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

1951年冬季的一天,没有高头大马在前边开路,没有唢呐的滴滴答答,头上更没有盖头,身上穿的是自己浆洗缝制的灰蓝衣衫,就这样,母亲坐上了父亲的马车,怀里抱着一个包袱蛋蛋,踏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最重要的出行。这一年,母亲19岁,嫁给了我的父亲。

坐在马车上,母亲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而晃动,看见父亲背着她,扬起马鞭,鞭稍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往回一抽,空气中随即传来欢快而响亮的回声。母亲知道,坐在马车辕上甩鞭的男人就是她这辈子要跟随的人。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

母亲是为了给自己的哥哥娶媳妇,而甘心被我爷用一马车的棉花交换的。对于自己未来丈夫的情况一概不知。从知道自己要嫁人了,对方的彩礼是一马车棉花,而这一马车棉花又要作为彩礼送到另一个村子,来赢取自己的嫂子那一刻起,母亲肯定是有犹豫和不安的。今天,从她第一眼看见了吆着马车来送棉花的父亲,母亲的心似乎安稳了下来。个子高,人清瘦,也不难看。作为出自一个头顶戴着地主帽子成分的家庭的她,能和贫下中农的家庭结婚,至少也能给家里减轻点因为家庭成分重带来的压力。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2)

进了高家的门以后,一个月的时间才使她从懵圈中清醒过来。刚进门,新房子里有毛棕编的一对箱子,炕上铺有一张芦苇席,还有一个炕桌。几天后,这些最打眼的东西都物归原主了。她进了这个门,才知晓,自己的婆婆已是身怀六甲,怀里还有一个擦着鼻涕的大姑子。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3)

早上天没有亮就起来,第一个要干的事情就是拿起扫帚从后院扫到前院,然后去我爷我婆的房子把尿盆端出来倒掉,再去灶房烧一大锅热水,烧水的时候顺手把大姑子的棉袄烤热了塞进大姑子的被窝,然后用开水泡好一壶酽茶,送到我爷炕边的那个桌子上,最后才轮到自己梳洗。

生产队上工的铃声一响,母亲就拿起锄头或者别的农具随着村里的妇女上工去了。

一天上两次工。早上出工,日上三竿收工,回来吃饭。中午太阳直直照进院子听见铃声再出工,下午学校的学生放学了就又收工。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4)

母亲的到来给我婆减轻了不少的负担。烧炕、做饭、蒸馍、看孩子,母亲从一进门就知道这将是她的第一道功课。

马上过年了,母亲也迎来了伺候公婆月子,这一年,母亲感到了忙碌。

从这一年起,这个家就是我爷,我婆,父亲,母亲,大姑,二姑,总共六口人。

这六口人,只有父母亲两个劳动力,要通过这两个劳动力挣取的工分来养活。

多挣工分除了劳力多之外,还有就是干一些生产队分下来的能挣高工分的苦累活。这些苦累活只要有,必定有父母亲的身影,而队长也会第一时间分给父母亲去做。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5)

灰色的时间压缩成一天天的忙碌,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流淌着。我婆在和母亲的相处中,也把一辈子积攒下来的所有技能和处事之道传给了母亲。

腌咸菜、捂豆豉、生豆芽、涡浆水、挂曲做醋、晾晒萝卜……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6)

抹袼褙、铰鞋样、纳鞋底、缝窝窝、绣枕套信插、做雄黄香包……

发面、蒸馍、蒸包子、蒸滋卷、炸油饼、做面花……

纺线、排线、织布、浆染、裁、缝、钉扣……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7)

母亲年老的时候,在说起这些的时候,带着微笑,说:“你婆把她所有能会的都给我教了,你婆是个能人,啥都会做!”

年轻时母亲就像一个好学的学生,在一个百年不遇的名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的掌握着一个又一个生活技能。

我婆给母亲教这些,是看这个儿媳妇勤快,聪明,也听话。冥冥之中,我婆遇到了我母亲,两个分别来自不同家庭的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结下深厚的母子之情。这个男人是我婆的儿,也是母亲的丈夫。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8)

美好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拥有太久,包括感情。就在母亲在生产队竖起能干,肯吃苦的名声,在家里把一家老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时候,我婆在看到我大哥、大姐出生以后,就早早的走了。

我婆去世,母亲肯定伤心,一是她和我婆已经胜似母女,两个人长时间的相处没有红过脸,在我婆这里母亲得到了久违的母爱。二是我大姑二姑还没有成人,养育她们的重任就压在母亲身上了,她怕承担不起。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9)

母亲给我说过:

“你婆走了,埋你婆的时候,没有钱买好棺材,就用了几张桐树板钉了,当做了棺材。下葬的时候,漫天的大雨涌进墓道,用瓢舀都舀不急……”

日子不因为你感情的起落而停止不前,我婆走了以后,母亲在生下大哥,大姐后,又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又有了二姐、二哥、我、我妹。六个孩子加上两个姑,我父母亲,我爷,全家共计11口人。

劳动力主要还是父母亲两个人。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0)

我不能想象在那个年月,父母亲是怎样把这些孩子拉扯大的。我的印象中,两个姑、大哥,大姐上学以后,父母亲一出工上活,我们几个小的孩子就被拴在窗棂上玩耍、打闹。

家里的负担太重了,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两个姑,年龄稍长,就早早的出嫁了。出嫁前,母亲担负起我婆的角色,亲自缝制被褥、门帘、信插,枕套,还要陪嫁上几床机制布印染好的床单。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1)

及至后来,每逢四时八月,大小过年,两个姑来到家里看望我妈,最后都是我妈都是催着她们回家:“他姑,天快黑了,和娃都早早回去,说话的日子长着哩!话么,还能说完!”到这个时候,我姑就说:“我的亲嫂,每次都要赶着我们走,想多和你呆一会还不行?”

我两个姑都在我面前曾经说过:“你妈是个好人,一辈子都是。在我们眼里,我这个嫂子和我妈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有一个成语就叫“长嫂如母”,只是用最一般的话语来表达对于母亲的敬意。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2)

两个姑出嫁没几年,大哥被父亲送到部队上当了兵,大姐也回到家到了大队参加了民兵,顺带给供销社收鸡蛋。大哥和大姐分别用这两种办法来挣取工分,从而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

农民会用最笨的办法和极端处理事情的思路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有时候处理的结果不尽人意。

二哥、我、我妹还小,现在最叫母亲牵挂的是我爷还有我二姐。我爷年龄大了,我二姐身体从小不好。不管做什么饭,都要考虑他们两个。再无论今天吃啥,有没有菜,母亲都是盐碟子、醋碗,端上端下。这些礼仪我至今记得。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3)

母亲以自己细致的付出和柔和的脾性给自己也挣来了荣誉,几乎每年都被公社评为“好媳妇”的称号。

母亲的勤谨不单是在家里,她能对待自己的家人如此,对待村里人也是一样。这是相通的,也做不了假。村里不管谁家过个红白喜事,母亲围裙一系,裹上厨刀就出门帮忙。洗摘切,样样拿手。结婚过满月、白事红事,谁家要蒸礼馍,母亲必到。和面、揉面、施碱、做馍、点红上彩,无一不能。说说笑笑中就完结了,也带出了一批女学徒。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4)

日子的困苦在母亲的眼里看不到。她只是按照一个女性的标准、按照一个妻子的要求、按照一个母亲的职责在忙碌。这种忙碌看不到刻意的坚持,觉得这一切都是必需而为之的行动。

枯燥穷困的日子,现在想都不敢想。母亲总是在其中以不经意的行为给我们惊喜和希望。

明天要去上学了,我们都睡觉了,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睡了一觉,仍看见母亲的身影被煤油灯的光放大后照在墙上。天亮了,一双新布鞋就放在你头边。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5)

这是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情景。

在初中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麦子地里薅蒿草,不知道她弄这个干嘛。后院打成捆的蒿草越来越多,在20天左右以后,母亲叫我用架子车拉上一蛇皮袋蒿草籽,去公社旁边的油坊榨油。压出来的蒿草籽油竟然可以炸出好吃的油饼。

母亲在一直创新过日子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她从来没有想过创新这个词语。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6)

大姐二姐随后出嫁,二哥上了大学,我在高中,我妹在初中。母亲看着一个个孩子成人的成人,出嫁的出嫁,家里也有了一个大学生,日子似乎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轻松了。

在高中,需要背上干粮。母亲总是细心的烙锅盔,咸菜切的细细的、整整齐齐,给我说:“老三,老二也是背着锅盔考上大学的,也给我说过不想上学了,妈给你说,好好上,给自己找个出路!妈能做的就是,给你把馍烙漂亮,把咸菜切好看,叫你脸上有光。”母亲在学习上帮不了自己的孩子,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叫自己的孩子有能和别人比较的东西,就是锅盔和咸菜。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7)

我把母亲的做法和给我说的写信给了上大学的二哥,二哥的回信了里引用了《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贫穷不会使我们缺少什么,只会增加我们向上的勇气。”

我上大学的时候,二哥已经大学毕业,我妹也到了高中。二哥参加工作,攒了三个月的工资给家里买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母亲笑出来眼泪,在家里热情的招呼前来看电视的村里人。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8)

我妹写信给我说:“咱妈也是个爱炫耀的人,也有点虚荣。”在信的结尾,她还告诉我一个秘密:“咱妈听不懂普通话,电视里边说的话,她基本上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地方台放地方戏的时候还可以看那么一会。”

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给自己最爱的人。结果最后才发现,她几乎用不上 ,只是满足了她人人都藏在内心的虚荣。

而这,也已经够了。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19)

我妹上大学以后,母亲操劳就会少了,因为她再也不用担心她上学的费用问题了。

孩子们一个个都大了,出嫁的出嫁,成家的成家,一个个离开了老窝。11口人的大家庭只剩下老两口在老家看家护院了。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写到这里,看到这几句古诗,我眼里满是泪水。

留在老家的母亲,仍和以前一样,红白喜事还要去,只不过被村里年轻的媳妇挡了回来。

一个名门望族的落寞老人 19岁进门79岁归西柔弱母亲用一个甲子的修为换来全村人的送行(20)

2003年,母亲脑出血,经治疗后,恢复。

2010年,母亲晕倒后,不醒,8天后,病故。

母亲的葬礼简单又隆重。我们不想打扰她的美梦,但是,晚上祭灵奠酒的群众一拨接着一拨,我们做儿女的,只能用作揖磕头向全村人还礼,用眼泪送完母亲最后一程。

母亲临终享年79岁。

(喜欢“乡史村风”,请点赞关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