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以花喻人(制芰荷以为衣兮)
《红楼梦》一书闻名中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描绘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异,与众不同,散发着各自的人格魅力。
有关“香草美人”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楚辞》中发展到顶峰,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
“香草美人”意象受巫风文化影响较深,香草最开始主要是作为祭祀或者取悦他人的饰物,后来文人将“香草美人”引入文章创作之中用于代指高风亮节之人,渐渐地成为了象征美德的代名词。
《红楼梦》的创作思路受其影响,其中也有许多关于香草的描写,具有深刻的寓意,作者巧妙地借花、草来写美人,以花喻人,花即是人,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 ,花开花落,皆是人生定数。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发展起源
“香草美人”意象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到清朝又达到一个高峰。
1、《诗经》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开端,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在创作方面,大多便是用香花草木作喻,通过花儿、草儿去烘托、塑造美人形象,传达男女之间的绝美爱情。
《周南·桃夭》中这样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便是用娇艳欲滴的桃花来比喻美丽的女子,祝福她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一方面,娇艳欲滴的桃花体现出了年轻女子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营造出了一种出嫁时欢快、喜悦的氛围感。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这样写道:“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这位姑娘与我同行,脸像木槿花一样好看有灵气,跑起来像飞一样,身上的玉佩叮当叮当一直在响,孟家姑娘很多情啊,她的美好品德让我常记在心中。
一方面写了这位女子像海棠花般的美丽容颜,另一方面是这位姑娘如花般贤良淑德的品格。
《诗经》中的“香草美人”有自己独特的意境效果,每一位女子通过“香草”的塑造成为“美人”,传达出了一个真善美的理念,给人们营造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2、《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楚国一向崇尚巫文化,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曾说过“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
其重视歌舞祭祀,即通过举行盛大的活动来表达自己虔诚之心,这便是《楚辞》诞生的文化背景,而且楚国境内地处南方,水源丰富,草木茂盛,花草遍地。
在此情况之下,楚国在举行祭祀之前都会沐浴更衣,用鲜花仙草来装饰自己,在祭祀的环节以鲜花鲜草作为贡品,表示自己的虔诚。
由此,屈原将“香草美人”引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来表达一切美好的事物和对光明理想的追求。
在屈原笔下“香草美人”的意象既来源于《诗经》,却又高于《诗经》,他将“香草美人”的意象由儿女情长上升到了家国情怀。
《离骚》中这样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用荷叶制成上衣,让荷花织成下裳,佩戴五颜六色漂亮的服饰,它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人们喜欢将花草佩戴在身上,所到之处都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高雅的行为。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嫉妒我有才能,纷纷说我品行不端,将奸佞之人比作嫉妒美人的丑女,委婉地表达了对小人行径的不齿与愤怒。
“聊浮游而求女,哀高丘之无女”,闲下来的时候漫步在小路上去寻求美女,久久没有结果,低头落泪,感叹道此处没有神女。
此处将“美人”暗喻君主,表达自己对明主的殷切期盼之情。
屈原在《离骚》中通过“香草美人”的描写表现他因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期盼明君赏识的期盼之情,空有一腔爱国热情但遭奸佞报复的遭遇,其中蕴含了浓厚的悲剧气息。
即便如此,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抱负,高洁伟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将朝堂上的君臣之情巧妙地化作了男女情爱,用深邃的笔触去碰击心灵,引人深思。
二、《红楼梦》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在曹雪芹的笔下塑造了众多人物,每个人物性格迥异,各具个性,《红楼梦》之所以长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巧妙地借“香草”暗喻书中人物性格、命运。
从红楼梦开场中的太虚幻境中的奇花异草,到大观园中的各位人物的住所场景,无不体现花草的寓意。
1、香草的描写及寓意《红楼梦》中这样描绘到:“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盈修舍,有千百竹竿翠竹遮映”,这里便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被千百的翠竹所环绕遮映。
在这里营造出了一种凄冷的氛围,林黛玉自幼父母亡故,寄住在舅舅家,在外祖母的庇佑下长大,虽然寄人篱下但是他一向自尊自爱,不肯委曲求全,颇具“花中四君子”竹的品质,不惧风霜,傲然挺立。
因此,竹子便也成了林黛玉真实的写照。
“只看许多奇花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这里便是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院中各种香草生长得郁郁葱葱,暗香浮动,以此来表现薛宝钗大气的性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是这些香草也有一个特点就是“牵藤”、“引蔓”,在此暗喻了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即需要依附他人生活。
此处便与林黛玉形成对比,前者傲然独立于世,而后者便需要他人的加持,预示了人物的不同结局。
再看《红楼梦》中的其他美人,也以“香草”为名。
史湘云虽然无父无母,寄居在亲戚家,但她乐观豁达,不拘小节,正如喜欢温暖、阳光、欣欣向荣的水仙花一般。
“也宜墙角也宜盆”,她就是一株水仙充满阳光,豁达开朗。
探春若杏花,在群芳宴上得到的便是杏花,探春生得极好,身材高挑,鹅蛋脸,是个如杏花般清新脱俗的美人。
可抽签测运“日边红杏倚云栽”便也注定了她远嫁的命运。
惜春就如菊花一般,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隐逸者菊花孤芳自赏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惜春生得玲珑娇小,性格孤寂冷静,心冷嘴冷,雅号也称“藕榭”,在自己的世界里寻一方净土。
袭人像桃花一样,不仅面容生得像桃花般好看而且身材也是极其苗条的,可谓“春之芳菲”,宝玉给他起名“袭人”也是出于此。
在大观园中,袭人待人稳重,极其和善,与所有人相处得都很好,是个难得的妙人儿。
2、《红楼梦》中香草美人的悲剧含义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生是很悲惨的,尤其在他晚年的时候十分穷困,全家食粥度日,最终在爱子夭折后,泪尽而逝。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落寞。而在他笔下的《红楼梦》中香草美人意象也具有悲剧意蕴。花草易凋,时光易逝,花有开落,人有聚散。
饯花会本是女儿家精心打扮,开心游玩的节日,但黛玉由花瓣凋零联想到自己无依无靠的孤苦生活,哀伤于“花落人亡两不知”。
桃花开于春天本应象征活力和希望。但在《葬花吟》中,桃花是落花、被葬之花,这是生命的衰亡、希望的破碎。
柳绿花红则生机盎然,落花纷纷则颓然低迷。花草易凋,时光易逝,花有开落,人有聚散。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是可悲的,就像黛玉最终生病而亡、史湘云年轻守寡、妙玉遭到劫持、 惜春最终出家,金哥、司棋、尤二姐、尤三姐、金钏等人自杀身亡,晴雯蒙冤等,这些人悲不胜悲。
结语在《红楼梦》中,作者利用神话背景,借助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了一个别于当世的新的世界,给人以震耳发聩的作用。
作者曹雪芹将“香草”赋予美人,赋予了香草美人不一样的美,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遐想,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但不管是就作者自身还是作品中赋予的人物而言他们都是悲剧的。
通过香草美人这一意象来寓意美人们,他们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一点点地香消玉殒,纵观《红楼梦》全篇,她是一部展现女性美的史诗级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