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曹植写谁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的作者是与李白,苏轼并称为三大仙才的曹植而清乾隆时期的校勘学家丁晏也曾盛赞曹植,称他是“诗人之冠”而事实上,曹植高才的名声由来已久,早在南朝时期,大文豪谢灵运亦曾评价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他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自幼天赋异禀,文采出众;这篇《洛神赋》也被后世称为八大名赋之一也正是这篇赋,将曹植的一生一分为二,前半生是意气风发狂傲不羁的才子;后半生是苟延残喘,哀叹乞怜的陈王这背后又有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洛神赋》与曹植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洛神赋曹植写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洛神赋曹植写谁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曹植写谁的

《洛神赋》的作者是与李白,苏轼并称为三大仙才的曹植。而清乾隆时期的校勘学家丁晏也曾盛赞曹植,称他是“诗人之冠”。而事实上,曹植高才的名声由来已久,早在南朝时期,大文豪谢灵运亦曾评价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他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自幼天赋异禀,文采出众;这篇《洛神赋》也被后世称为八大名赋之一。也正是这篇赋,将曹植的一生一分为二,前半生是意气风发狂傲不羁的才子;后半生是苟延残喘,哀叹乞怜的陈王。这背后又有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洛神赋》与曹植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过"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可虽然曹植才华横溢,却独独少了作为帝王所必须具备的果敢决断力,故而曹操最终放弃了曹植,册定了曹丕为魏国的接班人。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废汉自立。在背后为他撑腰的父亲死后,曹植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哥哥曹丕对他猜忌,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有了著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而在母亲卞太后的压力之下,曹丕最后还是放过了曹植。221年曹植被封为安乡侯,迁徙到河北晋州,当个有名无实的王侯;几个月后,又改封鄄城侯。第二年又被封鄄城王,在受封回城的路上,途经洛水,思绪万千,写下了这篇千古名赋《洛神赋》。

此赋一出,震动文坛,其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更是飘飘似仙,简直非人间之句。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就会让我们不得不去想,这篇足以封神的《洛神赋》究竟是为谁而写的呢?有人说是为了曹丕的妃子甄氏所写,也就是曹植的嫂子;相传最初想娶甄氏的是曹植,却被曹操许给了曹丕;等甄氏死后,曹植在面见曹丕后返回自己的封地,途径洛水之畔,梦见甄氏前来相会,醒来便写下了这一篇《洛神赋》。但是经过查证发现,甄氏被许配给曹丕的时候曹植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所以这故事基本上是后人结合历史和民间戏曲故事编出来的。这么编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最初《洛神赋》叫《感鄄赋》,曹植当时的封城便是鄄城;但是鄄和甄两个字在当时有通用的情况,所以魏明帝曹叡为避母讳下令改成了《洛神赋》;之后不明缘由的人觉得《感鄄赋》就是《感甄赋》,以为是曹植有感于甄氏而作,这故事经过改编,后世就传下来了。

另一种说法是,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一个美丽痴情,但又被猜忌怀才不遇的洛神形象,曹植以此比喻自己空怀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却屡遭排挤迫害、无力回天的生活状态。这正好应和了赋中人神相恋,但最终不能结合的悲惨命运。此观点认为不是为了怀念嫂子所作,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小叔子爱上嫂子是乱伦之事,如果此赋真是如此,也不会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历史上男性文豪用女性形象来比喻自己的比比皆是,因此曹植用洛神来比喻自己是说得通的。你们觉得这篇千古名赋《洛神赋》是为谁而作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