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伍忠明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罗石芊 周翼

1935年5月22日,彝海畔,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一饮而尽,写下彝海结盟的佳话。

15年后,红军重返冕宁。这一次,在冕宁儿女夹道欢迎中,解放的旗帜插到冕宁大地上。1950年4月10日,冕宁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隶属西昌专区。

70年,冕宁砥砺前行。如今,“红色火炬”在这里传递,大国重器在此生根,百姓腰包鼓起来,正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

冕宁县城 图片来源:吴锡宾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

2021年冕宁县卫星地图 图片来源:凉山州自然资源局

经济发展

从千万到上百亿,晋阶为凉山第一方阵

1950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翻山越岭,跨越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兵分两路从泸沽和经农场(今雅安市石棉县)向冕宁汇聚。在冕宁儿女翘首以盼和欢呼雀跃中,冕宁,迎来了解放。

今年96岁高龄的杜乐忠老人,曾参与和见证了冕宁解放。说起刚来冕宁时的印象,他仍记忆犹新。

“苦得很!”杜乐忠还记得,当时的冕宁只有四道破旧的城门,破烂不堪的房屋歪歪扭扭的“靠”在路上,街上随处可见牛、马粪便。由于没有电,晚上的冕宁县城只剩一片漆黑,仅有三五家店铺点着昏黄的煤油灯。

除了住得差,当时冕宁人民还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老人说,许多人家每天能吃的只有一些杂粮和从山上刚摘的野菜。

之后,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0年间,冕宁高楼拔地而起,灵秀宜居冕宁建设初具规模;冕宁交通从通行不畅到雅西高速、成昆铁路贯穿南北,围绕国省干道形成的公路路网四通八达;装机容量四百八十万千瓦锦屏二级水电站屹立雅砻江,照亮万家灯火;2017年,冕宁完成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实现“脱胎换骨”。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3)

成昆铁路复线 图片来源:中共冕宁县委宣传部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4)

雅西高速经过冕宁 图片来源:钟玉成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5)

雅砻江二级水电站,蒋志康拍摄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6)

国星宇航供图

冕宁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0.15亿元涨到2021年的127.69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凉山州第一方阵。

红色基因

40万人内化于心,晋阶为经典旅游胜地

冕宁这片土地,因彝海结盟被深深地植入了“红色基因”。当硝烟远去,留下红色的革命精神牢牢地在这里生根发芽,滋养40万冕宁儿女。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7)

彝海结盟景区 图片来源:覃勇

2005年,彝海结盟纪念馆竣工。当年见证“彝海结盟”的彝族毕摩沙马尔各的孙子沙马依姑成了这里的“守护人”和红色故事的讲述人。

如今,彝海结盟遗址名列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点,获得“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天府十大文化地标”等称号。彝海边,红军和彝家儿女的深厚情谊仍被传颂,这片红色之海,将把爱国主义的浪花推到更多人的心里。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到我县彝海结盟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来的游客达136万人次。

大国重器

世界级IP云集,小城晋阶为科技高地

2012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于新辰,怀揣着“航天梦”,来到冕宁县境内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一名航天人。在这里扎根的十年间,他亲眼见证了“天链”升空、“风云”观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里火箭腾飞 图片来源:蒋志康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曾一次次见证了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成真。

1984年4月8日,随着指令员一声令下,巨大轰鸣声响彻天空,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从这里升空。两年后,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终结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才能看电视的历史......

现在,“北斗母港”“嫦娥故里”的IP享誉全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展现着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实力和决心。

巍峨的锦屏山里,2400米岩层覆盖下,目前全球宇宙射线通量最低的地下实验室——锦屏暗物质实验室正探索宇宙的奥秘;雅砻江畔浪涛滚滚,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引水隧洞工程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在这里惊艳全球;装机1万千瓦的泸沽大田村光伏电站里,油牡丹正在黑色电池板的“庇护”下绽放,实现了清洁能源与农产业有效结合。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9)

锦屏暗物质实验室 图片来源: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0)

锦屏暗物质实验室 图片来源: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1)

锦屏暗物质实验室 图片来源: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冕宁正变成大国重器、尖端科技和清洁能源的高地,成为大凉山里的科技城。

乡村振兴

安宁河之源,晋阶为“天府第二粮仓”

2013年,一则“一村庄集体经济分红1300余万元”的消息,让复兴镇建设村走红,被网友称为“土豪村”。但在20年前,“前是荒滩,后是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曾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建设村人组建了“农旺合作社”,流转4000余亩零散土地,投资了24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个大棚,蓝莓、葡萄、樱桃等水果的身影悉数出现,土地收益提高了15倍。如今,这个四川百强名村有了新的目标:要打造成攀西第一村,力争2023年实现GDP产值3.5亿元。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2)

现在的建设村风貌 图片来源:蒋志康

随着冕宁各个村落的振兴,村里也来了一批又一批外地人。2011年,宏模镇优胜社区来了一位中国台湾人林春福,此后11年间,他还带来了北大博士毕业的儿子和油橄榄产业,带动当地6000余户农户致富奔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3)

油橄榄已逐渐成为冕宁的一张名片 图片来源:蒋志康

在花果村,建起一条“十里樱桃长廊”,小小的樱桃成了当地的“金元宝”,一届又一届的樱桃节将美景和樱桃连在一起,为花果村串起了一条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为每家种植户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以前的凉山和现在的凉山 红色冕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4)

花果村的红樱桃成为了致富果 图片来源:唐进

70年来,地处安宁河谷平原之源的冕宁县,粮食总量从3.448万吨上升到22.28万吨,从食不果腹到乡亲们碗里装牢了“中国粮”,正在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建设“天府第二粮仓”,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冕宁县志[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