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

经历了几番波折,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之后,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终于与大家见了面,档期从原来的国庆档调到了贺岁档前夜,单从目前的票房来看,这个调整并没有对它的商业成绩造成多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提升了此片的持续影响力。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

与之前的《我不是潘金莲》不同,这次的《芳华》并没有走那种先营造“反体制”主题内容,后到电影节拿奖,再回国上映的路子,按照冯小刚自己的说法,这次完全是向自己的青春致敬,缅怀逝去的记忆,就连影片宣传策略也是“邀请爸妈一起观影”,听起来似乎是更为大众化、普适性的一次创作。

走进电影院,你也会发现,冯小刚的这种营销手段确实是成功的,平时满是年轻人身影的大银幕下,居然多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

没错,从时代背景上来说,《芳华》的故事其实和现如今电影票房的主要贡献者90后们没多大关系,它描写的人物角色经历确实正是我们爸妈那个年纪的人才有的记忆。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2)

从头开始看《芳华》,很容易联想到诺兰的那部《敦刻尔克》,两部电影的开篇都是由主要人物带领观众走向一个集体、走向一个隐秘的空间。不同的是,《敦刻尔克》带我们走进的是溃败而逃的撤退现场,《芳华》带我们走进的则是一个洋溢着青春与歌舞的“伊甸园”。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3)

当然,论及开篇谋局,两者确实有一定相似性,但奇怪的是,冯导似乎特别怕观众不甚明白电影中人物们的情绪和所思所想,在以刘峰接何小萍进入文工团作为开场前,又直接在画面之外加入了一条声轨——另一女主角萧穗子的旁白甫以观察者和讲解者的视角。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4)

就这样,电影一会以何小萍的经历为主视点,一会又以萧穗子的讲解为主视点,实则是在近乎全知视角的前提下对文工团这片“伊甸园”及其中年轻的男女们展开了描写。

新人何小萍的走入,似乎从最开始就携带着“不和谐”的因子,因为她的农村出身问题,她父亲的政治问题,何小萍天生就自卑且怯懦,汗腺的发达,衣服穿着的老土,都让她必然地成为其他女兵们的嘲笑对象。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5)

而相应地,刘峰则是整个文工团里的活雷锋,干好事,当好人,传美名,俨然一个纯洁无瑕的存在。但就像一个班集体里当班干部做事最多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到其他人的尊敬一样,刘峰的行为在其他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谁让他是活雷锋!”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6)

一方面,电影一开始给我们的感觉是,文工团这片“伊甸园”就像脱离当时紧张的政治秩序的极乐王国,那里有美女,有帅哥,他们的生活歌舞升平,充满了近乎小资情调的乐趣,弹弹琴,跳跳舞,唱唱歌,进而可以肆意地游泳戏水,嬉戏打闹,在温饱之外享受着一切不同于当时其他国人的高级生活氛围。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7)

而另一方面,随着何小萍的出现,她打破了这个完美的集体主义乐园的安静,偷军装拍照,衬海绵胸垫,身上出臭汗,几个细小的生活性事件便惹得其他女兵们集体性的反感和嘲讽。而刘峰向暗恋对象林丁丁拥抱示爱的鲁莽行为则又让他背上了“耍流氓、企图猥亵女同志”的污名。文工团里丑恶的人性便以这两个人的遭遇作为焦点进行刻画。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8)

在简单地几次撕逼事件后,《芳华》里的主要人物似乎呈现出导演暗设的一种矛盾,即那个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集体主义禁欲观念与个人主义需求之间的冲突。

但当你越往后看,你会发现,《芳华》其实是完全地按照时间线进行铺排剧情走向的,它里面的人物角色与之对应的冲突性事件其实并不简单的在为一个主题服务。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之外,实际上它又加入了战争与爱情,理想与现实等多个主题的佐料。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9)

所以,当片中的两个好人都刻意地脱离这个“伊甸园”之后,影片的叙事又开始滑落到其他场景。先是给了刘峰5分钟的一个运动长镜头,让他在炮火与硝烟中完成了一次英雄主义的升华;接着又让何小萍在战地医院见证了非人而又残酷的血腥场景,让她失去了正常的精神生活;而从一开始,导演为萧穗子影影绰绰安排的爱情线也终于派上了用场,在高干子弟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下,萧穗子的爱情也走向了终结。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0)

如此这般,几乎是以一种缩略式电视剧的情节归纳,《芳华》迅速完成了对导演冯小刚自己的青春一场撕裂式的致敬仪式。

就在何小萍穿着精神科患者的衣服于月光下的操场中独自跳起那段排练许久的A角舞蹈时,我本以为电影会以此为结尾,因为似乎影片的情绪和批判性已经在这里冲到了最高点,直接在这里结束,应该会给观众的情绪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1)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导演冯小刚很明显想要给片中的人物一个更为完整、温暖的结局,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抚平角色们受伤的人生。因此,他又安排了几段年代戏,让刘峰与萧穗子等人重逢,让刘峰拖着残躯去卖书,让刘峰为牺牲的退伍老兵去扫墓,至此,影片《芳华》以136分钟的时间在对多个主题进行短暂的关照后,终于在刘峰与何小萍的拥抱中划上了句号。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2)

看完整部影片,你很难说冯小刚导演要为观众呈现的究竟是什么。似乎更准确的说,片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导演的提线木偶,让他们撕逼就撕逼,让他们哭泣就哭泣,让他们缅怀就缅怀,而对于历史缝隙中为数不多的展露出的几分批判和怀疑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进行有效的深入和挖掘,最后只能在冯小刚惯有的中国温情式套路抚慰下了结全片。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3)

当然,在对那个时代,那个政治环境下的集体主义生活进行既批判又颂扬的左右摇摆的暧昧态度之外,冯小刚其实还是在《芳华》里加入了一些符号性的润滑剂。

比如片中提到的1976年,毛周朱三人接连去世,唐山大地震发生,冯小刚直接选择用一块黑纱覆盖了伟人红光满面、灿烂通明的画像。于此,黑纱不仅代表着祭奠逝者的必需品,更是象征着集体主义生活下人们在失去“伟大舵手”之后的盲目、恐惧、不知所措,眼前的“光明”似乎一下子消失了。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4)

又比如,有人评论到,冯小刚对片中文革的部分也是几个画面便匆匆闪过。但其实你要是仔细回想一下,在游行队伍红旗招展的出现在大街上时,导演刻意的安排了一场刘峰寻猪的戏。猪是什么?它是丑陋的化身,它没有被安分的圈养在猪圈里,而是跑到了大街上,肆意地乘虚作乱,这正是表明了这一场运动的性质。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5)

除此之外,片中刘峰在战争结束后,变成了失去右手的残疾人。而如果你熟知历史,便会知道,这一段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背景,其实是很少被官方提及和宣传的,而刘峰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胳膊,残缺的躯体其实正映射着残缺的历史,即便为其安上了假肢,但那始终是假的,掩盖不了残疾人的事实。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6)

而何小萍的精神病史所象征的意义,则更容易让人理解了,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在别人的欺侮和嘲笑中长大,原本她以为进入文工团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没想到,这里其实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苟且所在”,即便是如此安逸美好的一个“伊甸园”,依旧有特权、有阶级、有迫害。然而,战争却使她成为了救人的英雄,她又被别人拉去做报告、做表扬。这种突然的大起大落最终导致她变成了一个疯子,畸变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症候下,疯子正是反映这一转折的最好载体。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7)

其实,把《芳华》评为冯小刚导演个人的“致青春仪式”实在是十分准确的定义,于观众而言,冯导所展现的青春记忆只不过是一小部分特定群体(试想一下,咱们的父母,有多少人真正在文工团当过兵?又有多少人真正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过往岁月,而于冯导而言,他甚至不想也不可能更加深入的对那个时代进行细节刻画,他所想要的也仅仅是抛光打磨好的那一部分而已。

只不过,《芳华》在几次波折中,似乎被观众天然地想象成了挑战审查、挑战底线,继而又与冯小刚导演近几年的高调言论所挂钩,最终拔高到了一个全民话题性的存在。但其实在这个舆论场中,冯小刚和观众,都只是言论狂欢下的一部分而已。

芳华冯小刚最新进展(冯小刚的一场撕裂性致青春仪式)(18)

对于观众,《芳华》精致的影像语言和通俗化的故事已经足够满足普通群体的需求,而对于导演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的个人青春致敬也已完成。

各取所需的结果就是互相平衡,做到目前这个结果,应该已经够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