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中创新到底有多重要(商业新征程创新向未来)
中国商报(记者 冉隆楠)今年,对于商贸流通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的新形势下,市场遭受了新的、远超预期的冲击,一些企业经营压力陡增。但同时,市场也不断迎来政策东风和历史发展机遇。对于商贸流通行业、企业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匹配市场形势变化?创新,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8月8日,由中国商报社、《中国商界》杂志社、《中国商人》杂志社、中国商业创新大会组委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商业新征程 创新向未来”,来自中国商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商业的创新未来。
大会现场
创新驱动发展
“困难常常伴随着希望,挑战往往蕴含着机遇,应对困难的唯一出路是发展,迎接挑战的最佳选择是创新。”在会上,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直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峻考验。中国商贸流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特殊变革。
在姜明看来,商贸流通业把握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和改进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进程显著加快。广大商业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商业创新,发展新业态,令消费者获得越来越多的实惠、体验和新的选择。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线上线下融合、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流通变革繁花似锦,世界商业同行向中国侧目,商业创新为中国的流通产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近年来,即便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仍涌现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疫情防控期间,直播电商、“互联网 流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推进。中国商业韧性彰显,应对挑战和创新发展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各行业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商业竞争环境也在快速变化,商业创新成为企业能否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
“充满活力的商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商业创新的主力军,是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只有将创新的理念深深扎根,步伐迈得更加坚实,中国商业发展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姜明说。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在大会上表示,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商贸流通规模仍稳步壮大,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流通业不断顺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积极开展创新和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也指出,流通是创新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充分发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在引领流通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李刚表示,当前流通创新已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
“商业创新是新时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需要,中国商业创新成果不仅惠及产业,对全球流通业进步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傅龙成表示,商业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福祉,前景广阔,任重道远。“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商业创新的政策扶持。”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傅龙成
创新重构商业
“满足消费需求是流通创新的原始动力,数字技术驱动流通创新的核心推力,市场化营商环境是流通创新的有力保障。”李刚说。
正如李刚所说,满足消费需求是流通创新的原始动力。物美集团创新的数字化创意提货站便是应需而生。“不少居民在家里依靠多点App下单,物美多个提货站让居民足不出区就能获得必备的生活物资,仅在北京,物美就建立了4000多个提货站,这也是在数字化下的一个创新。”物美集团COO、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于剑波在会上表示,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频发,4月下旬,北京新一轮疫情暴发,物美率先行动,延长开业时间,加大备货量,增加补货频次,全面启动供应链应急保障机制,线上线下全面响应。
“能够及时发挥这样的保供作用,正是源于数字化是物美的基因。”于剑波坦言,2015年开始,物美和多点DMALL联手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到家、到街一体化新的模式,对传统零售业的场景、模式和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和重构。
物美集团COO、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于剑波
“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基础工程,要做好商业零售业,需要技术迭代升级,走向数字化。”多点DMALL合伙人任中伟表示,数字化已经是零售业创新转型的必由之路。
伊利集团副总裁赵昕也认同数字化创新工具的重要性。“当前各类新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更多个性化新消费趋势不断涌现。在复杂的变化中,为了精准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伊利借助数字化创新手段,搭建了消费者体验平台,通过数据实时更新,伊利能够随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实时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也让伊利成为消费者的知心人。”他说。
伊利集团副总裁赵昕
“数字技术推动了流通流程再造,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为供应链等服务夯实了技术基础,基于信息的整合共用实现了资源快速调配、快速流通、共享共用。数字技术拓展了消费场景,营销方式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消费场景从单一走向多元,夜间经济、跨界零售等实现线上引流、互相引流、客户共享、拉动消费效应十分显著。”李刚说。
一些企业顺应多元化消费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流通企业细分消费群体,把握消费特点,不断创新流通组织形态,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满足消费新需求。如多点DMALL等帮助企业打造聚焦场、连接人、协同货全场景覆盖、全渠道经营、全链条连通的智慧商店,推动实体零售加快数字转型。以仓储会员超市、主题百货、品牌集合店为代表的会员商店,深耕细分市场,精准刻画消费群体,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基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电商等发展形成的直播电商,正在成为零售领域的一种全新潮流。
创新向未来
毫无疑问,即便是受到疫情影响,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仍在不断涌现。李刚表示,精准智能的新业态、协同共享的新模式、融合集聚新场景是目前流通领域创新的主要类型。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持续推动流通创新、服务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让企业协同发展。一些企业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流通企业跨领域合作,推动流通设施数字化改造,培育智能化应用平台,不断创新流通新模式,打破了按行业按领域发展的传统格局。近年来,“零售 餐饮”“书店 咖啡店”“零售 展览”等跨界模式发展迅猛。运动品牌匹克布局集运动体验和产品体验为一体的匹克集合店,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购物体验空间。叮咚买菜和快递配送企业无接触配送等无接触服务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以零担运输落地配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一网多用的模式更加成熟,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从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终端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有效促进了资源要素整合重组协同共享。
创新促进消费新场景出现。一些企业立足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传统经营空间拓展延伸,运用现代理念进行组合再造,不断创新流通应用场景。杭州湖滨商圈建立智慧商圈大数据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面向消费者、商业企业运营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智慧应用体系,不断完善智慧导览、智慧停车、监测分析等各项服务,构建体验人性化、服务精准化、管理细致化的社会商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支持首店经济、夜经济发展,推动夜间经济持续升温。
创新也让企业更有温度,更有担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傅龙成表示,“守初心、担使命”,买进卖出,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是商业的初心和商人的使命。除了物美和多点DMALL,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秉承“超市发速度、超市发温度”,为稳市场、保供应默默无闻地付出着辛劳、承担着风险,用实际行动为市民构筑防疫保供屏障;叮咚买菜在疫情期间,基本上保持了接近于平日3倍的整体供货量,并且在前置仓配送方面加强了整体补货的频次。
商业新征程,创新向未来。第九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还同时举办了“后疫情时代商业创新迎来新机遇”“实体经济与品牌建设创新关键路径”两个主题的圆桌对话。对话嘉宾普遍认为,疫情给中国商业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更好地抓住新的机遇。
圆桌论坛
大会还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商业创新发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商报社、中国商报研究院、契胜零售创新研究院根据调研信息以及收集的项目资料,整理数据,并组建数据模型,建立数据体系,最终形成的。
契胜零售创新研究院院长杨德宏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商业创新发展报告》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疫情给消费者行为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的创新给中国商业今天应对疫情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更看到很多企业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化危为机。”契胜零售创新研究院院长杨德宏表示,守正仍是创新的基础。从报告收集的80多个优秀商业创新案例中可以看到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商业实体创新的能力增强,小型科技企业应用创新活跃,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增强,各级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强,资本逐渐回归理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