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当了什么皇帝(得知自己兄弟要做皇帝)

汉献帝曹皇后是权臣曹操的女儿,在伏皇后因为谋杀曹操事败遇害后,显然是在父亲曹操的推动下,被立为第二任皇后。

《三国演义》中曹皇后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形象:

献帝自从坏了伏后,连日不食。操入曰:「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献帝安敢不从。于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庆贺正旦之节,册立曹操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汉献帝的伏皇后因为谋杀权臣曹操事败遇害,曹操趁机说自己已经入宫的女儿应该被立为皇后,献帝只得从之,于是不仅朝堂,连后宫也姓曹了。

曹皇后第二次出场,是这样的形象: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忧惧不敢出。曹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

这时,曹操已死,其子曹丕继承权位,就图谋篡汉,逼迫献帝,吓得献帝躲起来,曹皇后问及原委,献帝哭着说“你哥要篡位,逼我呢。”

献帝真是天真,曹皇后可是曹家人,怎会反对自己家当皇帝?

早在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雍纠谋害岳父祭足,被其妻雍姬得知,问母亲如何取舍,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嘛,“人尽可夫”(本意是:只要是个男人就可以成为丈夫,也就是不稀罕)。于是雍姬出卖了丈夫,雍纠被杀。

同理,曹操曹丕才是曹皇后的父兄,是先天的无法解除的血缘关系,而曹皇后与献帝的夫妻关系是后天的,可以解除的,又是被迫的政治婚姻,献帝只怕看到她就想起曹操的杀妻之仇,他们之间还能相亲相爱到哪里去?等曹丕登基,曹皇后就是长公主,按人家春秋时期老太太的说法,哪怕踹了献帝换个老公也未必不可行。

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罗本)》中,曹皇后则是另一种形象,她听见献帝骂她哥哥篡国之贼,就反唇相讥:你祖上汉高祖只是丰沛一嗜酒匹夫,无籍小辈,尚且夺秦朝天下,我父兄有大功,为何当不得皇帝?若没有我爸爸哥哥,你早就成为齑粉了!

那么历史上,曹皇后更接近于哪种形象呢?

是前者。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将曹皇后骂曹丕与西汉末年太皇太后王政君痛骂篡国的侄子王莽相提并论,并且做了细分:王莽是因王政君而显贵,而曹皇后是因曹操父子而显贵,“后因族之故而得立,则后之不党其族也难”,但曹皇后却没有因为娘家有权有势为自己撑腰而盲从。如果她不是曹操的女儿,必定也和董贵妃、伏皇后一样联合自己的父兄讨伐曹操父子,曹后之贤可以和董、伏并列。

曹皇后对兄长的抗争固然没有阻止其篡国的步伐,也没耽误她在改朝换代后以皇帝妹妹、山阳公夫人的新身份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帮助丈夫团灭自己娘家这种事,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不必苛求。

后来还真有一个人这么做了。

后燕兰汗篡位杀害皇帝慕容宝后,因为慕容宝的长子慕容盛是自己的女婿,予以任用,虽然因为旁人觉察到慕容盛有复仇之念而起了杀心,但因为女儿兰氏屡屡保护而没有实施。兰氏对慕容盛的母亲丁氏也很孝顺。最后慕容盛复仇成功,灭兰汗全族。

慕容盛称帝后,兰氏既是他的结发妻子,又是有救命之恩的患难夫妻和孝顺婆婆的好媳妇,总该立为皇后、母仪天下了吧?

非也!想到她是兰家人,慕容盛恨不得当即赐死,虽然因为母亲求情作罢,但皇后什么的也不用想了。

难道曹皇后身在权臣之家,不知道一旦丈夫翻身,她自己的下场能比兰氏好到哪里去?(虽然因为年代原因她不可能认识兰氏)

但其实我们也都明白,汉献帝是否翻身,不是曹皇后所能决定的。如果能,曹皇后就里外不是人了。

一个人为了傀儡夫家顶撞权势娘家还可以算是个例,但如果这样的例子有好几个呢?


其实王莽篡汉时,另有比王政君更像曹皇后的人在,那就是王莽的女儿汉平帝王皇后,同样靠父亲撑腰而显贵。

汉平帝死后(一作王莽所害),王莽以孺子婴为平帝嗣子,虽然仅称皇太子,但王皇后仍以新帝母亲的身份获尊为皇太后;王莽篡位后,改孺子婴为定安公,王太后改称定安公太后,时年才十八岁。她“为人婉有节操”,从此称病不朝会。王莽对她既敬重害怕又同情,想改嫁她,改封她为“黄皇室主”,派人给她看病,却令她大怒,鞭笞身旁的侍御,并且真的病了,王莽也不再勉强她。后来王莽败亡,支持汉朝的军队火烧未央宫,王皇后就念叨着“何面目以见汉家!”,投火自杀了。

可见,早生曹皇后二百年的王皇后,在权势娘家和傀儡夫家之间,也还是选择了傀儡夫家。

这却不仅仅是汉朝之风,在后世也屡见不鲜,甚至少数民族政权也从中学习了一二。

东魏权臣高洋废黜同胞妹夫孝静帝,改封中山王,高皇后改称中山王妃、太原长公主。高洋每次出入,都带着孝静帝,高皇后也一直与丈夫在一起,亲自品尝丈夫的饮食,看护丈夫,弄得高洋想斩草除根的时候还要先以喝酒的名义把妹妹调开再动手。

无独有偶,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女儿宇文皇后也是一个有节操的女子,宇文泰曾说“每见此女,良慰人意”,也就是只要看到这个女儿,他就很高兴。然而,在丈夫元钦谋害宇文泰失败被废黜杀害时,她“亦以忠于魏室罹祸”。前面几位都活到了夫家被篡位以后,而且都没有殉夫,她是第一个。

曹皇后当了什么皇帝(得知自己兄弟要做皇帝)(1)

再就是北周末年的皇太后杨丽华。

曹皇后当了什么皇帝(得知自己兄弟要做皇帝)(2)

她当上皇后时,其父杨坚并非权臣。她虽然在生前成为皇太后,但在位皇帝周静帝不是她所生,且静帝年幼不可能行使皇权,她也担心皇权旁落,得知大臣刘昉、郑译矫诏要她的父亲杨坚辅政,她虽然没有参与,但知道这一决定下至少自己安全了,也就很高兴地默认了。

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的父亲竟要篡夺她夫家的皇位,于是“意颇不平,形于言色”。等杨坚果然迫使静帝禅位建立隋朝,她“愤惋逾甚”。已成为隋文帝的杨坚知道自己理亏,也很内疚,知道对不起自己的这个女儿,封她为乐平公主,想让她改嫁,她坚拒,于是作罢。

隋文帝也只能以其他方式补偿,比如让杨丽华亲自为女儿也就是前朝公主宇文娥英选婿,以皇帝嫁女儿的礼仪将宇文娥英嫁给了杨丽华相中的贵族子弟李敏。杨丽华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为女婿打算就是为女儿打算,于是对李敏说:“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女夫,当为汝求柱国。”为女婿李敏求得了柱国之位。

但显然,这时候她仍然惦记着,她父皇的这个天下,是她给的。

隋炀帝年间她去世时,将女儿女婿托付给弟弟隋炀帝,隋炀帝也遵照她的遗愿以礼将她与周宣帝合葬。然而,管得了生前,管不了死后,她的女儿女婿还是被隋炀帝照顾死了。

而下面要说的这位曾被比作黄皇室主的人物,别说皇太后了,连皇后都没当上,就被公主了。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大权旁落权臣徐知诰之手,皇太子杨琏娶徐知诰“贤明温淑,容仪绝世”的女儿为妃。徐知诰篡国建立南唐后改名李昪,杨氏夫妇也就角色反转。李昪的头号智囊宋齐丘认为应该让小姐与前太子离婚,李昪不肯。于是前太子妃成了永兴公主,前太子成了驸马。

但永兴公主却始终以杨家媳妇自居,为夫家亡国而不平。只要别人喊她“公主”,她就哭,左右的人倒是感动了,她的亲哥哥们都被她得罪光了。

李昪对她的行为却很体谅,并且用一番话为所有这些出身权势娘家却帮着傀儡夫家的女子的行为做了诠释:

内夫家而外父家,妇人之德也,何罪之有!

既然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说了“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么“既嫁”以后,自然就该“从夫”而不是“从父”或“从兄”了。

李昪在囚禁杨氏一族的时候,也放过了杨琏这个女婿,让他赴任池州当康化军节度使,永兴公主当然也一并前去。

但第二年,杨琏就在船上大醉暴亡。这事有没有阴谋不知道,反正李昪这个做岳父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守寡的永兴公主回到京城金陵宫中居住,从此终身缟素,不再化妆穿戴首饰,不再吃荤腥,自称未亡人,焚香对佛发誓:

愿儿生生世世莫作有情之物。

也许这些女子在结婚后,除了遵守三从四德,也或多或少在朝夕相处中对丈夫产生了爱情,心里的天平自然也就向丈夫发生了倾斜。

永兴公主年仅二十四岁就无疾而亡,下葬的时候相貌一如生前,李昪哀痛不已。


严格讲,也不是所有女子都在傀儡夫家和权势娘家中选择支持前者,如:

北魏孝庄帝的尔朱皇后,本就善妒,很清楚丈夫要依靠自己家族,应该服软的是丈夫而不是自己,有恃无恐,丧夫后改嫁新权臣高欢为妾;

北魏孝武帝长期与堂姐妹同居,与高皇后毫无感情,更与岳父高欢决裂抛下高皇后西奔,完全不给高皇后帮他的理由和机会,也怪不得高皇后转身就收拾宫中财物改嫁了。

但如上所述,更多的女子在面临曹皇后这样的选择时,都义无反顾地遵从自己受到的教育,在节操和利益之间存在明显冲突时做出了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选择。

她们的愿望很简单,既已嫁做人妇,绝不为了向娘家人卖好而落井下石加害自己本已十分不幸甚至可能本身就窝囊无用的丈夫及其家族,更何况她们的丈夫不仅可能是她们一生的感情归宿,还可能已经是她们十月怀胎诞下的孩子们的父亲;

同时,她们不同意娘家人的做法,但也把对抗控制在相对温和的不合作范围内,只求保全丈夫及其家族,最烈的也是像宇文皇后一样牺牲自己的性命,但绝不亲自下场捅娘家人一刀——这里就要把慕容盛的兰氏摘出去了。女子忠于夫家也是有底线的,像南朝齐的才子谢朓,举报了自己图谋起兵的岳父王敬则,他的妻子揣着凶器为家族报仇都来不及,吓得谢朓不敢回家,让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见鬼去吧。

历史上曹皇后或者山阳公夫人去世时,是以汉朝礼仪与献帝合葬的,当时曹家皇朝已经大权旁落,先有一帝被废,一个月前又刚有一帝被杀,距离灭亡也只剩5年了。

不知她是否会觉得,这是她四十年前的诅咒应验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