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硬核健身起来有多强(硬核晨练练花眼)

文 | 野话人间

晨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退休的老年人最常见的休闲健身方式,在公园、广场、小区,到处都有他们健身的身影,各种各样的花式锻炼也被他们玩得溜溜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中国大爷大妈缘何爱健身?

老年人硬核健身起来有多强(硬核晨练练花眼)(1)

在玄武湖景区做瑜伽锻炼身体的南京市民(李洁军/图)

近日,一则《现在公园晨练大家已经这么强了吗?》的帖子在虎扑社区被热议,帖子中大叔在晨练时用拖把画出了太极图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网友们在啧啧称奇之余,不禁跟帖道,没点技术都不敢去公园晨练了、真是人体圆规啊、大叔的硬核晨练太强了!

毫无疑问,晨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退休的老年人最常见的休闲健身方式,在公园、广场、小区,到处都有他们健身的身影,各种各样的花式锻炼也被他们玩得溜溜的。

硬核晨练练花眼

据猎豹用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老年健身行为分析报告》指出,近九成中老年有健身习惯(至少每周锻炼1-2次)。最常去的健身场地就是家旁边的公园、小区、操场等,其中晨起、睡前是相对固定的健身时间。由此可见,在年轻人喜欢当快乐肥宅的同时,老年人们却热衷锻炼。而随着各种锻炼模式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常规的锻炼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中国老人们了,他们不断开启hard模式,并且越战越勇。

如果说上述视频中的用拖把画太极是技术性操作,那么晨练大爷大妈们的其他技术就更让人叹为观止。清晨,在安庆菱湖公园内的健身器材区,自称80后的“赵校长”正纵身跃上双杠,支撑、挂臂、悬垂,时而摆动、时而回环……只见他身手灵活,一连十几个动作下来,面不改色气不喘。而除了这些常规动作,赵校长还加练了“太空步”和“反撑”等动作,这都需要极好的臂力和身体协调性,很多年轻人都难以做到,但是赵校长却做得轻松自如。

除此之外,更有网友拍下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太空漫步”。只见视频中从单杠上垂下一条软的布带,一位老太太将自己的下巴放在布带上,双脚悬空、双手不扶任何支撑物,然后双脚在空中漫步,并时不时向四周转动……,而这一切看起来还相当的轻松自如。同样让网友惊叹的还有晨练大爷的倒立行走,只见图片中,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的老人正双手撑地、双脚朝天,以手代脚倒立着在草地上行走,其步速甚至不输于旁边正常行走的行人。

缘何都爱健身?

老年人硬核健身起来有多强(硬核晨练练花眼)(2)

市民在建德市新安江畔的绿道上晨练。(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图)

英国《每日邮报》曾用“功夫爷爷”来形容这些身体强健的晨练老人。文章称:“中国晨练老人们证明了在健身面前,年龄只是一堆数字”。而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健身方式,不禁让人想知道,为何中国老人都偏爱健身呢?

“刚退休时带孙子也很忙,现在孙子慢慢大了,我也可以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一方面让自己充实点,另一方面让身体好点,少点生病,不给子女增加负担。”退休的赵大爷如实说道。可见,老年人健身,首先是为了充实比较空闲的生活,同时也为了自己和家庭去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尽量保持健康。

另外,据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林恩·伊莱斯研究发现,与5个以上亲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触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寿7年。因此,健身不仅可以预防和改善各类老年性疾病,使老年人焕发青春、延年益寿,还能一定程度满足很多老人从以前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精神上感到不适和空虚的问题,为他们带来新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健身交到新的朋友。

而所谓“人老心不老”,各种花式健身中的挑战和“攀比”,还能让离退休人员通过健身去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满足老年人在这方面的精神需求。据65岁的宁夏老年人体育协会柔力球专项委员会副主任薛春燕介绍,她本人打柔力球已经13年了,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和表演。“别看柔力球上手简单,花样多着呢。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宽裕,多学一种套路,就多一份成就感和自信。以前外出参加柔力球表演或比赛,一些老姐妹总抹不开面子,动作扭捏,但现在放开了,都想展示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她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道。

老人如何健身更科学有效

回归到科学有效的健身来看,老年人的健身不能只跟着感觉走。事实上,此前就有老年人因为在单杠上翻飞而将行人小姑娘撞飞,自己也受伤的案例。因此,诸如后背撞树、拿大顶、四肢着地爬行,在单杠、双杠上做拉伸或上下翻飞……这些过于硬核的“野路子”健身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可能不但健身作用不是很大,反而容易让自己受伤。

早在晋代,医学家葛洪就在《抱朴子·养生篇》中指出“坐、行、听、视都不可过久,要适中,食、饮、居、劳都要适度”。而河北省胸科医院胸心外科医生张宏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撞树、爬行不仅对于增强老年人体质起不了多大作用,还有伤到骨头和内脏的风险。

专家认为,比较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有:慢跑、快步走、游泳、舞蹈、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以及某些球类项目。并且,在健身的过程中,要张弛有度、量力而行,特别是高龄老人不宜选择太快、过急的运动,应该在运动中保持缓慢、平稳,以逐步递进的方式来锻炼身体。

另外,在有了一定的健身目标之后,应该在一定周期后适当的地调整锻炼方案,而不是几个月一直按同一套方案来锻炼,进而造成肌肉劳损等问题。并且在繁忙或劳累时,可以减少锻炼或暂时停止几天,不要勉为其难的强迫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将锻炼与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结合起来,以起到促进锻炼并延长寿命的健康效应。

当前,随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发布,倡导全民参与健身、引导科学健身也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重要方面。科健中心也在对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两大健身重点人群也在进行研究。据悉,北京现已实施建立了老年体医养结合社区实践“样板间”,根据各街道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健康指导服务,而石家庄自2016年以来,则先后建成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78家,可以为群众开展常态化体质检测、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从当前琳琅满目的各种既硬核又花式的老年人健身方式来看,老年人确实非常需要科学的指导。相信,随着这些模式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老人将获得更好的指导,让健身真正发挥出对身体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