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了什么(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
文 | 易小蕴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运动,也是孩子必读的一本“成长之书”。
又一位别人家的孩子!
7岁开始运动,练出了6块腹肌;12岁3小时完成铁人三项:1.5公里游泳、40公里骑行、10公里跑步;顺便成功过了“中国最小年龄铁人三项奥运标准挑战赛”。
这位今年刚上六年级的男孩金产界,取得的成绩,连一些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都难以企及。
可最令人佩服的却是,这一切,只不过是金产界的“课余消遣”。
七岁开始,当普通父母带着自家娃到处找辅导班补课时,他父母呢?
带上儿子去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基本保持一天一小时的运动量。
后来,金产界身体强健了,便进行了“铁人三项”的挑战训练。
如今,大奖小奖拿到手软。
看得见的,是健康和荣誉;看不见的,却是这五年间孩子更深层次的塑造。
1500多个日夜,运动于男孩金产界而言,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日常习惯。
相较于其他孩子的无感和排斥,他非常享受汗水挥洒带来的快乐与热血。
正如男孩爸爸所介绍的那样:
“还是以学习为主,我们感觉他还是像玩一样的,而不是一些强制性的运动,都是在身体的允许下去做的。第一是榜样,第二是点燃他的梦想,这两个比较重要。”
一席话,看似简单,却藏着为人父母的大智慧。
学习重要,但不妨碍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养出一个爱运动的健康孩子,更是一种莫大的成功!
废掉一个孩子
从让他不运动开始
可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却对孩子成长中需要的运动视而不见:
“打什么篮球,还不如多看书!”“体育有什么,才几分,有空好好补补语文。”“一身的臭汗,以后能不能少去操场?”
父母说起“文化课”总是如数家珍,但一谈起“体育”就开始面色犯难,甚至有时候会把它定义为“不务正业”,唯恐避之不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表明:
“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运动!”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另一组更为扎心的数字:
“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根据中国儿童日常习惯得出,到2030年,中国将有5000万儿童被列入超重或肥胖。”
什么概念?
这就意味着,再过十年,你遇到的每四个孩子里,至少有一个是大胖子!
曾在央视看到一则新闻,医生直呼“肥胖是万病之源”!
肥胖的孩子,得病率非常高,且有些几乎致命。
淮安一位男孩年仅10岁,体重是健康孩子的五倍,腹部脂肪厚达10公分,最后小小年纪就患上重度脂肪肝;
有的男孩,哪怕看上去只是微胖,一体检却发现尿酸高得惊人,18岁便患上痛风,天天疼到想哭。
更有甚者,被称为“中国第一胖”的重庆男孩孙亮到二十来岁时,体重已经接近350斤。
胖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张口呼吸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儿,导致心脏衰竭,失去了生命。
这些孩子,除了受饮食、遗传影响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几乎不运动。
柏拉图曾说过:
“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知识教育的确能让孩子飞得更高,但体育却能带给孩子健康的体魄。
任何成功,没有健康的加持,0前面没有了1,父母与孩子千辛万苦付出十几年,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些被父母忽视的点,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政策”里。
教育部门正在试图“拾起”被人们遗忘的“身体教育”。
就在前两天,10月1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上,就曾提及:
“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目前,云南省已经开始实施。
以后体育不只是三四十分了,将可能变成100分,甚至150分。
另外,此前教育部还发布信息,以后体育课要和文化课一样布置作业。
这一条条信息其实都在警示我们:增加孩子运动量迫在眉睫。
未来,再也不只是以“语数英科”论胜负,爱运动的孩子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爱运动的孩子
内心能量十足
年仅9岁却一夜爆火,这个叫MillaBizzotto的小女孩不是明星,没有才艺,靠的就是那一身非比寻常的坚韧意志。
去年3月份,女孩参加了一档由美国海豹突击队设计的24小时极限障碍赛。
项目极其考验参赛者的心态:爬绳、攀墙、铁丝网下匍匐前进、8公里游泳……
难度也许不是最大的,但全美国只有10%的通过率。
大多数的成年人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输在心理战上。
所以,当这个身高只有1米2,体重24KG的9岁小女孩决定发起挑战之时,全部观众都等着看笑话。
可没想到,女孩接下来一系列的操作惊呆了众人。
她在泥地里,负重前行,毫不含糊。
面对障碍、复杂的地形,她不喊一声害怕,该爬就爬。
哪怕到后半程,耗尽大半体力,衣衫褴褛,她也没有丝毫的退缩,顶风向终点冲。
就是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令无数网友为之叹服。
众人不禁疑惑,这样的女孩都是怎么养出来的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体育运动”占了大功劳。
其实女孩原本也是动不动就哭的性格,在学校里还是同学日常欺凌的对象,直到后来,她努力坚持了一年多的体能训练,情况才发生改变。
她的内心逐渐变得强大、勇敢,面对困难也不再软弱不堪,而是迎难而上。
那些曾经欺负她的同学,非但不敢在她面前胡作非为,还成了她的铁杆粉丝。
如今的她更是靠着这股韧劲,一举成名。
记得牛津大学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
学校认为,这样的人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领导型人才。
挫折、退缩、自我怀疑……这些孩子人生路上一定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在长期的体育训练中,都存在。
能坚持下来的孩子,心态已在无形之中,得到了磨练与锻造。
中国教育督导室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
“每天运动超过一个小时的学生,心态愈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增强。”
所以,那些叫嚣着“体育无用论”的父母真的可以停停了!
教孩子爱上运动,才是助他实现人生进阶最牛的那张王牌。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体育老师”
很多家长心存疑问,作为一个“运动白痴”,平常该怎么训练孩子去运动呢?
其实,在医学上,体育运动也是有身体敏感期的。
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分为三个身体敏感期。
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肌肉记忆强,大脑对动作感觉力好,几乎“一学就会”。
曾经的奥运冠军田亮,在训练孩子运动方面就很有一套。
虽然并不把女儿当做专业运动员去训练,但那个曾经时不时哭鼻子的女孩森碟,还是在父亲的带领下,长成了“运动超人”。
我们可以看下森碟的运动成长轨迹:
第一,7-12岁,速度敏感
速度上,森碟从小就有“风一样的女子”之称。
上学之后,田亮也积极鼓励她多跑多动,有时候森碟在家里穿着裙子也能跑上几圈。
2018年,森碟10岁时,第一次参加世界级跑步比赛,就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反应速度发育得最快,所有运动肌肉蓄势待发。
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负重跑步、上下坡跑步等“田径类”项目,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速度能力。
第二,6-9岁,灵敏敏感
灵敏度上,在森碟只有8岁的时候,田亮就经常带她去看网球赛,培养她的兴趣。
也多次晒出训练孩子打网球的照片。
四年过去,森碟已经打得一手好球,和爸爸田亮都有得一拼,敏捷度满分。
实际上,6~9岁的孩子,与灵敏有关的神经支配与神经感觉活动非常发达,能力最好挖掘。
但孩子的身体又未发育完全,不能承受太过剧烈的运动,父母可以考虑兵乒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轻运动,提高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第三,12岁之前,柔韧敏感
妈妈叶一茜曾晒出女儿七八岁时下腰练功的照片,姿势标准,身体柔软。
一看就知道平时没少下功夫。
其实,一个孩子想要锻炼柔韧度,最好抢在孩子12岁之前。
这时,孩子身体可塑性比较大,关节灵活,不易受伤,且效果好,合适的运动有坐位体前屈、压腿等。
运动讲究循序渐进,以孩子的健康为前提,切不可一口吃成胖子。
天津《今晚报》曾对各个阶段的儿童运动项目“最佳展开时间”做过梳理:
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每一个孩子。
但是抓住这3个敏感期,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去选择,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体育老师”。
网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逼着孩子去运动?”
其中一个回答很扎心:
“为了让孩子学会爱惜自己身体最便宜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以最小的成本体验到挫折与失望;为了让孩子最快地懂得什么叫做坚持与奋斗。”
这世上,恐怕再也没什么比让孩子爱上运动更实用的赐予了。
孩子的生命里,不该只有静止的文字、成堆的书本、冰冷沉寂的分数,也应有温热的汗水、飞跃的身体、跳动的脚步。
运动,也是孩子必读的一本“成长之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读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