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

入冬之后,是要开始收藏的时候了。

但是不少人,不听劝告,不去收藏,内火“丛生”,出现种种“上火”的症状。。。

这时的上火有虚有实,需要仔细分清。。。。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1)

① 寒冬里打个火锅、烧个烤,在加上饮酒过多,吃得又肥腻。

要知道,这些食物偏热性,又不易消化,容易积聚在胃肠道中。。。就容易出现“上火”。这类的“火”,多为实火,清一清就行。

② 乱折腾自己,休息不够,情绪压力大。

这类大部分是“虚火”,体内的阳气上浮导致的,出现“上火”。这时就不能用清热降火的药了,用了记过只会越来越糟糕。

这时不妨试试用 艾灸的办法把火引下去。不仅能消除虚火的症状,还能补下部的“火”。

| 虚火是什么“火”|

虚火有阴虚,有阳虚的区别。

阴虚的火,因龙无法潜游于浅水中,水浅则龙升,这容易理解,因此,滋阴降火是治虚火常用方法。

至于阳虚阳浮,郑钦安的解释是:水高龙亦高。

清·罗东逸《内经薄议·足少阴肾藏病论》中的 “水暖而龙潜,水寒而龙起” 也是很好解释。

【注:龙,是雷龙之火,相火,真阳,命门火,,无根火,阴火,虚火】

龙是水中之物,潜藏在水中,水如果过分寒凉,龙无法承受,只能往上,往暖的地方走了。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2)

所以,扶阳抑阴来治浮火,罗氏的解释是:“水暖而龙潜”。

“余亦每见虚火上冲等症,病人多喜饮热汤,冷物全不受者,即此更足徵滋阴之误矣…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

“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朗,自然上下奠安,无偏盛也,岂真引火归源哉!”

——郑钦安

而现在很多人的这种虚火是阳虚导致的。

肚子,腹部都不怎么温暖,有的还冰冷一片,吃点什么生冷的也不行等等等,都是中下焦阳气不足的表现。。。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3)

| 艾灸涌泉,引火归家 |

艾灸涌泉能引火归源,但很多人无法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体的总热量,何以反能治疗一些有“虚火”,甚至是一些兴奋症状:高血压、失眠、焦躁等病症?

《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张隐菴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所出,名曰涌泉。”

涌泉为人身诸穴的最下方,少阴又为人身六经之最里。足少阴为肾经,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犹天一之水由至下涌出。

如果涌泉穴温暖,人体至阴部位得阳而充,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大,上部的阳被引就下而归源。

火一归源,犹如地下的水泉被蒸动,则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涌出而灌注周身,气行则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

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人体水泉上涌的征兆,也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好兆头。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4)

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产生热感也有这样的效,所以“搓脚心”也成为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法。当然,艾灸因其产生的引力较大,会比按摩的效果来的明显。

但是要注意,一般的保健艾灸,当以温为度,而不是以热为度。因为少火生气,少火蒸津啊。

至于治病就当以病情轻重为衡了,如伤寒病之回阳,以足心转热为好转的判断。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5)

|中医的物理学解释 |

有些朋友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用 物理学-万有引力 来解释下。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所具的质量,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公式是:F=GMm/R^2 (不记得请自行百度,或问孩子。。。)

可以看出,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小。

而火是炎上、外散的,一般来说,人体上部、外部的阳气更多,对下部、内部的阳气本就容易形成一个引力优势。

如果阳虚在下或内,这种引力优势就更明显了,于是虚阳易受上部、外部阳气的吸引,而上浮或外越,形成内真寒外假热或下真寒上假热的阳虚阳浮证。

艾灸涌泉风池痛(艾灸涌泉引火归家)(6)

因此,补肾火就类似增加下部、内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其与上部、外部阳气抗衡的力量。

肾阳充沛还可形成自身的引力优势,使上部、外部的阳下沉、内手,而成上阴下阳的泰卦,这就是引火归源。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潘毅老师的博客)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