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

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为了加强汉朝中央集权,主父偃在吸取晁错强行削藩导致爆发“七国之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且借鉴了贾谊治安之策,向汉武帝提出向诸侯列国发布“推恩令”,以彻底解决困扰自汉景帝以来,诸侯王尾大不掉,甚至威胁汉朝中央的难题。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1)

主父偃陈述“推恩令”

汉武帝当即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以汉朝中央的名义下令诸侯列国,将诸侯王封地原来仅由嫡长子继承制变更为所有子嗣均有继承权。“推恩令”有以下含义:

首先,“推恩令”施行后,诸侯国的封地逐渐被瓜分,越分越小,再也无法对汉朝中央构成威胁。

其次,诸侯国被瓜分后,必将成为砧板上的肉,凭汉朝中央的意愿任意宰割。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2)

诸侯王闻“推恩令”而怒

再者,“推恩令”一经发布即从内部彻底瓦解诸侯列国,诸侯子弟皆大欢喜,唯一不欢喜的即位各诸侯国嫡子,以施恩的名义行削藩之实。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3)

淮南王收到|“推恩令”

“推恩令”施行后,诸侯列国的状况为之一变,诸侯子弟纷纷得以裂土封侯,许多诸侯国一夜之间分为若干侯国。若依“推恩令”像中山靖王刘胜有子一百二十多个子嗣的诸侯王实力消长再明显不过了。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汉纪十》: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推恩令”的核心思想最早虽由汉文帝时期梁国太傅贾谊在治安之策中提出,全面推行是在汉武帝时期主父偃的倡导下开展。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4)

汉武帝采纳“推恩令”

但“历史倪说”认为汉文帝在贾谊上书陈述治安之策之前已经有过“削诸侯封地以施恩”的成功范例,并于治安之策之后将齐国一分为六而王齐悼惠王刘肥尚健在子弟。

一、“推恩令”理论成形

1、梁国太傅贾谊认真总结分析了汉朝建立以来分封诸侯王的状况,认为长沙王作为惟一的异姓王,并非其对朝廷多么忠诚,而是长沙国仅二万五千户之众过于弱小,难以威胁汉廷。

贾谊于汉文帝前元六年,即公元前174年,将其总结分析、建议一并上呈朝廷,陈述治安之策,其核心理念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5)

贾谊书治安之策

《资治通鉴卷第十四·汉纪六》: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长沙乃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如此,则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汉文帝虽然赞同贾谊解决诸侯列国坐大的建议,但考虑到汉朝的稳定,且不忍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并未当即表态,也未大面积实施。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6)

贾谊不解为何不施行

二、治安之策前后已有运用

1、汉文帝即位之初,即以极其相似的手法解决分齐二郡而封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分别为城阳王、济北王。汉文帝此举可谓一箭三雕,即不但报复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当初打算拥立齐王刘襄为帝,且贬抑二人铲除诸吕之功,还弱化了齐国的实力。

不久,汉文帝分齐二郡而封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分别为城阳王、济北王即收到实际效果。

汉文帝前元三年,即济北王刘兴居获封的第二年,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功劳被夺,趁汉文帝亲临太原御驾亲征匈奴之机,起兵造反。汉文帝闻讯后,立即做出安排,诏令丞相和准备出击匈奴的军队折回长安,任命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统领四位将军、十万军队出击刘兴居;任命祁侯缯贺为将军,率军驻守荥阳。

汉文帝返回长安后,又下诏济北军民,在大军未到之时投降者既往不咎,济北王刘兴居反叛集团随即瓦解。济北王刘兴居兵败自杀。

2、汉文帝前元十六年,汉文帝将原齐国一分为六,立齐悼惠王刘肥尚在世的六个儿子均为王,即杨虚侯刘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刘志为济北王,武成侯刘贤为川王,白石侯刘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刘为胶西王,侯刘辟光为济南王。

由此可见,当年贾谊的治安策在汉文帝不但被采纳,且在悄然间将其变成现实。

《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又分齐为六国;丙寅,立齐悼惠王子在者六人: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为胶西王,侯辟光为济南王。

刘备的身边第一谋士(谈推恩令非贾谊即主父偃)(7)

高瞻远瞩,政治智慧敏锐的汉文帝

由此可见,汉文帝高瞻远瞩,不但找到了对付诸侯列国的有效方法,还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将“推恩令”的最早服务于国家大局。同时“历史倪说”也为汉景帝感到惋惜,即弃汉文帝高超的政治智慧不用,却误信晁错终于酿成“七国之乱”。

关注“历史倪说”,分享历史精彩!

本文由“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

2、《汉书·孝文本纪》

3、《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4、《汉书·贾谊传》

5、《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6、《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

7、《资治通鉴卷第十四·汉纪六》

8、《资治通鉴卷第十八·汉纪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