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

part 01

接儿子放学时,儿子和同学一路走一路聊天,儿子问同学:你的圣诞礼物是什么呀?
同学笑着说:啥也没有!儿子说:哦?哎,我早上看我圣诞袜,只有橙子,苹果,还有两块很小的巧克力。
同学说:那不是挺好的,我希望有一箱苹果呢。
我心想:今年忙,圣诞节基本没做什么准备,但是,也有一大盒巧克力呀,看他对同学说话的意思,似乎对这些不是很满意嘛!
到家后,我忍不住问儿子:不是还有一大盒榛子巧克力吗?你咋不说呢?却说只有2小块巧克力。ps:圣诞袜里面还有2块散的巧克力。

​儿子说:哎,我不是听他说,他没有圣诞礼物嘛,我怕说多了他会伤心呀!
哦,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突然想起来了,那个同学的妈妈并不在他身边,所以可能没有人给他准备礼物。
没想到这娃还挺细心的,也能照顾到同学情绪,很有悲悯心!

孩子,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
每年圣诞节圣诞袜里我都会准备苹果:平平安安;橙子:心想事成;巧克力:甜甜蜜蜜;再加一件他想要的玩具。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1)

​part 02

冰心曾经说过:漫漫人生路,善良在左,悲悯在右。

现在的孩子,物质极为丰富,不缺金钱,不缺能力,所有的父母都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孩子,琴棋书画钢琴武术书法各种培训班充斥在孩子周围,但是,有的孩子焦虑抑郁,有的孩子霸凌同学,有的孩子冷漠自私,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霸道无情,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悲悯心,让他看见这个世界

美国早教专家,卡尔威特曾经写过一件事,小卡尔3岁时,看见自己家的小狗从身边跑过,他就直接揪住它的尾巴,不让它继续跑,小狗拼命挣扎着,老卡尔看见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过去揪住了小卡尔的头发,紧紧的,脸色看着很吓人,小卡尔吓了一跳,放开了小狗,问爸爸,为什么要揪住自己头发。老卡尔说:你愿意被被人这样揪住头发吗?

小卡尔说:不愿意。老卡尔说:小狗也不愿意。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2)

还有一则故事,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时,每次在做藤椅之前,都会轻轻摇动一下,在慢慢做下去,最初丰子恺不敢问为什么,后来看每次都是如此,就问弘一法师,为什么要这样?

弘一法师说:这是藤椅,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在那里,突然坐下去,可能就压死了,所以先摇一摇,好让它们及时避开。

这是大师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之情。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温度些,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本身,同时尊重生命,这样,也许会少一些冷酷的灵魂,少一些人为的悲剧,把悲悯种在孩子的心中,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3)

part 03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身出生如同一块白壁,是无暇的,也是天生具备悲悯心的。悲悯心的核心也就是在于孩子是否有共情能力。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神经细胞被称之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这些神经元会看到别人微笑或者生气而被激活,也会通过观察别人的箭步表情提供一个内在的模拟系统,并经过脑导将讯号传递给边缘系统,这时候,大脑里的边缘系统就会提供情绪感觉。

婴幼儿时期,孩子会有天然的共情能力,是他们一种本能性的反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共情能力会慢慢内化到价值观,直到成为道德行为的核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William Damon,曾经对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儿童心理和情感发展做过分析:

  • 婴幼儿早期:对自我情感和需要之间的边界很清楚,但无法区别自我和他人情感需要;
  • 1-2岁时,能够辨别出来,别人悲伤情感发展为真诚的关系,不过还不能讲情感转化为行为
  • 儿童早期:这时候的孩子已经能够意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情景下会有不同反应,由此,他们会别人的悲伤做出相应的恰当的反应。
  • 10-12岁时,发展出对处于不幸困境中的人的共情——穷人、流浪者及残障人士。
  • 青春期,这种共情能力将对个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带来人道主义的色彩。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4)

part 04

在孩子不断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心地培养孩子的这种共情能力和悲悯心,加上孩子本身固有的善良的生理基础,让孩子变得达观向上,感恩温暖。

1.行为上的榜样:父母平时注意一点一滴的言行教育

 二战时期的日本驻立陶宛的代领事杉原千亩,帮助犹太人开出了几千张出境签证,而这种行为是会毁掉他的外交官生涯的,他还一直和一名犹太少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帮助他。

因为他的童年,父母一直是行善行的,他们帮助陌生的旅客,给他们资助与关怀。在这种情境下成长起来的他,耳濡目染,也愿意帮助困境中的人。

2.强化行为的正面反馈

当孩子有利他行为时,可以夸奖,给与孩子正面反馈。

有时候,我带孩子出门时,会看到一些乞讨者,有些是坐在通道里唱歌,儿子每次都会向我要钱给他们,虽然报道里有很多说起,很多属于欺骗者,但是我愿意让孩子保持那份善心。

直到孩子大一些,有辨识能力时,再告诉他,也会有一些人并不是真的贫穷和困难,而是一种投机取巧。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5)

3.日常教育中,注意使用非暴力沟通法

在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或者伤害时,不要直接就采用暴力的手段,可以给孩子同样的情景体验法,让孩子感知对方在受到伤害会出现的不舒服,让孩子去同情和关心对方,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教育孩子及时去安慰和帮助对方。

如果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或者暴力手段,只会让孩子学会暴力沟通方式。

4.培养要尽早,越小越容易

我经常会听李玫谨教授的演讲,在她的各种演讲中,我发现,她最注重的是孩子6岁前的教育,很多好习惯一定要在孩子6岁前养成,这时候的孩子,不会太叛逆,也不会想各种手段去逃避,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还是依赖父母。

所以,在培养孩子任何习惯时,我都建议孩子在6岁前养成,越早越好,孩子之后的成长就会事半功倍。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6)

5.从家人做起,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家有老人时,从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护开始。

有位网友曾经留言说,自己是奶奶,帮着看护孩子,但是孩子总是想方设法想要看手机,而儿子媳妇是不让孩子看手机的,但是孩子平日里趁父母不在就缠着她,有一次,她严词拒绝了孩子,孩子却很生气地说:这不是你家,你别在我家了。

这时候,媳妇也在旁边,却什么话都没有说,这让老人非常伤心。

尊敬爱护老人,本身就是每个孩子该做的事情,做了父母之后,这一点尤其重要,你对父母怎么样,将来孩子可能也对你怎么样。

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同时要照顾老人,体验到老人的衰老和不易。

6.可以饲养小动物

小动物能天然引起孩子的喜爱与照顾,在照顾小动物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和悲悯之情。

在国外,很多家庭都会养猫猫狗狗,孩子从小就和小动物们很亲近,也愿意照顾它们,在照顾它们的同时,有爱心加持,也有对生命的热爱。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喜欢你有那份悲悯心)(7)

莱蒙托夫说,爱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高点,而它的基础是悲悯。

当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功利时,教会孩子有悲悯心,才是最高级的情商教育!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
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