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

非遗类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规定非遗包括以下6个类目: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级保护体系,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1个省级非遗名录,334个市级非遗名录,2853个县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

在国际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非遗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3)

为了让当代人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下一代传承非遗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后续更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8年的遗产日在6月9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届时,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700多项活动同步开展。

非遗发展

创世界纪录的几个成就: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

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目瑙纵歌舞蹈——2012年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万人目瑙纵歌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4)

2012年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舞蹈表演于2月6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举行,共有德宏景颇族各届人士18604人参加集体表演,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目瑙纵歌舞蹈世界纪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

世界最大的花馍——龙腾盛世(闻喜花馍)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5)

2012年中国山西省闻喜花馍文化节展出的闻喜大花馍“龙腾盛世”,高4.06 米、直径2.012 米、重 1800 千克,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花馍(面花)世界纪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钱棍舞”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钱棍舞表演——重庆城口钱棍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

中国重庆市城口县于2011年10月31日在重庆市城口县举办的大型钱棍舞表演活动,共有2398人参加钱棍舞表演,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钱棍舞表演活动世界纪录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体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走进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技艺

自贡扎染技艺

四川省自贡市的白族扎染技艺流传于巴蜀地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得到普遍运用,称为“绞缬”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

自贡扎染最早采用纯棉制作,发展至今,棉、麻、丝、缎等各类纯天然织物和皮革均可制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8)

自贡扎染以古代传统工艺为基础,经历代民间工匠不断探索和总结,整理出绞、缝、扎、捆、撮、叠、缚、夹等数十种扎染手法,形成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染色也从单色的简单浸染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制成的扎染品色彩斑斓,扎痕耐久,纹样从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显示出奇异的艺术效果。自贡扎染以针代笔,扎缬染色,使几何图案及包括人物、动物、花鸟、书法等在内的写意图案若隐若现地呈显在扎染品上,手法出神入化,极具地方特色。

竹纸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川省夹江县是竹纸的重要产地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9)

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当地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以来,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著称,曾被康熙皇帝指定为贡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0)

夹江竹纸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的记载相合。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誉为“国之二宝”。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这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藏族居民占县总人口的96%左右。这里遍布高山大川,风景壮美,但交通不便,较为闭塞,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环境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1)

德格印经院建立于公元1729年。早在1703年,德格土司就已出资雕刻经板、印刷经书了。除1958年至1979年间中断了20年外,印经历史接近300年。德格土司时期以藏纸印经,每年用藏纸约50万张。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2)

现在的印经工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所生产的藏纸不会被虫蛀,吸墨性很强,份量轻,韧性好,有独特的价值。1958年,停止生产藏纸。2000年,印经院请一位80岁的老人教年轻人造藏纸,初步抢救了这门传统技艺。德格印经院的经版选红桦木为原料,经火熏、粪池、水煮、烘晒、刨光等工序后,可几百年不变形,最宜用来雕刻。印经院的经版文字雕刻很深,而且书法十分优美,适合反复印刷,在印制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技艺。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彝族漆器之乡喜德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漆器制作在这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从制造远古简陋的木质生活用具,到以黑漆髹饰生活用品,再到使用生漆、银朱和石黄等天然原料制作精美的彩绘漆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3)

喜德县依洛乡依洛村是远近闻名的彝族漆器发源、传承之地。居住在这里的吉伍家族是彝族漆器世家,漆器髹饰技艺在这个家族中已传承了整整19代。彝族漆器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有选伐原木、干燥、打坯、打磨、补灰、水磨、打底、髹饰、清洗、阴干等四十多道工序。其中髹饰一般以黑漆为底色,在上面加绘黄色和红色的花纹组成各式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今天的科普非遗

就到这里了

我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