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追悼会时间地点(刘文西的葬礼封面人物)
刘文西的遗体告别仪式7月11日在西安殡仪馆咸宁厅举行。大多数名画家的葬礼看上去都悄无声息,他的葬礼像是一次例外。文西先生辞世后,有人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三年前文坛痛失陈忠实,去年书坛痛失吴三大,今年画坛痛失刘文西,陕西三老,长歌当哭......”
文西先生驾鹤仙去,走的平静、安详,但引起的“声响”很大。即使去世的当天还在和作家贾平凹合作完成了一幅绝唱。
刘文西的儿子刘丹写道“父亲是活的最长的人。人生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那么反过来想,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以父亲对待时间的方式而言,他恐怕是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父亲一生争分夺秒,丝毫都没浪费的全部用于自己的事业,画了大量的画。画的组成,一幅一幅,都是用时间积累起来的,这些时间链接在一起,时间的总和就是他生命的总和。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给了画,勤勤勉勉,笔耕不辍,到了临终前几天还在写和画。我想,有这些画组合在一起,他一定是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
是啊,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西先生以86岁高龄辞世,以几万张画作传世,以人民币为代表作,肯定是要被写进历史的人物。
“人民艺术家”是最高的荣誉,作品上国币是最远的流通,党旗覆遗体是最暖的寿衣,还有桃李满天下,画魂留人间......
其实文西先生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特别是一些画廊和书画经纪人的朋友圈每天都有他的动态,或签名、或合照、或用餐,到了后来,他的指头都已经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写字,他的签名就和他的作品一样,成了长安城书画市场的通用粮票。
争 议
7月9日下午,作家贾平凹来到西安美院吊唁文西先生,得到文西先生去世的消息,贾平凹第一时间饱含热泪题写了“长空陨巨星,青史说大师”的挽联。
吊唁现场,贾平凹穿着深蓝色的衬衣,站在悼念人群第一排右二的地方。右一是文西先生的儿子刘丹。身旁的人都表情凝重地看着前方。文西先生巨大的画像悬挂在黑色的幕布里,仿佛陷入浓重的夜色。画像里的文西先生还是一身素色布衣,延安时期的帽子,面目安详,经典了几十年的形象照。出门后贾老师和一位媒体人合了影。这位媒体人用点赞的手势合影留念,共勉保重身体。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张照片在网上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事人也很无辜和无奈的不得不出来解释。
另据媒体报道,文西先生去世前不久还带着病体硬撑着坚持完成了一幅参加第十三届美展的重要作品。“画作完成后,虽然已经想好了作品名和题款的内容,但当时刘老师已经没有力气落款了。当时想请人帮忙落款,并提出了几个名单。最后,刘老师敲定希望由贾平凹来帮忙题款。一是因为贾平凹老师的学识、声望都合适,二是因为贾平凹老师和他是忘年交。但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件事,刘老师就住院了,未能等到愿望实现。”
7日晚间八点左右,文西先生的亲属联系了文联,找到贾平凹。“我们平时见面不多,但见面了总是问这问那,相互关心。他是大画家,我向他学习对艺术的真诚,向他学习坚韧不拔的劲头。总之,他是我学习的一面镜子。”平凹事后采访说道。
陕西书画圈最活跃的两位人物,在一位辞世之后还来了这样的一次“珠联璧合”,这确实很陕西。
在西安美院展览馆文西先生的追思现场,另外几位著名画家的合影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当天参加完祭拜后,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长安画派研究院院长赵振川、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中国人物画画家郭全忠、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王有政、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焦墨山水画画家崔振宽、西安美院原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郭北平几位老朋友商议在“老院长”的灵堂前合影留念。他们拍照的初衷是有意站在灵堂中间,寓意:刘老师永远在我们中间,永远在人间。”没想到这张合影被传到网上之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明事理的网友参与到了口诛笔伐的行列:“在刘文西大师灵山前拍照欠妥,惊扰仙灵,有失风范!”更有长安著名文化学者李醉先生评论:“礼之不存!痛哉!!!回望泱泱华夏,哪朝哪代灵堂前可背手、叉手、昂胸?!!山低眉,河呜咽,人昂首?”
吊 唁
来西安美院展览馆吊唁的人很多,有政要、有名流、有商贾、有巨富、有不具姓名者,也有普通老百姓,这其中有文西先生的学生,也有书画同行,不过以他的资历和年纪,即使很多没有亲自言传身教过,但大家祭拜完还是在朋友圈认同这位开宗立派的人物画大家为老师。
和文西先生相交五十余年交情的陕西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第一时间发文表达对老朋友辞世的无比哀恸:“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竭诚地以自已的艺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文西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描绘延安时期和陕北父老乡亲的大量佳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立的黄土画派是建国以来广有影响的美术流派。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哺育了几代美术人才,他的思想和艺术润泽了千千万万学子。文西先生丰硕的艺术成果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将永垂青史!”
贾平凹悼文:“刘文西去世令我震惊和悲痛。我只说他的生命力顽强,能活百年,沒想就走了。他是这个时代伟大画家,有那么多的名作存世,人又好,单纯,真性情,典型的大艺术家的气质。他的去世是陕西的重大损失,是中国画坛的重大损失啊!”
作为文西先生的“衣钵”继承者,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也第一时间写文悼念:“我追随刘文西老师45年,从15岁开始跟刘老师学画。我看到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以他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文西老师走了,他的事业还在继续,他的精神永恒!”
杨晓阳悼念恩师刘文西先生挽联:
艺术为人民巨匠初心不改六十年黄土情意重;桃李满天下大师诲人不倦恩情深大作傳后人!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追忆刘文西:“刘文西老师在中国美术界有四大贡献:一、他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和建设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新时代发展的丰碑式代表。二、刘文西老师是践行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理念的典型人物。三、刘文西老师是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里程碑人物,他的艺术创作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式的教材。四、刘文西老师一生的艺术创作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增添了华彩乐章。他的作品题材、内容都是当代中国美术界顶峰式的代表。特别是他创作的百米长卷《心中有人民》将永垂史册。我作为刘老师的学生,数十年来在做人、做事,从事艺术创作方面在老师那获益匪浅。刘老师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可以被看作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范本。”
作为陕西美协的原“掌门人”,王西京的悼词情真意切、鲜活朴实:“没有想到刘文西老师会这样匆匆离我们而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担忧他的健康,有多少次在病魔的缠绕下,他几经抗争依然能从容乐观的走近我们。尽管身体消瘦了许多,但目光还是那样炯炯有神,他手中的画笔从未停顿,表现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百米长卷还在不断延伸。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老人,在医疗条件完备的今天,不容我们去怀疑他一定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次他是真的走了,长安画坛的又一颗巨星陨落了。这个现实让我一时还接受不了。噩耗传来,正在非洲写生、正在穿越塞伦盖蒂大草原途中的我,一时陷入极度无言的悲痛,无尽的追思与感伤之中。从六十年代初,我在美院附中时认识刘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中,我们有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学校那些年,我们没少去他的画室,看他作画,听他谈艺,借他的作品临摹,他谦和而儒雅,从未觉得我们烦。文革中他被批斗,我们尽力设法去保护他,让他少受一些折磨。他在白水农场劳动那几年每次回西安他都会住在我家里,我们坐躺在一个被筒里常常彻夜长谈。这让我常想起他画的《炕头夜话》。那时他的心绪很坏,有许多揪心之痛。我怕他想不开还教会他吹笛子以解他农场放羊时的孤寂……我当时心里一阵酸楚,这样一位情系陕西美术的画坛长辈,一位钟爱美术事业的艺术赤子,怎么能不让你由衷的感动与敬仰呢!!!”
王西京说“今天他匆匆而去,留下了多少身后的事情,也留下了多少深深的遗憾,我们呼吁了多少年的刘文西艺术馆何时才能建成?了却他的这一遗愿。我在想,刘文西与陕西GDP的增长有多少直接的联系,有多少人会真正理解他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他留给我们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佳作,那是属于陕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没有他的艺术馆,这些珍品将如何安身?我们不敢设想它会流向北京、流向浙江还是流向市场;还有对他的艺术思想、学术观念、创作经验的抢救与梳理又有多少事情要去做。回想石鲁、赵望云、王子云等先生身后的事已经让我们有切肤之痛,难道这种历史的遗憾,还能再重演么!就我们这一代长安画坛的后来者、志同者还能再呼吁多少次,留给我们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冥冥苦思中不觉眼睛已经模糊了,心头拂过一阵阵寒冷与凄沧。”
陕西省书协荣誉主席雷珍民先生写出了一幅被公认最好的挽联:
深入生活呕心沥血力创黄土新画派;
紧贴人民殚精竭虑竞写延安老情怀!
陕西作协副主席高建群悼文:“一个画家能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功德圆满了。刘老先生最值得艺术家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他以大地为师,以人民为师,在生活中去汲取创作素材,讴歌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这一点,刘老是一个楷模。”
还有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焦墨山水画画家崔振宽、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长安画派研究院院长赵振川、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中国人物画画家郭全忠等分别写长文悼念。
永 恒
从 20 世纪中叶起,文西先生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水墨画写实派风格的发展方向,他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上世纪 60 年代初,文西先生创作的《祖孙四代》被永久载入史册,并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一方天地,成为“黄土画派”的领军人物。
他对中国画的贡献,在于他创新性的把陕北农民形象带入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殿堂,那些如山丹丹般美丽、如黄土地般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几乎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独家名片。
当然直接让他家喻户晓的代表作是印在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他的画作被称为“是15亿人看得最多的”: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他之手。
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建议,在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统一用毛泽东主席头像。备选人物头像还有:孔子、庄子、李白、岳飞、李时珍等。最终,考虑到钞票上的人物老百姓越熟悉越好,这样又有利于防伪。最终,第五套人民币的人物形象选定为毛主席。
1997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代表的刘文西正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焦头烂额地忙于设计第五套人民币。有个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工作人员,说在中国画坛刘文西画毛主席头像,画的是最多的。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制钞公司的同志赶紧找到了刘文西,想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
当制钞公司的人第一次谈到新版人民币上毛泽东头像的绘制任务,因制钞公司提供的照片不太理想,主席的面部轮廓感较弱时,对作品一向认真的刘文西有些犹豫。制钞公司的人劝他:“如果您画了,以后十几亿中国人都有您的画了。”刘文西想了想,觉得这还真不错,就欣然接受了任务。
毛主席标准像”依据的是解放初期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上的照片。在创作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泽东肖像时,他对照一张1949年到1950年间的毛泽东照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再用素描的方式,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致的一个版本。
画 魂
有评论家说,世界上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著名画家,第一个是法国的农民画家米勒;第二个是德国的版画家凯绥·珂靳惠支;第三个便是我国著名黄土画派画家刘文西。
中国大西北有一片雄浑神奇的黄土地。放眼陕北,黄河、长城在这里交汇,大漠草原、黄土高原在这里交界,黄陵香火、延安红都、黄帝、黄河、黄土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块精神高地和文化福地。黄土高原历史文化深厚,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人民创造出博大精深的黄土文化和黄土精神,它就是“黄土画派”生活创作的源泉和基地。
这片黄土高原,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黄土地区,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拥有乐观、坚毅、淳朴的性格。这种性格,又形成了羊白肚毛巾、旱烟袋、黝黑面容上如黄土沟壑般深刻的皱纹。这种典型的陕北老汉形象对初到这里的刘文西触动是巨大的。再加上他对毛主席在陕北期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常崇拜,这个江南少年一下子被陕北的风土人情迷住了。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上,陕北黄土地上曾走出了两位大家,创作了两幅巨作:石鲁的《转战陕北》和刘文西主要执笔、署名秦文美的《红旗渠》。
如果说《转战陕北》是以虚制实,以静制动的话,创作于 70 年代的《幸福渠》可谓绚丽点重,浓郁淳厚,不避繁缛,师承于唐代壁画的端庄富丽的盛世遗风,更多的倾向于正面着墨和正面颂扬。石鲁与刘文西,一个是“酿造生活为美酒,力求‘化境’和‘意笔’的表现性;一个是积累生活为丰碑,取象淳厚,在现实主义的再造中,寻找更强的时代乐感和力度。”
在《红旗渠》中,毛主席兴高采烈的与一大群农民看幸福渠开闸放水,乡亲们喜气洋洋,陕北老汉任渠水流淌过手心时满脸洋溢的笑容、儿童们手拿锣鼓、绸缎快乐的表情,手拿铁锹的八路军同志和老乡们围绕在主席周围充满欢喜的神情,以及要给主席献花的小姑娘以及抱着她的姐姐的欢快的表情,整个画面到处充盈的都是和谐而幸福的喜气。
文西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路边小店的一碗粥,一个肉夹馍都可以成为写生途中的一顿美味大餐;灰色制服里的一件白衬衫,只要还没穿破,从来就不会主动丢掉。刘文西曾对儿子刘丹说,只要能画好画,吃什么,用什么都不是重要的。
古稀之年的文西先生在卸去了各种社会职务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他曾说过 70 岁之后不再卖画。2004 年,刘文西创作了《黄河子孙》和《黄河汉子》,2005 年又完成长篇巨幅作品《米脂婆姨》和《陕北老汉》。在提及创作机缘时,刘文西坦言:“我的创作对象一般都是陕北的劳动人民,都是最辛苦的人……”
2005 年,刘文西开始倾力创作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画高 2.1 米,长 100 米。原计划用 10 年完成,由于他长期住院,到2017年,这幅巨作才进入了尾声,画中陕北的男女老少,黄土地的春夏秋冬,与刘文西相识了半个多世纪。在他心中,这是自己献给这片土地的最珍贵的礼物。
2017年10月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心中有人民”刘文西百米长卷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文西先生的国画大制《黄土地的主人》长102米,高2.1米,描写众多生活在黄土地上人民的精神风貌,用笔老辣、造型生动、设色典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西先生曾经的老师,著名国画家方增先先生如此评价他: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
“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睹。”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如此评价刘文西。
来源: 秦岭频道 翰林呓语
编辑:马华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