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1)

01

王安石点的火

宋神宗赵顼继位后,一心想要增强国力,实现国家富强。在熙宁元年(1068年)召见王安石,询问治国之策。熙宁二年,君臣二人就着手推行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触犯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加上改革不能对症下药、措施的可行性有待商榷以及用人不利的问题,引发司马光、苏轼等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两次罢相。不等不靠自己的宋神宗又在元丰3年(1080年)推行官制改革,修改恢复唐朝三省六部制。

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2)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继位,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是哲宗的祖母,她极力反对王安石改变祖宗之法。在垂帘后她立即任用保守派代表司马光为宰相,全面废止王安石的新法。神宗时期支持改革变法的官员如蔡京、蔡确、章惇等先后被贬,史称“元佑更化”。

后来,大家称当时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为“元丰党”,反对变法一派称为“元祐党”。

02

皇帝也来凑热闹

支持改革的元丰党面对元祐党地不断攻击,首先在元丰二年(1079年)抓住元祐党代表苏轼的小辫子。他们借口苏轼所作《湖州谢上表》是借诗讥讽新政,将苏轼抓到御史台受审,搞出了“乌台诗案”。苏轼最后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相当于从部级干部调职为湖北黄岗的处级干部。

只因为政见不同,党代表都被搞下台。火了的元祐党人大概会放出狠话,“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元佑四年,元祐党当权。支持变法的前宰相蔡确在安州(湖北安陆县)一个叫车盖亭的地方写了十首诗,立即有人告发他心怀怨恨,讥刺朝庭,继而被贬新州(广州新兴县),死在任上。元祐党的梁焘更是在高太后那里列了60人的黑名单,包括亲蔡确的官员曾布、蔡京等47人,亲王安石的官员吕惠卿等13人,把元丰党人都赶去当处级部门。

如果说一开始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只是政见不同的互怼,经过这两件事后,双方的冲突正式升级——上砍刀了。

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3)

这梁子算是真结下了。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很显然高太后和哲宗的关系不如孝庄太后和康熙那么好。宋哲宗并没有什么追寻祖母脚步的想法,立即改年号为绍圣,意为追随父亲宋神宗的脚步。哲宗召回章惇、曾布等八年前被被贬的改革派,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

元丰党人先是夺了司马光人的溢号,贬了梁焘等元祐党人,再列了一个140人的保守派黑名单,用来警示后人——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大家远点。

斗了这么多年,皇帝也要看不下去了。创造了“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即位后,为了化解两党仇怨,特意将年号改为“建中靖国”,希望大家和和睦睦。

都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宋徽宗是男人,所以他也是骗人的鬼。力图保持中立的宋徽宗在很快就抛弃了元祐党,彻底站在元丰党一边。

这次,被多次贬官的元丰党人蔡京终于再次回到京。不到一年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可谓火箭升官。之前各党列清单都是上奏朝廷,蔡京憋了一口气,要搞个大清单。

蔡京把120个元祐党官员的名单呈报宋徽宗,由宋徽宗手书姓名,刻在端礼门的石碑上。这就是著名的书法名作——“元祐党籍碑”。不到2年,这份名单扩大到309人,还是请宋徽宗亲自操刀写名单,刻在文德殿门东壁。不仅如此,蔡京还传令全国刻石立碑,要让名单上的官员子弟不能在京城居住,不能考科举,不能和宗室子女结婚。甚至累及这些人的父亲、亲族,已经做官的,即使没有差错也会因为与元祐党人亲近被贬。

蔡京对“元祐党”的迫害可见一斑。

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4)

03

走后门的小故事

这时的蔡京,不仅仅是对元祐党的党派之争而痛下杀手,更是借机清除异己。所有反对他的官员都被扣上“元祐党”的帽子进行打压,引起朝廷内外的强烈不满。

蔡京迫害元祐党还引出一个关于“走后门”的故事。

有次宋徽宋设宴,宴会上演了一出戏。一个大官正襟危坐,正在处理政务。他自称反对一切与“元祐”沾边的事。一个和尚想要出京云游四方,但因为戒牒是元祐年间发放的,城门守将不予放行,请求更换戒牒。大官一看是是元祐年间发放的戒牒,大笔一挥:不发戒牒,和尚还俗。一个道士不慎遗失了元祐年间发放的度牒,也被大官勒令脱下道袍。这时一个小吏悄悄走到大官身边问:“大人,今天有人送来一笔钱,只是都是元祐年间铸造的,怎么办?”大官立即答道:“钱从后门运进来。”

伶人以大官无理由反对元祐影射蔡京迫害元祐党,又在最后悄无声息的说他贪赃枉法,自然看的蔡京心惊肉跳。

“走后门”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了。

人家做初一你做十五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5)

04

三败的结果

两派的斗争一直持续,各党拉的清单也越来越长。直到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才恢复元祐党人名誉,但仍然没有恢复元祐党的政治权利。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亡了的北宋,最终也没有实现两党的和睦。

如果说明朝亡于党争,那北宋又何尝不是呢?朝廷内的党派争斗,影响君主意志,使得国家政令朝令夕改,百姓官员无所适从。官员关心党派斗争,百姓不思生产。激烈的内斗让有能力的官员无法发挥作用,无能的国家蛀虫不断啃食国本。国力日渐衰退才引得金人南侵。

既无国家,何来党派,最终三败俱伤。可悲可叹。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陈小二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