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专心做事(王阳明告诉我们)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读王阳明,扑面而来,首先是“立志”。
为什么王阳明这么强调“立志”呢?这是我们学习领会王阳明心学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
位于贵阳市修文县的王阳明纪念馆
王阳明强调“立志”,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 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 心学” 宗师。梁启超对王阳明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 军事上政治上, 亦有很大的勋业。”
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王阳明,和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他的 伟大和很大,就得之于个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那头等大事,就是立志。立志,就是心中不忘存天理,心中不忘天理,久而久之,个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圣胎”。所以王阳明说,将天理时刻铭记于心,逐渐达到宏、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心中最初的意念不断坚持并发展下去的结果。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 、“ 知行合一’ 和“ 致良知” 。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 是没有道理的, 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
什么是“心即理”呢?简明地说,“ 天理” 就是每一个人的心,就在每一个人的心。每一个人的心,就是“天理”。佛家说的是: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王阳明对此,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
王守仁在龙场, 带着不少随从。王阳明是一名学者, 自有在艰苦环境中坦然处之的涵养。但是, 他的随从们却一个个病倒了。王阳明被迫自己打柴担水, 做稀饭给随从们吃。他又担心他们心情抑郁, 便和他们一起朗诵诗吸, 唱唱家乡的曲子。唯有这样, 随从们才能稍稍忘记当时的处境。
然而, 王阳明却始终在想: “如果是圣人, 面对这种况, 会有什么办法呢? ”王阳明昼夜苦思,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终于在一个夜梦中峪然开朗, 悟得“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的道理。
立志,通过心之想,就可以把事办好?当然,你的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你的心,按天理办事,按心办事,当然也就把事办成了。
王阳明有一次在被其弟子问及,“为什么您的书法只练了半年时间,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手字来”。
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说:“我开始学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练习 ,这样练来练去,只学得个字形相象,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方法,举笔不再轻易落纸,而是凝神静虑,先在心中想象要写之字的形态气势,这样练习久了之后才开始通达书法之道。”
所以,何老师认为:既然“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那么心之所想,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念念存天理”,也就是立志,指用我们的意念影响我们的思维,建立起个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
在奋力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立志、建构个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份“心之所想”的动力,抑或受外界干扰而无法将之坚持到底,则难以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难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很多人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为了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也很少有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坚定地执行下去,因为总是会有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干扰。我们每个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心有所想的同时还要排除外界的干扰,要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虽然当我们想着“下次考试提高20分”“一个月减肥10公斤”“毕业后就要买房”的时候,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这些都是身边无数人没能实现的目标。倘若就这样气馁了、放弃了,那我们距离成功将越来越遥远。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心之所想,清楚地告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才能彻底抛开所有阻挠它实现的因素。最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我想”,都变成了“我要”“我一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大胆地坚持心之所想,方知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