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知道“不应该那么写”开始:看别人“吃一堑”,让自己“长一智”。——改客岛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

又双叒叕,又见尬皮!一二三亖,一瓜不免!

又买一本“咬文嚼字文库”,又是“书皮”差错来袭,如此乐错不疲,不能不再次“热捧”一下啊。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2)

只是,实在对不住!这本书特殊,我这里只得弄两个早就不用的旧字,还有一堆不好解的网语。

网语“又双叒叕”,后三字都不取本义,而当两个、三个、四个“又”字用,“又双叒叕”就是十个“又”,一再再三、没完没了的意思。至于“叒”(古同若)、“叕”(音卓义连缀)读什么、啥意思,已经毫无关系了,它们只是代替“又”字的符号而已。为了凑数,“叒”是从棺材里拉出来的,毕竟先前有过这字,比另找或另造个符号方便。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3)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4)

“尬”字则被从本来不可拆解的联绵词“尴尬”独立出来,一人担当“尴尬”的全部职责,并附带出娱乐之意。我仿“尬聊”“尬剧”等造出的“尬皮”,指的是因有差错和问题而有点尴尬的广义书皮,包括四封、扉页、版权页、前言、后记等书的正文之外的部分。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5)

“一二三亖”也是我仿词出来的,跟“又双叒叕”类似,加起来是十个“一”么。而“亖”也是旧有字,读音和意思都是“四”。“一二三亖”强调了后面的“一瓜不免”,十个“瓜”连一个都不能避免尬皮。这里的“瓜”实指的是书,既来自本文要讲的书《前排吃瓜》的书名,更来自网语“吃瓜”“吃瓜群众”“前排吃瓜”。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6)

“吃瓜”早已成为社会流行,意为“围观”又比“围观”形象而意蕴丰富。以新锐称霸几十年的《新周刊》,当年曾经喊出从广州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围观改变中国”。那时要是有“吃瓜群众”这新锐之词,没准儿他们也会向90后、00后网络原住民喊“吃瓜改变中国”。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7)

“前排吃瓜”就是请“抢沙发”的意思。本人正是看到《前排吃瓜》这书如此盛情邀请,才决定给它一小“锤子”,让它“求锤得锤”。“求锤得锤”这网语仿自孔圣人“求仁得仁”。

回到主题,看这本《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2020.8)的尬皮。说问题吧。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8)

先看版权页上的小毛病。

我在上篇《说你有病你就有病!给你的“书皮”诊断报告》中说:同属“咬文嚼字文库”(但不属于“慧眼书系”)的《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版权页上的问题,跟“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的《语病百讲》一模一样!

在版权页上,印的出版社地址是“上海绍兴路2号7楼”,印的发行单位地址是“上海市绍兴路50号”,一处是不要“市”的“上海”,一处是要“市”的“上海市”,应该统一。这是其一。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9)

其二,印有“发行: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中心发行”,显然,“中心”后的“发行”两字应该去掉。同样情形的“印刷:上海景条印刷有限公司”,“公司”后不是就没写“印刷”吗。上海最权威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网红大牛张维为的《中国话语》(2021.4),版权页上的“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中心”,后边不是就没累赘“发行”两字吗。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0)

版权页上的这类问题,从业务分工上讲,不是编辑的责任,更不是作者的责任。但是,在“咬文嚼字文库”里,每一本书的每一处文字,都应该是经过认真咬文嚼字的,否则,不是言行不一、知行不一吗?

关于版权页,顺便说一下,主副书名之间的破折号改为冒号为好。这倒不是现在的“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里破折号用错了,而是不如“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排印起来方便好看。比如今年新书《中国话语:建构与解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就都没用破折号。而“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现在还排在正文的左手页书眉,破折号显得更别扭。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1)

包封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2)

看版权页

再看前勒口《作者简介》的小问题。

版权页印的是《作者简介》,简介的是徐默凡,定性不够准确。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3)

此书的封面、书脊、扉页和版权页,都印的是徐默凡“主编”。每篇都署名的100篇正文也没一篇署徐默凡。从《前言》看,这些文章源自这位副教授为他的“语言学概论”课学生布置的探究性作业。这么看来,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徐默凡的策划、指导、修改、润色、把关等是必不可少的,他当主编应该是天经地义、当之无愧的。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4)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5)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6)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7)

在著作权法意义上,主编当然也是作者,尽管书里没有一篇署有主编的名字。但是,他跟正文里某篇的具体作者不同,要“高”于他们。因此,前勒口的这“简介”还是叫“主编简介”更准确。大抵没有哪本这样的书,把前勒口只介绍主编的“简介”叫“作者简介”。

而越来越多的书是,前勒口上的作者介绍文字,根本不用啰唆,不写“作者简介”“主编简介”等等,而是直接从名字开始介绍。这显然是个干净利落的好办法。我在上一篇提到的《中国话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0.4)、《语法修辞例话》(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10)、《在峡江的转弯处》(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1)都是这样做的。在这一点上,《前排吃瓜》作为“咬文嚼字文库”之一,倒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不够。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8)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19)

最后看《前言》的标点问题。

此书《前言》里有这么一段: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20)

芸芸众生相:网络世界,诞生了大量神奇的网民:“大大”“小姐姐”和“小哥哥”,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从“萌新”到“老司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课代表”“伸手党”“隐形贫困人口”……形形色色的网络称呼语,让我们一起追踪它们的来龙去脉。

这里,“‘大大’‘小姐姐’和‘小哥哥’”中的“和”字应该去掉,改为“‘大大’‘小姐姐’‘小哥哥’”;或者不去掉“和”字,而是在“大大”和“小姐姐”之间加个顿号,改为“‘大大’、‘小姐姐’和‘小哥哥’”。其下一段里开头的“这是‘粉丝’‘迷妹’‘颜饭’的领地”,就是不用“和”字的正确句子。

按照新的标点符号用法(2011),所引内容是并列关系的几对引号之间不用标点。言下之意,相邻引号之间或者说一对引号之外,再没有别的文字,比如“和”“与”“以及”等关联词,再比如用括号括起来的注释说明。此书这里有“和”字,所以前面相邻两对引号间不能省掉顿号。

包括“这是‘粉丝’‘迷妹’‘颜饭’的领地”在内,此《前言》里有多处都是并列引号之间不用顿号的正确例子,唯“‘大大’‘小姐姐’和‘小哥哥’”这一处误加了“和”字。看来,并不是不知道正确用法,而是纯粹疏忽了。

顺便说一句,并列的书名号之间省略顿号的规则跟引号一样。

好了,《前排吃瓜》一书的尬皮也就这几个尬点,指出来有点吹毛求疵甚至“鸡蛋里头挑骨头”。可是,谁让你是“咬文嚼字文库”呢,谁让看到你的“慧眼书系”五兄弟都一瓜不免呢,我正想在你身上检验一下你会不会也尬皮,结果果然尬了,我也就只能给你这么“求锤得锤”者一小锤子了。

其实,我之所以尬它,是因为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对了解网络流行语很给力,又读来很有意思、有很多另外启发的好书。你看,我只一稍微浏览,就能引用甚至妄造网语,写出这么一篇有点尬或者说不怎么尬的文章了。

最后吐露一下,看到“又双叒叕”好玩,我就找类似的重叠字。结果,三个字的好找,四个字的难得。就我所找到的四重叠字,除“一二三亖”及此书上有的“火炎焱燚”(“焱”音焰义焰,“燚”音异义火貌)外,还有“十廾卅卌”(“廾”今同拱,“卌”音戏义四十),不知道“十廾卉井”能不能算一个?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21)

我想,写书做书者用这样的“好玩”之心去寻找和去除“书皮”上的尬点,尬皮现象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轻。

同类前稿:

说你有病你就有病!给《语病百讲》的“书皮”诊断报告

Hi!你“字斟句酌”的“书皮”烂尾了

Hi!这本书到底叫啥名字?

《好新闻的样子》:看金字招牌怎样玩标题党

穿搭国潮卡点(这流行不该流行)(22)

(声明:本文两张景观图片来源于版权方,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