体原则,如消费领域的合理(消费)原则,在建立全球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要遵循合作原则等。
生态道德规范是生态道德的主体,生态道德规范是一个复杂系统,按照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子系统。其中,事关大众领域的生态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大众消费领域的生态道德规范。消费分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大众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它要求遵循生活方式中的绿色消费的生态道德准则,践行享受适度、科学消费的生态道德消费规范。反对奢修浪费,倡导节俭消费。从个人消费看,要坚持“量入而出”的个人标准和“资源许可”的社会标准(厉以宁)。量入而出即要求在个人(家庭)财力许可下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资源许可即要求在某种资源的社会供给量有限的条件下,对该种资源的消费不能过度。这两个标准的结合才是生活消费领域的生态道德规范。如水是社会稀缺资源,某人财力许可,完全交得起水费,但是也不能浪费水,因为水是人类的共有财产,谁都无权浪费,否则就是违背生态道德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把这个生态道德规范的要求延伸到社会消费领域(如政府、企业、团体等消费行为),就是社会消费的生态道德规范。
消费领域的生态道德规范还很多,渗透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购物时要看清产品说明是否对环境有害,选用环保型产品;尽量延长家具及日常用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减少垃圾以及垃圾分类;尽量节约能源;尽量少食用受污染的产品;爱护花草树木;实现绿色低碳出行等。
企业生态道德规范。它和大众生态道德规范一起构成生态道德规范的主体。企业生态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是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自然生命利益、后代人利益的关系,企业行为不损害后三方面的利益是企业生态道德规范的基本准则,企业行为有利于后三方面的利益是企业生态道德规范的高层境界。国际上已有许多企业把此作为创建品牌企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他们在决策、生产、营销方面遵循生态道德规范,还引导公众走上绿色消费的轨道,不但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扩大了企业美誉度,使企业和公众在绿色生产、营销、消费方面形成良性循环,而且不断增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相统一与最大化。相反,如果企业损害了后三方面的利益,那就是违背了生态道德规范的要求,就要受到谴责和处罚,社会用舆论来谴责、政府用法规(看得见的手)来处罚、公众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如不购买其产品)来处罚。这样的企业在21世纪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但是这一规律对所有企业是不变的。
企业道德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厉行节约。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节约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生产成本的节约,一个是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成本最小化比生产成本最小化更重要,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一般会自动选择生产成本最小化,反之却不然。”(周宏春)
科学教育文化领域生态道德规范。科学技术人员的生态道德规范是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勇于创新、反对迷信。它首先要求科技人员要有生态道德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科技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确保人类健康的正面效应,克服负面效应,如国务院早在十六年前就专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政策、道德守责和规范。在教育领域,要坚持生态道德教育,创建绿色学校,让青少年从身边的生态道德规范做起,如节约用粮、水、电、纸,植树种草、垃圾分类、美化校园,从中受到陶治,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要把科技人员的生态道德规范教育贯穿到教育领域,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生态道德规范。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界各种生命相统的生态道德准则,坚持生态建设与绿色富民、绿色惠民有机结合,在各类生态建设中以科学精神规范行动,遵循现代生态科学原理,因地制宜、科学论证、长远规划、地尽其利,不做劳民伤财的事;要用系统思想指导,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最优化。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廖福霖 编辑 吕子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