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选房时要注意的事项呢(选房误区之幸存者偏差)

有没有选房时要注意的事项呢(选房误区之幸存者偏差)(1)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前几天有人来提问,已经买了房了,但不满意。

因为他之前去这个高档小区看过好几次,感觉物业一般,犹豫的时候中介让他直接去物业办公室看看。他去了之后看到满墙的锦旗,意见簿上也都是表扬的,一个投诉批评的都没有。于是他放心的买了房,但住进去之后发现物业真的很一般,和期望值相差很大。

这业主问我这是为什么,再换房是否合适。那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说愿意承担这置换成本就换呗。至于为什么会被误导,几句话还真说不清楚。简单归因就是一句经济学现象:幸存者偏差。

这句话是二战时期总结出来的。

美国某大学教授受军方委托,去研究如何增强战斗机的防御。考察之后发现,大多数弹孔都位于机翼,机尾则很少。于是教授做出决定,加强机尾的防护。

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既然是机翼受的伤多,那应该重点防护这里啊?但教授说,之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机翼受伤的飞机,恰恰说明这些伤不致命;而机尾中弹的肯定都已经被击毁,飞不回来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指被调查的样本已经被某种原因筛选过,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就像在战地医院里,如果发现手脚受伤的多,而脑袋受伤的少。这不能说明钢盔很结实,恰恰说明不结实,一旦受攻击就是死。

之所以上面这个业主被中介和物业所误导,就因为他相信了被筛选过的证据。

试问,谁去找物业报修或投诉会写在意见簿上啊,不都是直接打电话或到现场填单子吗?那在这种情况下,能在意见簿上留言的,就一定都是问题已经解决了的,物业要求业主写的。没解决的还在扯皮呢,人家也犯不上写出来。锦旗什么的也是这个道理,都是解决问题之后的感谢而已,不能说明什么。

还有一种调研,就是咨询不住在这个小区的人,问怎么样?那这得不出什么准确的评价,他们都不住在这里,能说出什么?大概率都是说不错呗,谁会影响你看房的心情。就算有说不好的也未必是真实情况,或是以偏概全,或是酸葡萄心理,都有可能。所以,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或是自己亲口尝尝,或是咨询吃过的人。

我一般建议是直接去问现有的住户,而且别问宽泛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比如别上来就问:这小区物业怎么样啊?好不好啊?这些问题没用,都是不着边际的废话。换做是你会怎么回答,只能说还行或不怎么样呗,但实际上没什么参考价值。

所以如果真想了解情况,那就具体的问。比如:这里的楼道几天清理一次,每年做几次花木维护,狗屎能即时铲走吗,小广告多长时间清理,外人进小区要查什么,物业哪个维修工的水平怎样,物业上次和业主发生纠纷是什么时候?……

任何问题都不要宽泛,尽量具体到时间、数字和具体的人。没有目标就瞎编,谁知道说的物业哪个人啊,就问个子不太高岁数不太老的那个,反正都是这种人。

之前还有个人问我,明明是个回迁房小区,环境不怎么样,可是问这些业主却都说物业还不错。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因为这是回迁房,留下的都是能接受这条件的,弄不好他家里还有人就在物业上班呢,能说不好吗?那些觉得不好的多数都已经都搬走了,或租或卖,反正不在这儿住了,那能听到什么负面意见?

还有一点,去小区调研的时候别往人多的地方凑,一堆人叽叽喳喳,很容易就被意见领袖给带偏了,得到的都是无用信息。最好就随机找单独的人或一家子聊几句,就问两三个问题就行,别给人家弄烦了。

有一种问题可以找人多的时候问,就是这业主为什么卖房?一般先找物业去问,看是否有邻里纠纷,房子是否有质量问题,是否有产权纠纷,是否发生过什么不吉利的事情。

然后再去楼门口找老头老太太问,多数都爱搭话。凑的人多才好呢,互相提醒能了解的更全面。这所避免的就是那些隐藏着的硬伤。比如某业主卖房,并不是真想升级置换,而是忍受不了楼上邻居的骚扰。还有的是因为装修损坏了管道,被邻居要求整改,嫌麻烦索性卖房的。那谁接手谁就接了一堆麻烦,甚至有被要求恢复承重墙的,倒霉。

这些隐藏的问题是不可能从中介和业主口中得知的,只能从物业和邻居去问。但还是这句话,设计问题很重要,不要宽泛的问,要有针对性,免得做无用功。

总之,买房是大事,那就别怕麻烦,掏钱之前麻烦些,总比掏钱之后再后悔强。各种问题不能简单的判断,都得结合实际情况做分析。

像昨天有人问我,某小区的出房率很低,能说明自住的业主多,小区的保值性好吗?

不能,因为这小区太小了,一共才200多户,出房率高不了。就算出房率高也未必是坏事儿,这得结合均价和成交周期综合考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方案。

买房是大事,掏钱需谨慎。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点击“提问”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