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古文观止第8课触龙说赵太后)

一、背景介绍:赵惠文王死后,其子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古文观止第8课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背景介绍:

赵惠文王死后,其子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

交替之际,大举攻赵。

二、文本分析: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用事:任事,此指执掌政事。

质:人质,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 叫“质”或“质子”。

强:竭力,尽力。

复:再,又。

➢ 赵太后刚刚执掌国家大权,赵国面临危机。

➢ 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去齐国作质子,才能解救赵国危机。

➢ 赵太后因为溺爱幼子,不同意送他去做人质。赵太后和大臣出现矛盾。

➢ 赵太后反应激烈,直接拒绝再讨论这个问题。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ì )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shì )辇(niǎn)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āo)益耆( shì)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盛气:怒气冲冲。

揖:当“作揖”讲解释不通。应是“胥”误写作“咠”,通“须”,等待。

徐:缓慢,慢慢地。

趋:快走。【又】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趋礼”是古代晚辈见长辈、下级见上级

的一种礼节。谢:道歉。

曽: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

疾:快。

郄:同“郤”,空隙,缝隙。【喻】感情上的裂痕。【又】有病。

恃:依靠,依赖。

辇:用人拉挽的车子。

鬻:通“粥”,粥。

殊:特别,特殊。

少:稍微。

益:副词,渐渐地。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 )

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息:子女。

不肖: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成材、不成器。

肖:像,似。

衰:衰退,衰弱,衰老。

黑衣:黑衣是卫士的服装,用来借指卫士。

没:通“昧”,冒昧。

填沟壑:这是触龙借称自己死亡的婉辞。

甚:厉害,严重。

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计:盘算,谋划。

➢ 触龙介绍自己小儿子的情况,不提长安君,却和长安君情况很相似。

➢ 为小儿子求得王室庇佑,使赵太后信服触龙不是为长安君为质一事而来,使

赵太后放松警惕。

➢ 关于“爱子女”的话题,与赵太后进行争论,将话题引到“父母之爱子,则

为之计深远”。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继:承接,继承。

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又】 非。【又】无。

奉:俸禄,薪俸。

重器:宝器,如钟鼎圭璧之类。

膏腴:土地肥沃。

山陵崩:古代指帝王之死。

恣:放纵,无拘束。【引】任凭。

➢ 分析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的现状,得出结论:让他出使齐国

为质,于国有功,才是真正的对他好。

三、结语

1.触龙的说服艺术:

①开始避其锋芒,先言他事,使对方放松警惕与戒备之心。

②讨论的话题能够迅速引起对方的共鸣,使对方愿意继续对话。

③面对“重私情”的赵太后,触龙始终没有以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讨论这件事,而

是从父母爱子女的角度来讨论这件事。

2.给我们的启发:

如何为自己“计深远”,做更有价值的事,学着接受生活中的“不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