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

8月1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发布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据雷军介绍,人形机器人是打造一个“连接人与万物”科技生态的探索过程,也是未来智能机器人的重点发展方向,因其人形造型更易于接受,有可能打破工厂、商用和家用壁垒,成为通用产品。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1)

▲人形机器人CyberOne(图源网络)

此前,特斯拉更是计划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上,发布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擎天柱),当下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已成为科技厂商的热门赛道。

愈多的机器人被赋予机械智能化,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逐渐渗透,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国家近期更是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开启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机会。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2)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由此可见,预计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热度将持续,地方扶持政策、举措等也将变得更加务实和具备可操作性,人工智能市场和产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机器人分为很多种

除了上文提到的人形机器人

还有军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救援机器人

......

今天

我们主要聊一聊应急救援机器人

近期,热浪持续席卷着全球,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像本次欧洲热浪这样的极端高温未来将频繁出现,且这一气候恶化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60年。未来生态面临挑战,这意味着突发的灾难事件会越来越多,同时也给了救援机器人登场的空间。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3)

01

事件回顾

8月9日18时,山东威海荣成市某海边出现了惊险的一幕。一名男孩在海中游玩时被风浪冲走无法上岸。危急时刻,当地警方操控智能水面救生机器人,成功营救海上遇险男孩。该视频新闻在网上发布后迅速冲上热搜,各大媒体纷纷关注点赞,网友们盛赞“这才是科技的力量”,建议“全国推广应用”。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4)

▲水面救生机器人(图源网络)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作为本次被网友称赞的高科技装备和救援利器,近年来已在珠海万山岛和山东威海东浦湾海水浴场等地成功救助游客,在汛期时也一直跟随在抗洪抢险队伍身边,帮助提高落水人员生还机率,并降低救援人员风险。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5)

▲网友们纷纷点赞(图源网络)

02

了解救援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为救援而采取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人工智能、5G、高性能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救援机器人早已从概念走向实际,发展势头如火如荼。能深入洪水受灾区域作业的水下机器人,能钻进地震废墟中寻找生命的蛇形机器人,能飞翔在高空探测森林火险的飞行机器人……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异想天开”,已经逐渐走进现实。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6)

▲救援机器人(图源网络)

03

救援机器人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重庆消防员万惠文同志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遭遇爆燃受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0岁。听闻此噩耗,大家深感悲痛,类似这种因救援事件而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

全球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十年热浪将频繁出现)(7)

▲消防员万惠文同志不幸牺牲

传统的应急抢险救援方式主要依赖人力,辅以各式专业装备,但人力救援却可能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例如洪灾发生时,仅靠人力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救助到湖中央的溺水者;地震、海啸过后,如何及时高效地搜寻废墟中的幸存者?由于灾后环境恶劣、行动不便,人力救援可能无法深入现场,覆盖面和及时性会存在一定问题,这愈发体现了应急救援机器人的重要性。

相比人类的血肉之躯,机器人显然能够更好地应对绝大多数恶劣环境,出入各种人类难以企及的场所。机器人的功能性和研发时的目标指向,也使得机器人能更加专业、有针对性且高效率地实施救援行动。

- END -

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市场。目前,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的技术装备研发水平,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少装备都需要进口。

不过我国的救援机器人研究虽起步较晚,却已奋起直追,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交流学习,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力争实现国产替代。

虽然现在救援机器人尚未普及,但相信在后期救援机器人的量产也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