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和熊装病(玛莎和熊首登大陆)
女儿二刷《玛莎和熊》时,我陪她看了几集后,自己也入了坑。
一个精灵古怪的俄罗斯小姑娘玛莎,褐色头发,绿色眼珠,小天使的模样,熊孩子的内核,再加上一头憨笨的倒霉熊,他们的生活跌宕起伏,精彩不断。
入坑后,我去搜了《玛莎和熊》,发现这部动画竟然制作于2009年。11年前的动画《玛莎和熊》不仅在俄罗斯家喻户晓,还被制成30多种语言的版本,由各大国际传媒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地区播出。
甚至2017年俄罗斯宇航员尤尔奇欣在国际空间站内进行视频直播时,还分享了自己在太空观看《玛莎和熊》的画面。
这么优秀又精彩的一部动画,竟然没有被引进国内,真的太太太可惜。
还好,2020年1 月 10 日起,《玛莎和熊》将于西瓜视频全网免费独播,有中英两个版本(此处划重点)。
没看《玛莎和熊》之前,我看官方说:熊是一个温暖的父亲形象,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引导玛莎,使她免受伤害。
但在陪女儿观看时,我发现其实熊更像是玛莎的朋友,而且是假想朋友。
假想伙伴假想朋友也叫假想伙伴,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假想伙伴。
1934年,心理学家斯文德森首次发表真正意义上有关假想伙伴的实证研究,研究指出”假想伙伴是儿童在与他人对话和直接游戏的一段时间内,儿童命名与指向一个看不见的角色,这个角色对儿童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后来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扩展,假想伙伴有三种类型:
1、想象中的伙伴。就像玛莎和熊,熊其实就是她幻想出来的伙伴。
2、真实物品拟人化的伙伴。比如女孩常把家里的布娃娃当作生命体对待,和它一起吃饭睡觉。
3、角色自居伙伴。比如男孩常把自己当奥特曼,英勇无敌打怪兽,女孩把自己打扮成艾莎女王,漂亮优雅。
《玛莎和熊》里的玛莎调皮捣蛋,是个活力十足的熊孩子。所以家里的鸡狗羊猪看到她就瑟瑟发抖,听到她要出门就迅速躲起来。找不到玩伴的玛莎无聊至极只好抓蝴蝶玩。
假设我们把这一幕放到现实生活中,场景其实是这样的:熊孩子因为活泼调皮,爱捣乱爱帮倒忙,所以家人及周围的小伙伴都不怎么待见她,不是看见她就躲,就是不愿跟她玩。
于是无聊的熊孩子玛莎幻想出了一个熊伙伴,无论自己要做什么,想象中的熊伙伴总是陪着自己,为自己打败凶恶的大灰狼,为自己做好吃的,教自己钓鱼滑冰。
研究表明,有多达65%的幼儿都曾拥有过假想伙伴。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假想伙伴呢?
假想伙伴产生的原因1、现实情感的匮乏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心理认知发展时,发现了女儿身上出现了假想伙伴的现象。对其研究后,他认为,只有当儿童认知想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在头脑中表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同化需要认知的新事物。
因而当孩子的情感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在脑海里幻想出一个伙伴。
就像《玛莎和熊》里的玛莎,她本可以和家里的鸡狗猪(相当于现实中的小伙伴)一起玩,但它们都不愿跟她一起玩,于是她只好幻想出一个愿意陪她疯、陪她闹的熊伙伴。
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与关爱,也会导致孩子产生假想伙伴,甚至是假想妈妈。
比如有些女孩,会把自己幻想成妈妈,来照顾洋娃娃,陪它们唱歌跳舞讲故事。其实这是女孩内心对”母爱“的呼唤,她希望她的妈妈可以陪她玩,给她讲故事。但她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只好把这种”情感需求“寄托到假想伙伴身上。
2、儿童的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假想伙伴是儿童的一种防御机制,他们把自身不受欢迎的特征或恐惧的事物投射到假想伙伴身上,以此获得安全感和自我满足感。
比如绘本《秘密朋友夜西米》里的小男孩艾瑞克不喜欢说话。其他孩子都叫他“哑巴艾瑞克”,大人们也认为他很害羞。
其实艾瑞克不是不喜欢说话,而是因为他的秘密朋友夜西米会替他说。不爱说话的艾瑞克通过假想伙伴夜西米,来抵御外界的评价和指责,以此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玛莎和熊》里的兔子总偷吃熊种的胡萝卜,跟熊各种捣乱,这正是玛莎内心的投射。她把自己顽皮爱闯祸的特质投射到兔子身上,让兔子当她的捣蛋同盟军,这样她跟熊捣乱时,就会减少内心愧疚感。
其实,从第1集到第26集,玛莎是在不断成长的。在假想伙伴熊熊的陪伴包容下,玛莎变得越来越富有同情心,社交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体贴懂事,虽然还是一直在闯祸,但她已经不再是单纯闯祸,而是带着“帮忙性质”的闯祸。
下面我们结合《玛莎和熊》,来分析假想伙伴对孩子的影响:
假想伙伴对孩子的影响1、弥补情感缺失,促进情感发展
因情感匮乏出现的假想伙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孩子缺失的情感。并且和假想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安慰关怀,同理心也被激发出来。
玛莎最初遇见熊时,只是单纯给他捣乱,让他陪自己玩。比如《冬眠》这一集,收拾好一切,准备冬眠的熊刚躺上床,就被玛莎吵醒。
玛莎不管熊是否要冬眠,非要拉着熊陪她玩,一顿折腾,直到把自己折腾累了,才放过已毫无睡意的熊。
但玛莎和熊相处的过程中,玛莎慢慢学会了关心熊。比如《小医生》这一集,熊做了飞机,正打算去外面玩飞机,突然看到破坏大王玛莎来了,吓得赶紧藏起飞机,并顺势装病。
善良的玛莎看到小伙伴熊熊病了,立马开始照顾他。又是喂熊熊喝茶,吃蜂蜜,又是给熊熊拿书看,忙得不亦乐乎。甚至没水喝时,还扛着小身板去提水,看着吭哧吭哧提水的玛莎,熊熊都忍不住感动了。
因为假想伙伴熊熊对自己一直的包容与关心,玛莎也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只会顽皮捣蛋的小女孩,她变得会关心人,体贴人。
2、社交能力得到发展
孩子通过与假想伙伴的模拟社交,社会认知与交往能力会得到发展。
最初的玛莎对小伙伴熊熊有着强烈占有欲,她觉得熊熊是她一人的朋友,不能陪其他人玩,更不懂得分享。
在《远方的亲戚》这一集里,熊熊的远房亲戚熊猫来做客,被玛莎看到后,她竟然梳妆打扮了一番才去见熊猫。这一动作与其说是礼貌,不如说是争宠。
玛莎见到熊猫后,特别热情,又是慰问“是否晕车”,又是要载它回家。
看到平日对自己关爱有加的熊熊只顾着熊猫,玛莎有点吃醋。于是她开始和熊猫争抢,抢吃抢喝,抢沙发抢玩具。最后无奈的熊熊只好赶紧送走了熊猫。
此时的玛莎还是个不懂得分享,不懂得什么是真正友谊的小屁孩。但经过了熊熊生病和煮粥之后,玛莎开始成长了,她慢慢懂得了分享、明白了友谊。
因而之后老虎来做客时,玛莎很快和老虎成为了好朋友。
心理学专家表示,儿童会与假想伙伴建立起某种友谊,并把这种关系视为真实的人际关系,同等对待。
但是,只有当孩子与假想伙伴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时,才能促进真实人际关系的发展。
就像玛莎最初对熊,是一味捣乱与折腾,他们之间关系并不平等。所以最初的玛莎也没有发展出真正的社交能力。
直到她开始懂得关心熊,不再试图独占熊时,她才真的学会了如何交朋友。
3、学会独立应对现实
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往往会借助他们的帮忙,处理并控制自己的焦虑紧张。在一次又一次被帮助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了独立应对现实。
玛莎最初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找熊熊,尤其是《紧急电话》那一集,熊为了打发玛莎出去玩,把手机给了玛莎。
拿到手机的玛莎,开始疯狂给熊打电话。碰到毛毛虫打电话,遇到小水坑打电话,想吃苹果打电话。虽然有恶作剧成分,但也可以看出来玛莎对熊依赖极深,遇到困难不是想着面对,而是想着找熊来帮忙。
但随着玛莎不断成长,到了《煮粥》那一集,玩饿的玛莎开始自己煮粥,粥煮太多吃不完,就想办法找盆、桶盛粥,还是吃不完,就开始分享给森林里的其他伙伴。
最后粥锅炸了,屋子一塌糊涂,玛莎也没有推卸责任,反而卖力清洗了屋子。
玛莎从最初凡事依赖熊,到最后懂得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很大的进步与成长。
因而假想伙伴的出现,会提高孩子应对危机的能力,增加孩子的自信。
综上,假想伙伴的产生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认知与发展,因而父母要正确对待。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假想朋友1、平常心对待
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沉迷与假想伙伴的交往,从而忽略现实。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孩子并不会一直沉溺想象,假想伙伴只是孩子某个阶段的产物。所以父母要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假想伙伴,不过分关注,也不要责怪批评。
《小猪佩奇》里小羊苏西带着假想伙伴狮子李奥来佩奇家玩耍,猪妈妈没有大惊小怪,反而顺着孩子心意,像对待真实的人一样对待假想朋友狮子李奥,给他分蛋糕,还给他倒果汁。猪爸爸还专门来给假想朋友打招呼,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展示父母对他们的尊重。
2、尽可能多陪伴孩子
因为情感匮乏而产生假想伙伴的孩子,内心其实是需要父母的爱与关注的,只是他们无法用合适语言表达,所以就发展出假想伙伴。
因而父母要尽可能多陪孩子,满足孩子的种种情感需求。
美国著名早教专家艾米·麦克瑞迪在《正面管教魔法书》里提到一个”身心灵时间“陪伴技巧:每天抽出10-15分钟,全身心陪伴孩子。在此期间,排除一切外物干扰。
一个小时陪伴时间我们可能很难腾出来,但10分钟陪伴,大部分父母都能做到。
3、尊重孩子隐私前提下,帮孩子渡过心理危机
作为儿童防御机制的假想伙伴,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心理正在遭受的压力和危机。
因而他们发展出假想伙伴,期望借助假想伙伴的力量帮自己克服恐惧或焦虑。
我女儿晚上睡觉时必须抱着佩奇,没有佩奇,她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她把佩奇当作假想伙伴,用佩奇来克服自己怕黑的心理。
了解到这点后,我尝试各种办法帮她克服怕黑,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她慢慢不再依赖佩奇也能安然入睡。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假想伙伴,你先弄清楚孩子和假想伙伴的互动模式与情况,然后在尊重孩子隐私的前提下,巧妙帮孩子渡过心理危机。
《玛莎和熊》里的玛莎在假想伙伴熊熊的陪伴包容下,变得越来越勇敢,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淘气的熊孩子,她开始帮助别人,照顾别人。
这是俄罗斯小姑娘玛莎的成长史,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家孩子的成长史。毕竟熊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