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和斑块有什么区别(肠上皮化生的放大内镜与病理图像)
胃的肠上皮化生与分化型胃癌发生的风险有关。近年来以窄带光观察(NBI)为中心的图像增强内镜(IEE)的显著发展,关于胃的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通过M-NB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要点,首先是肠上皮化生特有的观察结果亮蓝冠(LBC),白色不透明物质(WOS),marginal turbid band(MTB)的有无。第二,关于表面微结构,垄状/绒毛状的腺窝边缘上皮(MCE);判断MCE的有无。
通过在内镜检查时不进行活检就可以正确诊断向多巢、多中心性扩展的局部肠上皮化生黏膜的存在,可以适当地进行胃癌的危险分层。以下是肠上皮化的放大内镜与病理图像举例:
图1 胃窦部的肠上皮化生的M-NBI的图像。MCE的边缘,发现了LBC(黄箭头)。胃窦部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像(HE染色)。在腺管上皮内发现了杯状细胞,在上皮表层发现了刷状缘(黑箭头)。
图2 胃窦部的肠上皮化生的M-NBI图像。窝间部发现了WOS(黄箭头)。胃窦部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像(HE染色)。虽然发现了大小不等的杯状细胞,但是没有发现刷状缘。
图3 胃窦部的肠上皮化生的M-NBI图像。MCE在边缘LBC在窝间部WOS与背景黏膜比较MCE本身也是观察到少许白浊MTB。胃窦部肠上皮化生M-NBI图像的LBC(黄箭头),WOS(红箭头),MTB(白箭头)。 胃窦部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像。各种各样大小的杯状细胞和一部分能看到刷状缘。
图4 正常胃体部的胃底腺黏膜的M-NBI图像。规则的类圆形的腺开口部和类圆形的MCE。MCE包围有规则的蜂窝状上皮下毛细血管网,也可以看到集合细静脉。正常胃体部胃底腺黏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HE染色)。腺窝边缘上皮和腺窝垂直行走。
图5 正常胃窦部幽门腺黏膜的M-NBI图像,规则的弧状或多角形的MCE,以及规则的线圈状的上皮下血管网。看不到集合细静脉。正常胃窦部幽门腺黏膜的组织像(HE染色)。腺窝边缘上皮和腺窝倾斜行走。
图6 多发白色扁平隆起的M-NBI图像。MCE观察到边缘的窝间部为类圆形,微血管不明显。多发白色扁平隆起的组织学观察结果(HE染色)。发现腺窝上皮的增生性变化。
图7 胃体部肠上皮化生M-NBI图像。图像左侧可见上皮下毛细血管网包围小凹型的MCE和右侧上皮下毛细血管包绕的沟槽型MCE,MCE表层有一部分LBC(黄箭头)。看不到集合细静脉。胃体部肠上皮化生(胃体部)的组织学结果(HE染色),伴有刷状缘(黑箭头)的肠上皮化生黏膜。
文献总结
LBC诊断肠上皮化生 敏感度89%, 特异度 93%, 正确诊断率91%。
WOS诊断胃窦部肠上皮化生 敏感度50%, 特异度 100%, 正确诊断率70%。
WOS LBC诊断胃窦部肠上皮化生 敏感度87.5%, 特异度 93.8%, 正确诊断率90%。
MTB诊断肠上皮化生 敏感度100%, 特异度 66%, 正确诊断率8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