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三)(长津湖血战正酣)
1950年12月5日,长津湖战场依然战火纷飞、碧血四溅。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印度突然带领亚洲13个国家向中国政府和朝鲜发出呼吁书。呼吁书中说:
“我们代表阿富汗、缅甸、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叙利亚和也门出席联合国代表团,认为在这个危急时刻有义务恳切地呼吁北朝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即声明她们没有意思使她们控制下的任务部队前往三八线以南。这种声明可以允许有时间来考虑解决远东的冲突,并从而有助于避免另一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所必要的进一步步骤。”
就在当日,13个亚洲国家又起草了一份《朝鲜和平方案》。该方案有十点内容,包括要求中美两国立即从朝鲜撤军,南北朝鲜立即解除所有武装从而实现半岛非武装化,其后再由联合国进行监督,进行全国大选,从而彻底解决半岛的分裂问题。
这份方案一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从朝鲜战场形势上来说,我军在西线战场获得了全胜,兵锋直抵三八线,已经可以剑指平壤;而在东线,以陆战一师为先锋的美国第十军正在向南不断溃退,其失败已经成为了定局。
在美国即将惨败的节骨眼上,13个亚洲国家突然提出和谈,这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呢?
一、长津湖大败,美国举国震恐
1950年10月25日,26万志愿军入朝参战,完全出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意料。经过第一次战役的打击,麦克阿瑟依然怙恶不悛,要求部队坚决越过38线。而彭德怀则将计就计,分别在东西两线为“联合国军”布下了天罗地网。
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率先发动反击,经过一系列围追堵截,数十万“联合国军”溃败,慌忙逃窜至平壤和肃川一带,惶惶如惊弓之鸟。根据美联社报道:
“从平壤往南的路上,塞满了一支大规模撤退的军队。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倾泻着军队、卡车、大炮和重装备所形成的洪流,向后移动。”
12月2日,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就地休整。
11月27日,宋时轮带领第九兵团的15万官兵在东线发动反击,将陆战一师和美国陆军第七师一部团团围困。到了12月5日,陆战一师已经溃不成军。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
陆战一师主力撤至水门桥时,却发现这条必经之路已经被我军27军某部9连和7连炸毁了三次,几乎不能修复。但是最终,美国却从日本订购数吨重的钢构,并用空投的手段运到水门桥附近,并且像“搭积木”一样构建了一条能够行驶坦克的钢桥。
然而即便如此,陆战一师还是没能完全脱险,数万志愿军依然在沿途围追堵截。对于陆战一师的命运,美国举国震恐。很多军方人士甚至认为,该师已经没有希望了。五星上将布莱德雷甚至直白地说:“陆战一师的全歼,已经是注定的。”
陆战一师所带来的震荡,也从军界影响到了政界。美国总统杜鲁门曾于11月30日对记者表示:
“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不希望有朝一日使用它。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该用来对付无辜的男女老幼,他们和军事侵略无关,可是原子弹一经使用,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虽然杜鲁门说得冠冕堂皇,但实际上是在挥舞着核武器,对中国和朝鲜发出核恫吓。
与之同时,坐镇东京的麦克阿瑟也不复开战之时的骄横,完全慌了。他在给五角大楼的报告中称:
“显然,我们目前的实力不足以抵抗中国人发动的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他们在客观上拥有很多有利条件,促使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恶由胆生的麦克阿瑟要求美国扩大战争规模,封锁中国的海岸线,轰炸中国境内的军事目标,同时他甚至要求台湾蒋介石做好准备,将3.3万部队开至朝鲜,配合“联合国军”作战。
对于麦克阿瑟扩大战争的说辞,美国当局似乎并不感冒。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制定撤出朝鲜的计划。因为在他们看来,朝鲜战争或许是苏联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战争警报。毕竟美国的重点地区依然是欧洲,亚洲是次要战场,丢了南朝鲜并不可惜。
就在这时,美国人的盟友又来发难。由于杜鲁门表示,可能对中国和朝鲜使用核武器,这可把英国和法国吓坏了。英国和法国驻联合国大使对杜鲁门的发言表示了担心。伦敦有100名工党议员联名致函英国首相,要求抗议美国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在如此重压之下,英国首相艾德礼直飞美国,要求杜鲁门对此进行澄清。最终美国人还是松了口,并且表示如果使用核武器,必须先征得盟友的同意。
美国的盟友之所以反对美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当然不是怜悯中国人民。而是担心美国的举动,将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将满目疮痍的欧洲重新拖入尸山血海之中。
由此可见,第二次战役的惨败,已经让美国内外交困、狼狈不堪。然而就在这时,13个亚洲国家却“突然”呼吁停火,这着实令人感到蹊跷。
二、毛泽东的洞见
13个亚洲提案一出,曾经的“战争狂人”杜鲁门似乎突然成为了一个“和平主义者”。12月11日下午,杜鲁门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联合国关于停火决议的问题。杜鲁门表示:
“我们将考虑在朝鲜停火,但停火不得使美国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得附带政治条件。应在停火之前谈停火细则,以确保联合国军的安全。”
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通过了印度提出的13国提案,并且提交大会讨论。美国代表表示,他们将在大会辩论中投票赞成13国提案。
到了12月14日,第五届联合国大会在有美国投票赞成的情况下,通过了13国提案。决议确定由第五届联大主席伊朗代表安迪让以及印度代表团的劳氏爵士和加拿大代表团皮尔逊组成一个三人小组,来确定可以在朝鲜议定满意的停火基础病迅速向大会提出建议。即先实现停火,然后才能考虑其他问题。
明明是美国人操纵联合国发动的战争,如今美国又在“联合国”扮演和平鸽,这样突兀地变化着实吊诡。如果说这件事的背后没有美国人的操纵,实在难以想象。
对于美国伸出的“橄榄枝”,中国会做出何等反应呢?
对此,毛泽东早就有了自己的看法。早在印度提出“停火协议”之前,毛泽东其实早就意料到美国会有这一出。因此在1950年12月3日,毛泽东在北京与金日成会谈时就曾提出了谈判停战的可能。他指出:
“敌人有可能停战,他们认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但要拿下平壤,而且要拿下汉城,主要是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使美国撤兵更有力量。”
同时,毛泽东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假停火,真备战”的本质。他说:
“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不可靠,故应从最坏的方面想。”
作为军事统帅,毛泽东戎马一生,无论是什么样的阴谋诡计都逃不过他的慧眼。毛泽东屡次和蒋介石和美国打交道,曾多次看出他们“谈判”背后的伎俩。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进行谈判,结果转头就发动内战。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又打出“谈判牌”,要求我军不要渡过长江。对此,毛泽东却直接拒绝了和谈,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将国民党“干净、彻底”地驱逐出大陆。
毛泽东相信,军事上得不到的,也别想在谈判桌上得到。第二次战役,美军虽然溃败,但是主力未损,我军最多只成建制地歼灭敌军一个团。战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很显然,美军是想通过和谈来稳住阵脚,建立防线,积蓄人员和装备,从而发动新一轮的反扑。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13国之所以提出“停火方案”,确实有美国在背后的操纵。方案起草国之一的菲律宾,同时也是“联合国军”的一员。
而其他12个国家,也确实担心战火蔓延,导致亚太局势不稳。美国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枪炮和垫脚石,从而赢得外交上的有利阵地。
若中国接受了13国的提案,美军自然不可能真的撤出朝鲜。他们只会积蓄实力,以备再战;若中国 不接受停火提案,有必然会得罪这些亚洲国家,从而背上“穷兵黩武”的恶名。
不得不说,美国确实用心险恶。就在联合国讨论13国提案时,美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充兵力。
首先在12月15日上午,杜鲁门发表广播演说,将自12月16日起美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他宣布美国将增加军火生产,扩大军队,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16日,美国成立了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将美国军队由250万增加至350万,同时要在一年内将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提高5倍和4倍以上。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自然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必须要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在后来艾奇逊为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中,他提到:
“经过国务院煞费苦心地考虑 , ———同时我向总统建议了很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的错误用不着等到事后才能知道———我们终于支持了这个决议案。在这样做的时候, 我们热切地希望并相信 ,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
由此可见,美国人压根就没考虑过以此13国提案的内容为基础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如果我们贸然接受美国的“和谈”请求,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新中国的对抗
为了戳破美国的阴谋,我国必须在外交和军事上同时进行反击。早在12月7日,伍修权就为我们的外交战线打了头阵。
在征得北京同意后,伍修权开出了五条停火条件:一、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二、美国军队撤出台湾;三、朝鲜问题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并驱逐蒋介石代表;五、召开五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合约。
只要采纳上述五个条件,即可召开五大国代表会议,签订停战条件。
其后,周恩来通过印度大使馆,得到了13国提案的备忘录。12月8日,周恩来派亚洲司司长约见印度大使馆参赞,并向他提出4个问题:
一、为什么13国不反对美国对中国和对朝鲜的侵略;二、为什么13国不宣布从朝鲜撤出外国部队?三、为什么美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13国不讲话?四、为什么13国里还有菲律宾?
12月22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针对联合国大会14日通过的决议发表声明,严正地揭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他指出: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既未参加讨论,也没有表示同意。在此之前,我国政府曾多次声明,凡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代表参加和同意而被通过的联合国的一切重大决议,首先是有关于亚洲的重大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都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及其代表不准备与上书这个非法的“三人委员会”有任何的接触。”
很显然,美国人的“和谈欺骗”已经完全被新中国的伟人们所拆穿,已经完全破产。
外交方面的战斗结束后,考验得就是真刀真枪地拼杀了。
前文也提到,毛泽东不仅决定解放平壤,更要解放汉城。而此时,前线指挥彭德怀却认为有困难。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次战役的作战,已经伤亡减员达到4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非战斗减员,部队异常疲劳。而二线兵团仍需两个月才能投入新一轮的作战,朝鲜人民军只有3个军团共7万人完成了休整,实力依然不足。
而且我军已经将战线向前推进了500多公里,补给线被拉长,加上敌机的骚扰,后方铁路、公路、桥梁遭受破坏极为严重,物资供应很困难,志愿军经常缺衣少粮。
在三七线和三八线之间,有一道长达150公里的无人区,后勤保障异常困难。与此同时,如果贸然南进,侧翼暴露,美军一旦在侧后登陆,很难保证不再出现仁川登陆的情况。作为志愿军的统帅,彭德怀不能不考虑中朝军队所面临的严峻困难。
因此在解放平壤后,彭德怀命令部队在三八线附近休整。等我军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等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战。到时候我军兵精粮足,且有朝鲜人民军第二、五军团的支援,必能一举破敌。
对于彭德怀的方案,毛泽东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于是他给彭德怀去电:
“(一)目前英美各国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的力量固守汉城,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灭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壤、汉城休整一段时期。”
在毛泽东看来,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由于美国提出我军应停止于三八线以北,若我军不进行突破,一来敌军会在三八线建立坚固的防线,二来世界各国会认为我们怕了美国,势必引起资本主义国家和民主国家的猜测,发生诸多议论。因此在毛泽东看来,志愿军确实需要休整,但是地点不是三八线,而是夺取汉城后的战线。
12月21日,也就是陆战一师逃跑前的第三天,毛泽东给彭德怀发来一封电报,指示志愿军越过三八线打一仗。
12月31日,1950年除夕,三八线附近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当日17时,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数十万志愿军越过三八线,连续突破“联合国军”的A、B、C、D、E五道防线。
为了避开志愿军的锋芒,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下达命令,“联合国军”放弃汉城,全面南撤。1月4日下午,志愿军39军第116师率先杀入汉城。随后志愿军继续疾行,最终在三七线附近适时收兵。
由此,美国借“和谈”之机,在三八线附近建立坚固防御的计划也由此破产。而美国的和谈闹剧,也就此结束。
综上可见,美国之所以提出和谈,是因为他们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都陷入了困境,急需“和谈”作为缓兵之计。其真正目的是为了稳住阵脚、积蓄兵力和装备,争取盟友,整军再战。出于美国蛮横的本性,是绝不能容忍中朝两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从而签订城下之盟的。
对于美国的小伎俩,毛泽东自然是洞若观火、一眼就能看破。因此,我方在外交上坚决不同意美国所坚持的停火方案,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停战方案。在军事上,志愿军继续向北进攻,寻求歼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迫使其退出朝鲜半岛,从而赢得更好的谈判地位。
正如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的那样:“和平需要靠斗争去争取,要靠斗争去巩固。”
经过五次艰苦卓绝的战役,朝鲜战线终于停留在了三八线。作为头号强国的美国不得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不情愿地签订了这场美国“唯一没有赢得胜利的战争”的停战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