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宋朱熹其一的名句(朱熹两首观书有感)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多地知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一心为民。朱熹又是理学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画像
与他的理学和教育学等著述比较起来,诗人朱熹的作品并不算多。但是,他的诗作也很有特色。公元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来到新城福山(属江西省抚州市)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氏兄弟之邀讲学,并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向我们展示了读书治学的方法,读后颇受教益。
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直译:
这半亩方形水塘如同镜子一样展现在面前,天上的光线和云彩的影子都在水面上徘徊。
若问这个池塘的水为何能够如此清澈呢?只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了池塘。
赏析:
这是一首极具艺术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情景说出道理。看似描述的是一个水塘清澈的原因,但却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朱熹通过这个事实告诉读者,如何通过不间断的读书和学习来逐步提高思想水平,从而成为优秀的读书人或学者,不断地向社会输出新的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
第一联:半亩方塘是朱熹父亲好友郑义斋的池塘,看上去清澈无比。从池塘的清水中,能够映照出天上的光亮和云影的移动,这在一般水塘根本是不可能的。
第二联:若问我为什么这个池塘的水能够如此清澈呢?这是因为池塘里的水是活水,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清水流入其中啊。
特别是诗中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哲理,被无数后人经久不息地传诵着。
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直译:
昨天夜里长江春潮来临,致使江水猛涨,使得那种艨艟大舰变得如同鸿毛一般轻盈。
人们一向枉费很大力气力推移的巨大舰体,这天却能够在水流的冲击下自如地航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赏析:
第一联:诗人看到了这种现象:江中春潮来临使得江水猛涨后,停泊在岸边的巨型船只忽然都轻飘飘地浮在了水面上。
第二联:诗人回顾以往的情景:巨型大船因为吃水较深,平日里若想移动,需要许多人一起用尽力气向前推。可是今天,大船竟能自如地行进在水面上。
这首诗也是借助一种现象说出一个道理。它以潮水到来后大船在水上自由行进为例,让读者体会出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极其富有哲理情趣。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学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要基本功夫到家,方可熟能生巧驾驭自如。比如人们曾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立即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