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秦武王嬴荡,属于那个时代的大力士,他有个爱好,就是和孟说等大力士比力气,具体怎么个比法呢?举鼎是的一个,摔跤也是一个,而嬴荡最后就死在举鼎这件事上,于是很多人认为嬴荡就是个好勇斗狠的匹夫,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嬴荡可不是昏君,也不是匹夫,而是打通三川的关键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秦的大出东方和一统天下。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1)

秦武王孔武有力,喜欢大力士,因此孟说等大力士都被他网罗在身边,并且都做了大官。

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史记·张仪列传》

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就很不看不惯张仪这个人,因为在他眼里,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过凭借着口舌之利,而混成了秦国丞相。而他继位之后,群臣们顺着秦武王的意思,也在他面前诽谤张仪,说张仪这个人没有信用,可以出卖国家来获取自己的荣誉,如果秦国还要用这样的人,恐怕要被天下人所耻笑。

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仪有愚计,原效之。”王曰:“柰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史记·张仪列传》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2)

张仪害怕自己被杀,于是主动向秦武王嬴荡献策说:“大王,我有一条妙计,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采纳!”嬴荡说:“你快说说,有什么好计策!”张仪说:“东方六国有大变故,秦国就可以从中谋利,多多割占他们的土地。如今齐国国君憎恨我,我在哪里,他就会讨伐哪里,因此我请求您让我去魏国,这样一来齐国必定会进攻魏国,您趁着这个机会就可以进攻韩国,打通三川的路径,这样一来,出了函谷关就可以直接到达周的王廷,达到挟天子的目的,让他们献出祭器,就可以成就秦国的霸业!”秦武王同意张仪的观点,他本来就不喜欢张仪这个油嘴滑舌的人,但又不想背负杀害贤人的骂名,于是便驱逐了张仪,让他到魏国去,对秦武王来说既可以驱逐不顺眼的人,又可达成战略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3)

张仪到了魏国后不久,齐王听说了,他说“张仪这个小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他,谁收留他,我就进攻谁!”随后齐国果然发动了对魏国的进攻,魏王很焦虑,张仪说:“您不要着急,我去和齐王交涉,一定保证魏国转危为安!”张仪使者见到齐王后,对齐王说:“大王,您上当了,张仪到魏国本身就是秦王的计谋,他想让齐国去进攻魏国,这样一来,秦王就可以兵出三川占领韩国的地盘,直逼周王室,迫使他们交出九鼎,达到称霸的目的,您可千万不能上当呀!”齐王听了,立刻停止进军,和魏国达成了和解,张仪也转危为安,如果他不这么做,恐怕魏国就把他献出去了。

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史记·秦本纪》

张仪走后,秦武王并没有因为讨厌张仪而不用他的计谋,而是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进军三川的事情,秦武王令甘茂和庶长封进攻宜阳。秦国此时设置了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而右丞相是有智囊之称的赢疾。甘茂属于外来户,而赢疾则属于赢氏族人,正宗的宗室成员。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4)

甘茂不是秦人,而是下蔡人,下蔡属于楚国,甘茂和后来的上蔡人李斯一样,都属于外来户,他们想要在秦国伸展拳脚,就要有国君的全力支持才行,没有了国君的支持,他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法保持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在秦缺乏根基,容易遭到宗室们的排挤和敌视。商鞅被车裂,就发生在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为了稳定朝局,安抚老氏族,只好牺牲商鞅这个变法功臣,来和保守派达成妥协。甘茂能够在秦国做丞相,要感谢张仪的推荐,同作为外来户,他们很多话是谈得来的,但张仪出走后,甘茂也感觉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因为宗室如赢疾总是想给自己小鞋穿,尽管当初推荐甘茂的人也有赢疾,但那时候的秦王是秦惠文王,现在是秦武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甘茂对秦武王这位主君的脾气并不了解,因此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处处小心谨慎。

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5)

秦武王嬴荡让甘茂领兵,就是不想过于倚重于宗室,但甘茂在出兵前,对秦武王说:“大王,宜阳是重镇,不是那么快就能拿下来的,因此需要足够的耐心,我担心自己在前线拼命,后边有人扯我后腿!”秦武王嬴荡表示,“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绝对支持你!”甘茂说:“大王,尽管您信任我,但总免不了有些奸诈小人会在你面前诽谤我,还是写下个字据!”秦武王于是写下了字据,甘茂出发进攻宜阳,果然过了很久,还没有攻下来。赢疾开始不断的进谏,说甘茂居心叵测,秦武王也动摇了,让人到前线招甘茂回来。甘茂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大王,我和他的盟约尚在,等攻克宜阳后再回军。”使者回报后,秦武王说:“甘茂说得对,我是这样说过!”于是增加兵力给甘茂,甘茂一鼓作气,攻克了宜阳,斩首六万多人,甘茂的胜利让赢疾等人闭上了嘴巴。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6)

宜阳被攻克,进军三川的道路打通,秦武王终于可以直达王廷,接下来的事情很狗血,秦武王嬴荡纠集了大力士举九鼎,实际上举鼎本身倒是没什么,只不过九鼎是周王室的象征,举鼎意味着霸业已成。楚国所谓的“问鼎中原”,就有夺取周王室九鼎之意。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嬴荡得到了周王室的九鼎之后,便和大力士孟说一起举鼎,结果九鼎太沉了,秦武王嬴荡体力不支,被鼎给砸死了,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孟说被灭族,其他人什么事都没有。孟说只是秦王身边大力士中的一个,为什么其他大力士没有事,而孟说却会被灭族呢?有人说是他鼓动秦武王举鼎的,但在我看来,孟说身后必然有人操纵着一切,处死孟说,不过是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罢了。

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号宣太后。——《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7)

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呢?秦武王的王后是魏国女子,没有为秦武王生下儿子,因此秦武王没有子嗣可以继位。没办法只好立同父异母的弟弟为秦昭襄王,而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女强人宣太后。

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於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是怎么举鼎而死的(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8)

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还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死后,燕国并把他送回了秦国,因此秦昭襄王才能被立为秦王。而在整个事件中赢疾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甘茂则被排斥出了秦王廷,以宣太后和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和赢氏宗室把持了秦国朝政。从秦孝公开始,接纳六国贤士并重用的国策,开始发生了动摇,而这些都与秦武王的突然暴毙不无联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